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2.0
本书是电影专题论文集,环绕“华语电影”、美术界“实验影像”创作,以及姜文、霍建起、宁浩等人的“作者电影”三个专题,分别展开细化论述。各篇论文言之有物、条理清晰,通过撰稿者的论述,读者可对近期的“话语电影”有所了解,对姜文等人的所谓“作者电影”也能有基本概念,至于曾在美术界昙花一现的“实验影像”这一独特的视觉艺术品种,虽属小众文化,但由于曾出现过、存在过,现经作者的论述,其基本概貌也跃然纸上。
第一章 绪论
一、种电影分工的“活性运动关系
一、华语电影的“特殊组接方式
一、实验的美学和生活态度
四、个人主义的作者意味
第二章 香港电影导演视域中的影像上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关于香港电影导演的“影像上海
一、定义
1.关于“影像”的定义
2.关于“影像上海”的定义
二、香港电影中的“影像上海”体现
1.香港导演电影中“影像上海”的总体特征
2.与“影像上海”相关的几个香港导演的个人电影风格
三、上海在香港电影中的存在形式--“实体”与“符号
1.影像中的“实体上海”定义
2.影像中的“符号上海”定义
四、香港导演的“影像上海”的符号化元素
1.语言
2.服装
3.音乐
4.场景
5.道具
第三节 香港导演视域中的影像上海与大陆导演视域中的影像上海的比较
一、两地导演不同的电影制作观念
1.想象空间
2.上海味道
二、两地导演不同的美学观念
第四节 香港导演的影像上海对现时上海的影响
一、物质形态
二、文化形态
三、服装形态
四、观看影像上海的观众群
第三章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救市”道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台湾电影的标志
一、“新青春电影”的发展简史
二、“新青春电影”的共同美学表征
1.题材的多样
2.叙事主题的“小”而“浅
3.镜头语汇的个性化
4.地域特色的流失
第二节 台湾“新青春电影”产生的原因
一、政策与制片环境
……
第四章 实验影像的美学及其群落文化
第五章 姜文电影与它的精神史
第六章 霍建起电影的叙事学分析
第七章 宁浩喜剧电影的叙事设计及其市场竞争策略
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新疆域”论坛上,冯小刚将中国电影的现状比喻为中国足球,认为从技术方面比较,中国电影与国际上的差距非常之大,以前中国电影是既缺钱又缺技术,现在钱不缺了,差的是技术,故而目前不敢把钱扔给中国的制作公司。他称道:
在世界杯上,让我们看到了日本队和韩国队飞速成长的水平,有助于中国队找到差距。但是,就中国电影来说,我们的电影与日本、韩国相比,比世界杯上的足球差距还大。综观我这几年的影片,除了《-声叹息》的票房输给了上海的《生死抉择>,其余的影片都是全国票房冠军。即使这样我也不认为这些能代表我的水平。另外,中国导演的拍片比例与他们不同,日本和韩国的艺术片与商业片的比例是10%和90%,中国则相反,有90%的人在拍艺术片。在这90%的艺术片里,又有一半的人在拍广告。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用一条腿和一个胳膊去赶日本和韩国,还要和人家去比、去抗衡,怎么比?再坚持两年,如果还是这种情况,我就不拍电影了。
《导演的律动:华语电影、实验影像和作者电影研究》主编在《电影明星的话剧舞台秀及其表演文化分析》一文中,也曾将中困电影比喻为“寡头时代”和“另类时代”:目前中国电影是一个“寡头时代”和“另类时代”,前者指的是只有几个“导演寡头”的所谓“大片”在国内院线上招摇过市,后者是一些实验性和边缘性的“另类电影”在国际上获奖赢取名声。
但是,不管中国电影是否如同足球,还是“寡头”和“另类”时代,正如中国足球仍然需要踢下去,中国电影也仍然需要拍下去。同样,电影理论也仍然需要论下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导演的律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5804102 《导演的律动》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7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50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