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12
定价:49.0
本书是三联《节日中国》之最后一辑,讲述了“七夕”这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
编者的话引子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牛郎织女故事与七夕节的起源(一)牛郎织女的故事(二)一个故事,多种说法1.牛郎织女为什么分离?2. 天河浮槎:古老的时空穿梭机(三)星空中的牛女故事1. 天琴座的纺织娘2. 星星如何成织女?3. 天鹰座的牵牛郎4. 两个牵牛争名分5. 星星为何叫牵牛?6. 牛郎擂战鼓,穷小子成大将(四)聚散离合天注定贰、沿风披弱缕,迎辉贯玄针——七夕节的确立与七夕乞巧风俗(一)七夕节之确立1. 七夕节之确立2. 西汉已有七月七?3. 东汉始有七月七(二)七夕风俗与逸事1. 腹中有书自风流2. 七月七日,神仙升天3. 拜星乞巧,献瓜供枣4. 巧不巧,看蛸5. 结彩楼,上高台(三)南朝七夕:文人墨客调风月(四)唐代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1.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2. 乞巧志异3. 七夕遇艳4. 七月七日长生殿5. 小楼昨夜又东风6. 敦煌女郎拜牵牛叁、古道犹西风 争说泥孩儿—— 宋代七夕风俗及其异域渊源(一)盛况空前的宋代七夕(二)满城争说泥孩儿(三)摩罗之谜(四)遥远的回响:宋代的摩罗与西亚的塔穆兹(五)古道来西风:中亚七月"哭神儿"(六)"摩罗"其名的来历:波斯雨神节(七)东京七夕盛况与胡商(八)七月初六乞巧之俗肆、女儿祝七娘 男子拜魁星—— 东南沿海的七夕拜魁星风俗(一)一枝独秀的广州七夕1. 七月七,摆七娘2. 南国犹存五代风3. 七月六,祭康王(二)闽台儿郎拜魁星1. 七月七日魁星诞2. 流传自淳熙,独盛东海裔3. 魁星之谜4. 魁星本是天狼星5. 天狼星:文人的保护神6. 鬼一车,入东井7. 闽台儿郎拜魁星尾声:渐行渐远云间歌后记
阴历七月初七,正值夏末秋初, 耕种已经完成而收获尚未开始, 人们可以日出而作,在他的田地里整日忙碌, 然后又日落而息,在家室户外乘凉放松, 凝视夜空中明亮的星辰, 遥想每年一度、天上人间的浪漫故事。 牛郎、织女本是星宿之名, 牛郎星为天鹰座α 星, 织女星为天琴座α 星, 两星一水相隔, 看似近在咫尺,实则相距11.5 光年。 每逢七夕,它们升至天顶, 在夜空中显得分外明亮,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鹊桥相会的故事也便应运而生。 此外,七夕也是标志着秋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日。 告别了丰盛的夏季,天气由热转凉, 不久就要为冬藏做好准备, 期待来年万物复苏,展开新的轮回。 在这个季节的转折点上, 七夕也承载了农业社会里人们对于荣枯更替、 聚散循环现象的感性认识。 "谷板"、"种生"、"摩罗"等 现代人已觉陌生的七夕节俗事项, 事实上正透露出传统中国节日的深层渊源。 七月七,原本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对于中国人而言,这天变得格外多愁善感。“名誉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千古以来,诗人们吟唱不绝的七夕诗篇,更为这个日子增添了一层哀艳的诗意,令人每当仰望星空,遥想岁月之时,不禁满怀怅惘。 然而,动人故事的背后,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远古先人观象授时,女织男耕的传统。当织女星升上天顶,与牛郎星河汉相隔之时,真实凉风乍起,由夏入秋之节,此时,女人们就要开始忙着纺线织布,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肃秋严冬。乞巧、观星等节俗无不与古人对初秋自然节律的洞悉与顺应息息相关。而宋代以后新兴的“水上浮”、“谷板”、“种生”、“摩睺罗”等节俗事项,则钩沉出一段胡风西来的历史,透过民俗学的考察,折射了欧亚大陆之间的文化层叠与变迁。【作者简介】 刘宗迪,1963年生于山东省即墨县,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11年货民俗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俗学、神话学、口头诗学方面的研究,著有《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商务印书馆,2006年)、《古典的草根》(三联书店,2010年》)等书。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七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节日中国 | ||
9787108042668 如需购买下载《七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七夕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92.1 的主题关于 节日-风俗习惯-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