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 | 分类名称 | 查看 |
---|---|---|
H1-0 | 汉语理论与方法论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02 | 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广普通话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09.2 | 古代汉语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09.3 | 近代汉语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09.4 | 现代汉语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1 | 语音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2 | 文字学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3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4 | 语法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5 | 写作、修辞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59 | 翻译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6 | 字书、字典、词典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7 | 方言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H19 | 汉语教学 | 查看图书 更多分类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五版。《中图法》与国内其他分类法相比,编制产生年代较晚,但发展很快,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还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 它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分类表。目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 大类下细分的学科门类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