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封面图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陈犀禾, 聂伟, 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9.0

书籍简介:

本书乃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主办的“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国际研讨会的成果,与会学者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华语电影的文化含量、美学主张与工业生产等核心议题。这三个议题是新世纪以来学术研究在西学影响下逐步理论化、深化的产物,对于认识华语电影的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有重大意义,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介绍:

陈犀禾,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影学学科带头人,担任国际亚洲电影研究学会(ACSS)中国区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CFRS(美国中国电影研究会)顾问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华语电影研究,近年来承担“华语电影发展史”、“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研究”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华语电影:理论、历史与美学》专著,并在海内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数十篇。 聂伟,博士,教授,硕十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影视艺术系副主任,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主要学术方向为泛亚区域电影、华语电影产业文化研究与当代影视文化批评。出版学术专著《华语电影与泛亚实践》、《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两部,编、泽著作五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华语电影的工业与美学

陈犀禾: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

周星:中国电影创作观念与市场意识的演变——改革开放30年造就的影像改变

黄式宪: 华语电影:世纪性文化整合及其当下的现代性抉择

饶曙光: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王一川: 从向世进化型到在世共生型——华语电影文化的一种转型景观

余纪:“主旋律电影”与“和谐社会”

第二部分 产业流变与跨地域合作

尹 鸿: 走向后合拍时代的华语电影——中国内地与香港电影的合作/合拍历程

孙绍谊:跨地域性与“无地域空间”:全球化语境中的华语商业电影

林春城(韩):华语电影在韩国: 基于亚洲跨国性文化流动的考察

赵卫防:论香港电影产业中的产业项目流变

钟大丰:从“盗亦有道”到“春秋无义战”——香港黑道电影中的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的演变

石川 何毓文:泛华人想象:李小龙电影的跨地域性策略

第三部分 华语大片产业与文化反思

宋家玲 李小丽:试论华语大片的国际化策略

陈旭光 李 立:七年之痒:中国电影步入“后大片”时代

杨俊蕾:华语大片的“文化斜视”——兼论电影全球化策略中的民族价值取向

刘宇清: 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化”选择

第四部分 独立影像与全球化面向

张真(美):亲历见证: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都市电影

郝建:中国大陆独立纪录片运动的伦理与形式美感

潘天强:中国电影的代际问题

聂伟:文化“解禁”与新生代电影的多重面向

第五部分 都市魅影与空间想象

丁亚平 张斌宁:华语电影三代女明星的文化表征及其转移轨迹

聂欣如:中国音乐歌舞片发展的特殊道路

颜纯钧:性问题、性角色、性场面——华语电影的新景观

吴小丽:中国当代城市电影:上海的“缺席”及其意义

代跋:文化、美学与工业:华语电影的跨地域理论思考

内容摘要: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9501229
如需购买下载《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桂林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92-53 的主题关于 电影事业-中国-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