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封面图

艾米莉·狄金森

( ) 马丁 (Martin,W.) , 编著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书为研究美国作家艾米莉·狄金森的入门级教材,内容包括作者生平、社会及文学文化背景、主要作品研习和作品的社会反响等。

作者介绍: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著名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在艾默斯特学校受完中等教育又入芒特霍利约克女子学院就读不足一年。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写诗;到1886年5月15日,由于肾脏疾患而在昏迷中离去时,已给人间留下了自成一格、独放异彩、数量可观的诗篇。 在她生前,她的诗只有10首公开发表过;其余的都是她死后30年内由亲友整理、结集,陆续出版的。 她的诗公开发表后,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除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评论界派别之见而一度有过分歧之外,经过半个世纪反复品评、深入研究,狄金森作为对美国文学作出了重大独创性贡献的大诗人的地位已经确立。有人断言她是公元前7世纪莎弗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有人就驾驭英语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几乎在任何一部美国诗文选集中,狄金森的诗都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诗拥有众多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惠特曼的诗一样,已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 狄金森对诗歌的传统规范表现了不驯的叛逆姿态。狄金森倾向于微观、内省,艺术气质近乎“婉约”。 她写爱的萌动,爱的燃烧,爱的丧失,有甜而不腻的喜悦,炽烈而蕴藉的吐露,苦而不酸的沉痛,绵绵难绝的长恨。爱,是她诗歌题材的重心,写来清新别致。 她写自然如家园。常有细致入微、准确生动的描绘。有些平凡的景象,在她笔下总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置疑,确实存在,而又不曾为常人意识到的美。 她爱生活和生命,试图多侧面、多层次地探索、解释和表达生的意义。 她写死亡,不同凡响,尤其和流行的感伤滥调大异其趣。她的死亡诗,很有点一死生、齐彭殇的味道,却又不完全是,因为她虽不畏死,却更眷恋生,一想到生活,就能使她“心醉神迷”。 她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样强,她写哲理精辟深邃,警句连篇,耐人寻味。在一般情况下,她的理念总是带有可感知的特征,总是以有尺寸、有音响、有色彩、有质感的形体出现;但是她也不避抽象。 狄金森可以说是灵魂风景画的丹青妙手,但也不排斥政治性的重大题材。她在相对意义上的内向,不是自由的选择,而是她那基本上作为家庭妇女狭窄的生活圈子强加给她的无可奈何的限制。 她的语言,一洗铅华,不事雕饰,质朴清新,有一种“粗糙美”,有时又如小儿学语那样有一种幼稚的特色。在韵律方面,她基本上采用四行一节、抑扬格四音步与三音步相间,偶数行押脚韵的赞美诗体。但是这种简单的形式,她运用起来千变万化,既不完全拘泥音步,也不勉强凑韵,押韵也多押近似的“半韵”或“邻韵”,有时干脆无韵,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种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体。 1.生平 狄金森,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son,1830-1886),美国女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小城阿默斯特,年少时热爱大自然,乐于出外游玩,与人交往举止优雅,一度是小城社交界之花。二十三岁时,她第一次随父亲远游到华盛顿,在费城邂逅华兹华斯,并深深爱上了他,但华兹华斯已有妻室,这份感情注定是无望的。归来后,狄金森闭门谢客,终生未嫁。邻居偶尔瞥见她身穿的一袭白袍,称之为“白衣女尼”。 艾米莉在三个小孩之中排行第二,家庭是马萨诸塞州安贺斯特(Amherst,Massachusetts)的一个富有家庭。她的祖父是山谬尔·富勒·狄金森(Samuel Fowler Dickinson),他是安贺斯特大学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父亲爱德华(Edward),与她的哥哥威廉·奥斯丁·狄金森(William Austin Dickinson)都是相当富有的律师,传承了家庭里开放的传统。艾米莉曾在安贺斯特学院及圣约克山女子学院(Mount Holyoke Female Seminary)接受教育,可是她在圣约克只待了两个学期,之后她就回家,终其一生未再离开,她甚至不肯离家做短暂的旅行。在一八六四及一八六五年间,她曾在波士顿住了几个月,以便让医生治疗她奇怪的眼疾,而她回来以后就再也不曾离开。从一八六○年到一八七○年的十年间,她变得更加孤僻,最后甚至不肯接见大多数访客,也不到隔壁哥哥家去拜访。到了某个时期,或许是在七十年代中期,她开始只穿白色的衣服。 狄金森生前默默无闻,只有8首作品公开发表,其余诗作都是在她死后30年内由亲友们整理出版的。自20世纪50年代起,狄金森名声渐起,有人断言,她是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 由于狄金森深居简出,人们对她的了解少而又少,很久以来,狄金森就被认为是美国的隐士女诗人,是最富有神秘色彩的一位作家。

书籍目录:

Preface

Acknowledgments

Chapter 1 Life

The Dickinson family

A portrait of the poet as a young girl

Early ambitions, difficult changes

Preceptors

"Sister Sue"

A "Woman - white - to be"

Chapter 2 Context

Religious culture: Puritanism, the Great Awakenings, and revival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Political culture: expansion and the antebellum period

Social movements: Abolition and womens rights

Philosophical reactions: Transcendentalism

The Civil War

Chapter 3 Works

Sweeping with many-colored brooms: the influence of the domestic

Blasphemous devotion: biblical allusion in the poems and letters

"Easy, quite, to love": friendship and love in Dickinsons life and works

"The Heaven - below": nature poems

"A Riddle, at the last": death and immortality

Chapter 4 Reception

"The Auction Of the Mind": publication history

Editing the poems and letters

Early reception

New Criticism

Dickinsons legacy today

Notes

Guide to further reading

Index

内容摘要:

《剑桥文学名家研习系列(美国卷)之4:艾米莉·狄金森》是《剑桥文学名家研习系列》中的一本,狄金森的人生和作品都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传奇。自其作品在19世纪末首次出版以来,一百多年来一直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各国读者和评家。《艾米莉·狄金森》是国际著名狄金森研究专家、美国克莱蒙研究大学美国文学系主任温迪·马丁教授继《艾米莉·狄金森》(剑桥文学指南)之后推出的一部面向初涉狄金森作品读者的入门书籍。
《艾米莉·狄金森》内涵丰富,观点新颖,语言简洁,条理明晰。马丁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贯通古今的大家气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力图揭开长期以来罩在诗人身上的神秘面纱,使这位一向以隐士著称的19世纪美国诗人以一种立体、鲜活、可信的常人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豁然开朗。全书分四章,分别介绍了诗人生平、社会背景、代表作品和后人评论。《艾米莉·狄金森》融合了当前国外学者有关狄金森评论的许多重要观点,代表了国际学界目前狄金森研究的主导方向。

编辑推荐:

《剑桥文学名家研习系列(美国卷)之4:艾米莉·狄金森》揭开了隐居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神秘面纱,探索了狄金森个人在爱、信仰、友谊与社会层面的挣扎如何塑造了她的诗歌。书中还梳理了狄金森诗歌的出版史和后人评价,提供进一步了解诗人的阅读指南。艾米莉·狄金森不仅是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位极具独立性的知识分子,一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她的诗歌创作遥遥领先于她的时代。《剑桥文学名家研习系列(美国卷)之4: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卷中的一本!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艾米莉·狄金森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剑桥文学名家研习系列
9787544607148
如需购买下载《艾米莉·狄金森》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148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艾米莉·狄金森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37.125.6 的主题关于 狄金森,E.E.(1830~1886)-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