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本书首叙国学的兴亡及其在当世的复兴,接叙国学所包括的文献,研习国学的方法,又分语言文字训诂经史子集儒道佛逐一剖析其发展脉络及研究方法,最后以清华国学院为例讲了自身对国学的独到看法。
自序门径篇 第一章:名义 一、同学的兴起与消亡 二、国学复兴的意义 第二章:材料 一、文献及其保存 二、文献的整理 三、文献之学 第三章:方法 一、由资料到系统性思维 二、由方法到方法意识 第四章:语言 一、音的演变 二、词的特点
自序门径篇 第一章:名义 一、同学的兴起与消亡 二、国学复兴的意义 第二章:材料 一、文献及其保存 二、文献的整理 三、文献之学 第三章:方法 一、由资料到系统性思维 二、由方法到方法意识 第四章:语言 一、音的演变 二、词的特点 三、句的形态 四、语言与思维 第五章:文字 一、真正的文字 二、表意的体系 三、构造的原理 四、发明的历程 五、思想的历史 第六章:训诂 一、因言以明道 二、语言的分析 三、理解的迷失 四、反省的路途 第七章:经 一、经典化 二、圣典崇拜 三、经学历史 四、传经体制 五、经典不死 第八章:史 一、文字的书写 二、史官的传统 三、个人的著述 四、官史的发展 五、民史的现象 第九章:子 一、子学之变 二、先秦诸子 三、诸子之衰 四、研究诸子 五、解释历史 六、开放阅读 第十章:集 一、文集之兴 二、总集 三、别集 四、全集 五、丛书 第十一章:儒 一、儒家的起源 二、孔子的身份 三、儒学的分化 四、经生、文士与文吏 五、道学、经世与宗教 六、儒家型社会 第十二章:道 一、道教的来历 二、道教的性质 三、道教的研究 四、道教的资料 第十三章:佛 一、中国的和世界的佛教 二、佛教的理论 三、佛教的历史 四、佛教的资料 五、佛教之研究 第十四章:余论登堂篇 第一章:国学之书目:胡适与梁启超 第二章:国学的讲说:康有为 一、口说 二、道教 三、佛教 四、西学 五、史地 六、天文 七、乐律 八、余论 第三章:国学的讲说:章太炎 一、章太炎所说之国学 二、章太炎的佛家宗旨 三、章氏国学之商兑 第四章:国学的讲说:马一浮 一、马一浮的六艺之学 二、马一浮学术之特点 三、马一浮援佛论儒之风格 四、马氏国学的宗儒旨趣 第五章:国学的教育:以清华国学院为例
国学并非一门专业、一个科目,而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从大处说,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可以避免在现今这个同质化时代被同化;具体到个体,则可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本书分为门径篇与登堂篇:上篇介绍基本材料、知识与方法,下篇藉评述民国初叶国学运动中的人物与教育,探讨其中蕴涵的各种问题,同时对现今教育问题亦多有品评。通览全书,国学之纲维与精神尽收眼底,国学之堂奥就在书中阐释的那条宽易博大的治学之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