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0.0
本诗集收录了诗人156首诗。诗中情不是梦境,而是亲身经历中。将自己所感受的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似梦非梦的境界下,透露着禅意。体现了参禅悟道的禅宗智慧。诗是虚云和尚对自己一生事业的概述,可以说是诗人的简要自传,既描述了参学开悟的历程,又显现了振兴佛法、修复禅林的活动;既有对时代世事的慨叹,又有对佛法禅意的展露。
1、自题照像 2、自赞 3、赠何镜天宽仁居士 4、马观源居士索偈偶拈 5、万佛山花红洞 6、偶拈 7、还鼓山访古月师 8、蛾眉访真应老人 9、年月日时 10、秋夜偕友坐岑楼 11、天台华顶茅庐久雨伴融镜法师夜坐 12、游君山 13、与西天目真净和尚泛舟西湖 14、鼓山雨后晚眺 15、和沩山了熠首座
1、自题照像 2、自赞 3、赠何镜天宽仁居士 4、马观源居士索偈偶拈 5、万佛山花红洞 6、偶拈 7、还鼓山访古月师 8、蛾眉访真应老人 9、年月日时 10、秋夜偕友坐岑楼 11、天台华顶茅庐久雨伴融镜法师夜坐 12、游君山 13、与西天目真净和尚泛舟西湖 14、鼓山雨后晚眺 15、和沩山了熠首座 16、赠性净同参 17、春雨弥漫不止 18、初春与友过村墅 19、隔江山寺闻钟 20、山居 21、若人欲识佛境界 22、远离妄想及诸取 23、行住坐卧歌 24、终南山嘉五台狮子茅庵纪事 25、送友 26、梦与王羲之游庐山 27、普陀山奇峰宿雨二首 28、庐山午夜松风四首 29、蛾眉山怪石栖云四首 30、大香山初春梅 31、黄山妙高峰 32、黄山玉屏蜂 33、普陀佛顶山 34、终南山翠嶂睛岚三首 35、泰山碧涧清流三首 36、止水 37、采茶 38、慧焰禅人索茶 39、阅古宿语录口占 40、和陈真如居士 41、过可渡桥 42、五台山即景 43、过九溪山李氏所施庵 44、栖茅九华 45、山居 46、峨眉山顶自龙池 47、柱杖 48、赠全上人 49、游滇黑龙潭 50、秋日同友游云台山 51、赠敬修戒兄 52、寿德恒禅人 53、说禅境偈示胡宗虞 54、题槟榔屿极乐寺(妙莲师翁手建) 55、题苍山凤眼洞 56、秋深阅藏有感 57、赠觉乘上人 58、大觉寺小憩 59、暹罗龙莲寺养病 60、过崆峒山 61、夜泊洱海 62、天台山石梁桥 63、题智药三藏开辟曹溪宝林山,即今南华寺 64、忆初发心日有感 65、访友 66、戒期牡丹忽开 67、结茅终南山 68、游平阳府南北仙窟 69、与诸居士游黑龙潭赏梅 70、答友候 71、九华天台山 72、卧病偈 73、秋怀 74、登西藏大雪山纪胜 75、和许坚自居士原韵: 76、答屈光瑞居士 77、题鸡足山钵盂峰福圣寺前二杉木 78、寄禅和尚逝世经年,雪中重过湘溪寺 79、遇盗说偈三首 80、初祖达摩像赞 81、马祖像赞 82、子规声里雨如烟、 83、赋烟柳欲清明 84、示果法侍者 85、乘火轮船二首 86、步东坡咏,因幻梦师作,余次之 87、清溪浅水行舟 88、题放下最乐 89、题九峰山 90、访友 91、寄心定同学 92、柳荫堤畔闲行 93、题壁画兰花 94、策讹传 95、渔樵耕牧?渔(六首) 96、渔樵耕牧?樵(四首) 97、渔樵耕牧?耕(四首) 98、渔樵耕牧?牧(四首) 99、偶拈四首 100、鸟声 101、题琉璃碗破 102、和于潜张宽见居士咏 103、和昆明佛海居士颂夹山见华亭偈 104、闲韵 105、山中四威仪 106、五更歌 107、和古人牧牛颂十首 108、题画竹五首 109、心印颂六首 110、自励四首 111、溪居四首 112、随缘二首 113、重阳 114、游自云寺三首 115、步古颂法法常住原韵 116、禅余有感偶拈二首 117、答友送别二首 118、和滇省兴福寺莫楷和尚三绝 119、九华袈裟蜂 120、云台山祥云蜂 121、千山霁月四首 122、云台山漫天雨色三首 123、咏杜鹃花 124、云水偈 125、乞食颂 126、采石 127、寻水 128、采椒二首 129、杭州玉泉寺四季咏 130、步咏雪三绝 131、咏西岭樵归二绝 132、千叶莲花谢有感拈三首 133、无根树二首 134、无孔笛 135、无孔锤 136、无缝塔 137、无镭锁 138、无量秤 139、无弦琴 140、题世间被名利所逐枉自忙 141、题四时四首 142、习禅静中有醒偶题二首 143、偶题三首 144、牧牛颂十首 145、(光绪)三十年(1905)乙巳,复终南嘉五台狮子茅蓬复成师 146、咏史七诗 147、筇竹寺为萧国良荐慈亲灵小参偈 148、云栖寺岁朝上堂偈 149、岁朝寓香山寺监院请上堂偈 150、重兴云居山真如寺悬钟板偈t 151、云门大觉寺祖殿倾圮偈 152、和萧龙友居士 153、和詹励吾居士四首 154、鼓山题诗 155、题高鹤年居士《名山游访记》 156、题谈心石 后记
《云水禅心虚云和尚诗偈选赏》以百载光阴,尽瘁传化,其事震烁中外今古。大师,其入佛境界,行菩萨行者耶,对外今古。太师,其入大师。其入佛境界。行菩萨行者耶。圣法毗奈耶一法不取。法法成佛。若非亲符此境。其何能繁兴万行。虽被大功德铠。而成无所成。虽成无所成。而无成之化。化化无极。薄海同伦。谁能外此恩德。师先代兴圣国师。世传有圣箭令誉。今师躬临大难。而不循他家通霄之路。亦不感于失殿离宫。可不谓之为道精纯。而臻化境也哉。岂特五家纲宗。藉以振起。而整个佛法。胥赖撑扶于不堕。吁。诚伟矣。!又以法运不振而魔强,戒行不严而法弱,历主名山,戒法为重。兹书一出,倘能唤起大众,自审本分,各顾脚跟,则教乘宗乘,同是滋茂发皇,各当时机,供相举法,行见慧日出而灼火消,大法明面世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