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9.0
本书共分上篇、下篇。上篇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从理论上阐述了证候辨治规范的意义、证候的概念、证候命名的原则、证候诊断的要求以及症状、证候、疾病的关系,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各论选全身、脏腑、温病、伤寒、专科(包括妇科、儿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外科)常见证候三百余条。每一证候条目,均按:正名、异名、证候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法、参考方剂、常用药物八项内容编写;下篇介绍了“中医证候规范”课题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上篇
总论
一、中医证候辨治轨范的意义
二、证候的概念
三、证候命名的原则
四、证候诊断的要求
五、症状、证候、疾病的关系
六、症状鉴别、证候鉴别、疾病鉴别
七、“病”“证”诊断规范
八、中医学、中医药学
九、要不要“规范”的思考
十、方法学等问题
各论
一、全身证候
1.气虚证
2.气陷证
3.气脱证
4.气滞证
5.气逆证
6.气闭证
7.血虚证
8.血脱证
9.血瘀证
10.血热证
11.血燥证
12.血寒证
13.阴虚证
14.阳虚证
15.阴阳两虚证
16.气血两虚证
17.气阴两虚证
18.亡阴证
19.亡阳证
20.清阳不升证
21.浊阴不降证
22.津液亏损证
23.津不上承证
24.水饮内停证
25.水湿泛滥证
26.风痰证
27.寒痰证
28.热痰证
29.燥痰证
30.湿痰证
31.痰气互结证
二、脏腑证候
(一)心证
……
下篇
附录
《中医证候辨治轨范(修订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中医证候辨治轨范(修订版)》是从规范化的角度,对证候的诊断模式及其治疗“轨范”进行研究的一部科学专著。诊断规范化是中医“辨证论治”诊疗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新发展。《中医证候辨治轨范(修订版)》分上篇、下篇。上篇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从理论上阐述了证候辨治“轨范”的意义、证候的概念、证候命名的原则、证候诊断的要求,以及症状、证候、疾病的关系,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各论部分选全身、脏腑、温病、伤寒、专科(包括妇科、儿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外科)常见证候300余条。每一证候条目,均按8项内容编写。下篇介绍了“中医证候规范”课题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中医证候辨治轨范(修订版)》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可供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作者简介】冷方南教授,1936年生人,1957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6年制),1963年毕业后分配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期间曾奉调去研究生部(北京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两院合办)工作2年1984~1987年承担部级课题“中医证候规范研究”课题组长、国家课题“中医痹证临床研究”课题组长。1987年奉调进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工作。曾于“全国中医证候规范高级师资班”主讲授课。1980年起担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秘书长至今,1982~1992年担任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主编和著述有《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感冒论治学》《肾炎临床治疗学》《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中国基本中成药》(一、二部)等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