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9.8
《蒋碧微回忆录》1966年在台湾出版时,被《皇冠》杂志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畅销书。本书是《蒋碧微回忆录》的第二部。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四章
第八十五章
第八十六章
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八章
第八十九章
第九十章
第九十一章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三章
第九十四章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六章
第九十七章
第九十八章
后记
补充回忆两件事/徐伯阳
蒋碧微最后的心愿/成江
后记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四日出版的“新闻天地”,曾刊出本文,对我撰回忆录的动机及用心,有所交代,特予转载,以代后记。
南京倘使需要死守,即或大本营人员撤出,我也决心和守城将士同生死……现在想起有几件必须求你的事,我虔诚地希望你让它们一一实现:一、讲将我所著的剧本,汇集齐全,出一部专集。
二、假如我的各种作品还没有被焚毁,请为我出一本画集,作为我学美术七年的纪念。
三、我最近几个月的笔记,你可以加以删改,隐去关系人姓名和字句,在适当刊物上发表,作为我和你的爱情纪念。你能为我做这三件事,我即使死了。死也瞑目。
一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南京外围战况紧急,日机滥施轰炸;南京已成危城。道藩时任内政部常务次长,我已经安全疏散到重庆。他在政务繁剧,警报不断声中,每天必定要写很长的“笔记”给我,笔记中备述相思之苦,满纸热情奔放的字句。以上所录的,便是他自称“俨如遗嘱”的笔记中一段。他曾托我以三件“后事”,而最后一件,也就是促成我在二十八年后的今天,撰写((蒋碧微回忆录》的一大动机。
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陷敌,撤退前夕,道藩经陈立夫先生力劝,终于放弃了与守城将士共存亡的愿望,取道牯岭转进汉口。一九三八年一月出任教育部次长,八月到达重庆,当时我在北碚复旦大学任教。自此我们开始了抗战八年期间矛盾痛苦、纠结难解的恋情,由于双方的身份、地位和交游的关系,我们的相爱必须严守秘密,虽然同在一地,但是情愫互通,依然要靠书信往还。因此,自一九二六年二月十五日,他第一次写给我隐约示爱的信以来,几十年里,我和道藩往来的书信,多达十五六万字。这么多的信,不但原件经我妥善保存,而且还由道藩和我分别抄袭,袭本亦有十余册之多。
在所有的信里,道藩锲而不舍地表现他内心最大的意向,一、和我逃到一个小岛,纵使尽一日之欢,也死而无憾;二、怎样能贡献他所有的一切给我;三、以我们的信件为主要材料,将我俩之间的故事,写成一部“伟大的爱情小说”。
关于第三项心愿,他曾在信中不止一次地提出,前后历时十年以上,本文以下所引,都是摘自道藩信上的原文:世间相爱的人固然不少,但是我们的爱若公诸社会,谁也不能否认它是伟大的!我一生有此,即使身败名裂,死也无憾!我们今天虽然受着极大的苦痛。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苦痛我们的爱又何从表现呢?还不是平平凡凡地过去了吗?我一面读着信,一面在想象着我们将来写书的计划,真兴奋极了!只要你同意,我们一定要写这本书的,你的信写得太好了,可惜我那些信太杂乱,太随便,太缺乏修辞功夫了,将来一定要大为删节,方能采用;我们的信的难得之处,即在写时心中毫无做作,想什么就写什么,所谓真情流露是毫无问题的。
……我早和你说过:我要写一部小说,现在有了我们的信,我将从事我今生今世最宝贵的一本著作……我们的信,不管内容如何,我们之间毫无保留的一切真实感情都在里面,人间还有什么此这更可贵?如果我们能够将它编纂成一本有趣的书,那么我们的至情,也许藉此永存于天地之间,至于别人如何批评,只好不理。
你要知道,唯有文字可以使我们遗留点痕迹在人间,只要我们写下来的文章,毫无假借,句句真实,那就足够珍贵了。
你要快点把信抄完给我,让我能够早做编书计划,否则我若早死了,或者这些珍贵的笔记遇到什么灾难,这种天地间罕有的至情产物,不能留存于世,岂不可惜!我们的爱将永远留存于心底,以度过我们残余的生命,尽此毕生的相思,借以完成我们的杰作。拿我们的信件做主要材料而写成的书,为人世间留下一桩理想的爱情,那也就是我们不幸中万分之一的慰藉了。
二一般人都以为张道藩是一位有为有守的政界人士,殊不知他在严肃的外表之下,有一颗热烈真挚的爱心,世人都以为张道藩数十年来殚精竭虑,尽瘁国家,却没有想到他因为爱我而痛苦彷徨,几度想到一死以报知己。几十年中,无论多忙,多乱,他经常都在利用有限的睡眠时间,甚至在敌机轰炸声中,冒着生命危险,长江大河般地给我写信。当他父亲逝世,在等候起灵出殡的隙间,他还用铅笔写了一封长函寄回重庆。因此,他一再强调说:“我们的信,都是呕心沥血真情真爱的流露,都是天地间不可多得的文献,如果毁了,也就等于自己的精神宣判死刑,将来又何堪其苦?”他将我们的信件视为无上珍宝,一心一意想把我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
明乎此,就应该知道我写回忆录,多一半是受了道藩的启示,来完成这项他向往已久,迄今仍然未能执笔的作品,诚如他所说:“为人世间留下一桩理想的爱情,作为我们不幸中万一的慰藉。”……《蒋碧微回忆录》全文五十余万字,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我与悲鸿》,下篇《我与道藩》,自去年十月一日在皇冠杂志连载后,我一直在诚惶诚恐地等待读者的批评指正。幸运的是这部书一开始问世便受到各界的重视,朋友们给我鼓励,读者们颇为推许,文化新闻界尤其热烈支持,套一句习用广告成语,也许可以谬称“轰动遐迩”了。其间虽有少数不明内情人士,误以为我和道藩的情史公布,会对他个人有所损害,他们也曾当面婉言劝阻,或则对此书的发表图加缓冲,然而我总是十分恳切地向他们解释说明。我不相信至情挚爱会有损人格尊严,会令人觉得罪恶过失。我作如是言,我想道藩一定也有这样的认识,基于此,也才念念不忘地要完成这一部书。还有,一位道藩的亲戚,起先很坚决地主张我这部书不必亟亟推出,我心平气和地向他解说个中缘由,并且把已完成的初稿请他拿去看,不几天他又到了我的家里,态度完全改观,他不但认为这应该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同时他还自告奋勇地为我字斟句酌,细加推敲。我当然知道,我这部书在先天上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皇冠杂志宣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一生提倡写自传最力的胡适之先生,在他《四十自序》一书出版时曾说:“我们抛出几块砖瓦,只是希望能引出许多块美玉宝石来。”从引申其抛砖引玉之义,寄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自传作品行世。至于我,我自己的任务总算勉力完成了。
《蒋碧微回忆录》1966年在台湾出版时,被《皇冠》杂志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畅销书。本书是《蒋碧微回忆录》的第二部。本书为徐悲鸿与蒋碧微之子徐伯阳唯一合法授权,20世纪旷世情书的代表作2000多封,真实地记录了她与张道藩近半个世纪的生死恋情,直抒胸臆的真情袒露,所她的所敬所爱,所思所念毫无保留地融入50万字的长卷。 《蒋碧微回忆录》1966年在台湾出版时,被《皇冠》杂志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畅销书。本书是《蒋碧微回忆录》的第二部。 蒋碧薇一生追求自由,追求解放,追求独立,追求爱之真谛,她总是在男性惊叹的目光下,游走于传统家教和反叛女性之间。她自称:“三十九岁,无可奈何地坠入情网,和张道藩开始了缠绵半生的苦海之恋。”2000多封情书,真实地记录了她与张道藩近半个世纪的生死恋情,直抒胸臆的真情袒露,所她的所敬所爱,所思所念毫无保留地融入50万字的长卷。在兵荒马乱、时局动荡之年,她爱得竟如此纯洁、浓烈和持久……【作者简介】 蒋碧微(1808-1978),原名蒋棠珍,江苏宜兴人,其父蒋梅笙为复旦大学教授。蒋碧微天生丽质,才艺俱佳,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13岁时,父母为她定下亲事,从此开演悲剧的角色。18岁时,和徐悲鸿一见钟情。望族家庭发生的戏剧性的故事和名教授女儿的叛逆,造成一时轰动。31岁时,感情受到重创,经久难愈。35岁时,与徐悲鸿二度旅欧,此时,他们的感情难以愈合。39岁时,徐悲鸿在广西声明与她脱离“同居关系”。45岁时,徐悲鸿在贵阳再度声明与她断绝“同居关系”。47岁时,与徐悲鸿在重庆正式离婚。51岁时,留下与徐悲鸿的一子一女,只身去了台湾。66岁时,出版了这部回忆录。平静地记述了28年来她与徐悲鸿的情感沉浮。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我与道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0741136 《我与道藩》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桂林 | 出版单位 | 漓江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9.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我与道藩是漓江出版社于2008.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6 ,K828.5 的主题关于 蒋碧微(1899~1978)-回忆录 ,张道藩(1897~1968)-生平事迹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