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本书包括阐释教学本质定义与相关概念、教学本质的研究范式、教学本质的建构交往观等;辨析教学目的相关概念、探讨我国教学目标现状与问题、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与设计等;对知识演进与课程发展进行梳理,探究知识范围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知识类型与课程学习方式、知识特征与课程评价;阐述教学主客体关系,反思学生的主体命运;探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介绍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模式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预测教学模式发展及研究的趋势;教学评价,划分教学评价的类型,阐明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评价模式和策略以及我国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探析教学理论的特性、教学理论价值,审视教学理论应用与应用模式建构;概括教学观念的特征,探讨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观念转变的制约因素;教学设计,揭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及规律,明确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归纳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反思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同语境中的教学艺术,阐释教学艺术的条件和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提出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及组织文化、教学管理的内容与模式,反思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管理改革及其问题;明确教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探究教学研究范式的历史发展和当前教学研究的主要范式,指出教学现象的复杂性,教学现象的阐明和教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托多学科的参与及多种方法的运用。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教学本质 第一节 教学本质的含义 第二节 教学本质研究范式扫描 第三节 教学本质的建构交往观第三章 教学目的 第一节 教学目的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教学目标 第三节 教学目标设计第四章 教学知识 第一节 知识与课程 第二节 知识范围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第三节 知识类型与课程学习方式 第四节 知识特征与课程评价第五章 教学关系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教学本质 第一节 教学本质的含义 第二节 教学本质研究范式扫描 第三节 教学本质的建构交往观第三章 教学目的 第一节 教学目的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教学目标 第三节 教学目标设计第四章 教学知识 第一节 知识与课程 第二节 知识范围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第三节 知识类型与课程学习方式 第四节 知识特征与课程评价第五章 教学关系 第一节 教学主客体关系 第二节 学生的主体命运 第三节 学生不只是受教育者第六章 教学模式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第三节 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第四节 教学模式发展与研究的趋势第七章 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第四节 教学评价模式和策略 第五节 我国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理论是什么 第二节 教学理论的价值 第三节 教学理论应用及其批判 第四节 教学理论应用模式及建构第九章 教学观念 第一节 教学观念阐释 第二节 教学观念转变 第三节 教学观念研究第十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涵义 第四节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教学设计的问题反思与未来展望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 第一节 教学艺术认识的历程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意义 第三节 教学艺术的条件第十二章 教学管理 第一节 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及组织文化 第三节 教学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管理改革第十三章 教学研究 第一节 教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类型 第三节 教学研究范式
要真正地把握和理解教学论,对教学论形成明确的观点并非易事。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越来越复杂,人们对教学的理解的差异性就越大。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性质各不相同的教学理论从来没有如此多样和丰富,人们关于教学论的彼此分歧与冲突的看法和观点从来没有如此众多。在这些纷繁复杂、观点各异的教学论思想和观念中,我们可以相信谁的看法和观点?我们又应当依凭哪种教学论观念去认识和把握教学论,从而去理解和对待教学论?这些问题直接关涉我们对待教学论的立场、态度和方法,影响着我们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犹如我们对“教学论是什么”这种追问方式的置疑,我们的确难以确切地回答“正确的教学论观念是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基于我们自身的感觉和认识,指出目前人们对教学论不可取的几种不同的理解、看法和评价。概括起来,这些不同的认识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按照科学性学问(主要以经典的自然科学为范本)以及知识体系的标准衡量教学论,认为教学论的不确定性现象意味着教学论的不规范、不科学、不可信,从而试图改变教学论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论向科学看齐,用科学的标准衡量和制定教学论的科学化体系;二是按照其他文化的样式和状态来看待教学论的可变性,认为教学论的学科不成熟、不正常、不可用,从而着眼于改变教学论的现状,使教学论向成熟、正常的文化发展;三是按照意识形态的意志和观点来看待教学论的多义性,认为教学论的各种流派和观点都是批判和否定的对象,都是不正确、不先进、不可取的,从而致力于维护某种在意识形态意义上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论,以此贬损和反对其他教学论。 要克服和消除对教学论的这些不可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论观念,我们首先应当把这些认识作为“真问题”来认真对待。按照教学论的“科学化”、“常规化”和“政治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可能会从根本上否认这些认识的真实性及其危害,或不把这些_认识当做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其实,多年来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人们一方面确有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和困惑,另一方面又没有真正地认真思考和严肃讨论这些问题,以为教学论本就应该是科学的、常规的、政治的,除此之外,都不是教学论,或者都是不正确的、不先进的教学论,从而导致对教学论问题的讨论、学习和研究有失真实,陷入虚浮。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教学本质;教学目的;教学知识;教学关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