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余生
幸余生封面图

幸余生

李浈, 编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8.0

书籍简介:

通过广东儿童教养院学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自叙和回忆,勾勒出儿童教养院所收养的难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集体命运。本书作为纪念战时广东儿童教养院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第一章日寇侵略国难当头

导语

有缘相识李汉魂破除封建再读书(吴菊芳)

少小立下文人志为国改披铁征袍(李汉魂)

第二章深入敌后抢救难童

导语

临危受命主粤政救亡图存忍为谋(李汉魂)

首负重任为儿童前线归来韶儿亡(吴菊芳)

回国读书受欺凌流浪儿进儿教院(向桂新)

涂炭生灵受凌辱幸获救星送韶关(文干)

没齿难忘仇和恨可爱新家妇女团(陈竹)

残酷战火把家毁儿教院育新生命(麦广文)

失学投考少年连吴妈仁慈齐敬仰(卢佩兰)

广州市的少年兵回忆广州沦陷前后的岁月(雷润培)

指挥齐唱抗战歌唤起同胞爱国心(魏素华)

一路水行赴儿院挺起胸膛竖脊梁(关铨和)

敌机空袭风声紧战火南烧穗沦亡(赵家舜)

动乱年代流离苦儿教院里觅新生(尹佐衡)

第三章在儿教院里成长

导语

“管、教、养、卫”儿教院力行志锐育英才(吴菊芳)

我与力行学校(李汉魂)

儿教院师如兄长逃离韶关到沙园(向桂新)

儿教院里受锻炼海校录取志更昂(文干)

儿教院里新生活历尽艰险大转移(陈竹)

院长负荆请儿罪离院进入国术馆(麦广文)

普师毕业转折点八年离乱终幸存(卢佩兰)

毕业浈江话别离疏散连县险掉队(魏素华)

连县行军大疏散工厂农场须自强(关铨和)

离家闯荡新世界五弟染病惨归西(赵家舜

艰苦条件勤学习院长妈妈疼孤女(江流芳)

参加演剧劳军去奋发图强受嘉许(冼政光)

痛失严慈入儿院翻译电报初入职(谭衍蒋)

日寇侵华民遭殃生动教材千载扬(关尔强)

贫苦孤儿进中学毕业受训保国家(陈知健)

志锐中学初成材三进三出张发奎(尹佐衡)

儿教老师费心血十八小伙初长成(黄伟新)

空军幼校幸录取吴妈勉励永难忘(龙鸿钧)

逃难云贵越崇岭张谦待我如手足(梁鹏)

寒冬彻夜忧难童心绪不宁压力重(何巧生)

沙园莲塘勤工作照顾难童备自豪(黄献文)

抚育难童当慈母一心报国表贞忠(徐风)

第四章抗战胜利动荡惶惶

导语

主粤七年力行治事(李汉魂)

抗日胜利伯豪赋闲举家赴美创新途(吴菊芳)

儿教七年终别离地政局做测绘工(向桂新)

儿教院设党支部壮烈牺牲成烈士(陈竹)

师范毕业难觅工奔赴台湾求生活(魏素华)

儿院力中七年半进入工专学习忙(赵家舜)

通货膨胀难度日挨饥抵饿为求知(江流芳)

赴港助师办教育疑为特务百调羹辩(冼政光)

为寻出路赴香港终回珠江持教鞭(谭衍蒋)

五星红旗飘南粤九江初识解放军(关尔强)

十万青年十万军投笔从戎青年军(陈知健)

儿教同学结连理新天新地新作为(黄伟新)

苦读终圆大学梦“地下学联”干革命(尹佐衡)

第五章热血沸腾爱我中华

导语

广州解放干革命暨南大学再读书(向桂新)

誓当港湾真主人为捞图纸入冰海{文干)

乔装成为地下党革命婚姻为理想(陈竹)

青梅竹马终成眷双双执教到白头(卢佩兰)

幸福生活觅伴侣育儿成材苦亦乐(魏素华)

掩护同学搜情报从师瑞典工程师(赵家舜)

草率结婚悔莫及为求深造考师范(江流芳)

抗美援朝齐响应穷人翻身先“土改”(关尔强)

公安战线当新兵辛勤工作屡立功(尹佐衡)

加入新民青年团表现优秀成党员(李明)

刻苦钻研勤奋斗制成“圭峰型”小铁牛(梁鹏)

第六章社会主义革命风暴兴起斗争浪潮汹涌澎湃

导语

极“左”主观凭臆测理直气壮斥荒唐(陈竹)

诬为美国情报员申诉无效被驳回(麦广文)

丈夫打成“反革命”夫妻两地互勉励(卢佩兰)

夫妻皈依基督教继续深造立新功(魏素华)

统购统销须凭票捐献工资为援朝f赵家舜)

灾害又兼环境困历经艰辛育儿女(江流芳)

营养不良水肿病粮食奇缺货架空(黄伟新)

疑案指为“反革命”二十年世外度青春(冼政光)

新闺来疆拘劳改青海五载甚凄凉(谭衍蒋)

三面红旗“大跃进”押入牢房受审讯(关尔强)

“南大”熔炉炼壮志蒙冤入狱受煎熬《陈知健)

第七章在“红色”的海洋中颠簸

导语

红卫兵砸“旧世界”“挺进兵团”护性命(向桂新)

水产学院任教师苦研天文定位法(文干)

“文革”双双入“牛栏”扫地洗厕无时闲(陈竹)

蒙冤入狱共十载申冤奔波二十二年(麦广文)

面对困境求生存摆脱厄运向新生(卢佩兰)

“文革”毁我好青春国家滞后半世纪(赵家舜)

老师下放当工人因祸得福易困境(江流芳)

广阔天地再锻炼踏实工作受欢迎(冼政光)

拨乱反正复公职二十光阴虚耗尽(谭衍蒋)

风雨过后艳阳天牙签生意到远洋(关尔强)

“文革”停产抓“运动”修配厂里工作苦(黄伟新)

二十年黑锅终卸下终留清白在人间(陈知健)

关进“牛棚”被搜家“五七干校”受劳改(尹佐衡)

第八章亲情友情暖人心

导语

三十年后两岸行儿女成材宽人心(吴菊芳)

恳请见面吴妈妈火车开动忘情追(麦广文)

亲母分离终相见纽约再会吴妈妈(卢佩兰)

亲人逝世痛肝肠母校重游面目非(魏素华)

含冤二十载难平反再生永记李吴恩(冼政光)

组织香港校友会两岸三地齐聚首(王材全)

内地筹办校友会同学会聚共寻根(谭志坚)

晚年投身校友会期望再见吴妈妈(徐风)

院长妈妈恩情大不是亲娘胜亲娘(布康)

第九章晚年生活乐陶陶

导语

“孤雁”海外寻亲人“流浪儿”助流浪儿(向桂新)

渔船出海收获大饮水思源谢儿院(文干)

“左”倾顽石不需提自强自爱享幸福(陈竹)

改判书迟来二十年韶博馆里忆往昔(麦广文)

桐油罐还需装桐油幼稚园实现旧时梦(魏素华)

投笔从戎打鬼子学习音乐作新曲(关铨和)

灾难过后话幸存畅游祖国好风光(赵家舜)

幸得学长伴偕老退休生活乐趣多(江流芳)

拨乱反正还清白励志扬鞭续奋蹄(冼政光)

振兴新村费心血离港赴美度晚年(关尔强)

农垦工作十三年老有所为再奉献(尹佐衡)

珠江电厂立大功夫妻退休学唱歌(黄伟新)

校友齐聚音乐会摄影路上收获丰(梁鹏)

后记

前言

历史的真实

原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朱家恺

承蒙李浈教授的厚爱,要我为《幸余生》写一篇序言,我自知知识面窄,能力有限,只能请李教授赐我一份草稿,先学习受教育以后再说。的确,拜读以后,觉得非常振奋,一口气手不释卷地把全书看完,看完一次再看第Z-次,感慨万分,受教育颇深。过去的一些思想面目为之一新,我认为我们要重新评价这段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首先,是对国民党的抗日将领在抗日救亡工作上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我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一直认为国民党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正值“东三省”沦陷的1932年,大敌当前,国民党当局却筹划大举进攻革命根据地,一而再,再而三,到第五次围剿虽成功,却引出轰动世界的万里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后才改变态度要抗日,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还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包括一次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1年),最后迁都重庆。而共产党抗日态度非常鲜明,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大大小小作战9.2万次以上,俘敌伪军110万人,建立15个抗日根据地。看完《幸余生》后方知国民党内也有抗日名将如李汉魂将军,在广东韶关、汕头等地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的战功;同时在韶关支持其夫人吴菊芳建立了儿童教养院、妇女生产工作团、力行中学等,让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的难童及难妇不仅有栖身之地,还有食有住,能生产自救,生活军事化,而且有组织有纪律、听指挥能吃苦、精神饱满、身强力壮、亦文亦武、能歌善舞,给人民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我们在衡量抗日的功过时,要区分国民党当局领导与所属的抗日名将有不同的看法,不能一棍子打死。

其次,作品里还记录了许多在儿童教养院、妇女生产工作团、力行中学等培训过的难童、难妇的成长历程。特别是部分同志在“十年动乱”中,因为历史上形形色色的问题,蒙受了不正常的待遇,受关管、批斗、劳动改造,这主要是当时推行“左”倾思想发展到极端的产物。认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社会上大破“四旧”,可以大胆怀疑、不经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就下定论,使本来很好的社会秩序被打乱了,再加上社会上又分成两大派别,相互指责,从“文斗”发展到“武斗”,其中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固然首当其冲,旧国民党员、三青团员、港澳台的家属、为英美有关单位服务过的留用人员、民族资本家、“臭老九”等都有被冲击的可能。我是从头到尾经历了这场“十年动乱”,我全家都是受害者,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故我对书中里所列举的事实,深表同情,完全可以理解。所幸的是在拨乱反正中,历史终究还了我们的清白,让我们还能重上征途,补偿十多年的损失,这已是万幸了。

最后,曾经参加过妇女生产工作团的陈竹老大姐在其文章中写得非常好,谨录一小段来结束我的序言:“在人生路上,‘左倾,顽石也给我们吃过一点点苦头,但和先烈、前辈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就当做是慈母偶然一次轻轻给我打一巴掌吧!我从未因此影响工作情绪,也不怨恨当时的处事者。我不但自己想得开,而且还会关心有关类似情况的同志,互相鼓励,共同向前看,我们的共识是:一个革命者,不论环境逆顺,都要喜国家之喜,忧国人之忧。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同心同德,同甘共苦,不变初衷,一颗红心共建和谐的大家庭。”

2008年11月于中山大学

后记

这是一段逝去的岁月,铭记在我的记忆深处。

这是一段艰难的岁月,记载着生命的不屈与追求。

这是一段值得书写的历史,体现了那一代人心中的民族大义和艰难岁月中的人间温暖。

我是幸运的!

我的母亲吴菊芳女士,抗日战争期间在广东省领导的儿童、妇女救援活动,让我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结识了那么多的兄弟姐妹;更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结下了如此深厚的手足之情。

几十年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不经意的一个瞬间。当年的小儿转眼已人暮年,其间的风雨、是非、恩怨,个中的甘苦、悲喜、艰辛,或令人抚掌击节,或捶胸顿足,或扼腕叹息。

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他们在逆境中的自强精神、坚定信心、激昂斗志、宽容和豁达,以及回首所遭遇坎坷与不公时,表现出来的宽容与平和。

当我读着这些古稀老人给我寄来的手稿时,他们的人生经历,如一出出故事、一幕幕场景,把我带回到过去的岁月。随着他们的人生沉浮,我心潮起伏,或喜或悲。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着生命与爱的真义。幸福是一种体验。他们以平常之心看待得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使他们体验到人生的幸福,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今年是广东省儿童教养院建院70周年纪念,最年轻的学员如今都已成为古稀老人,在每年由各地儿教院校友会组织的聚会活动上,我们都会失去几张曾经那么熟悉的面孔。今年又有好几位校友离开了我们,这些老人还有多少个10年、20年,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趁着现在尚能动笔,把这段历史好好地记录下来,为后人回忆这段.历史提供更多鲜活的资料,让他们能记住这一代人的苦难人生,更希望历史不再重演。

在整理本书时,老人们纷纷给我寄来了问卷的答卷和各自的自传书籍,他们对于历史的尊重、对情感的珍重以及对记录这段值得书写的历史的支持,让我更加感觉本书所蕴涵的“厚重”历史的“厚重”,精神的“厚重”和情感的“厚重”。

遗憾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将每一份珍贵的手稿都整理人册。但我相信,所有的故事都已经成为我们彼此心底永不磨灭的印记。

李浈

内容摘要:

  不同的人生可看做各异的河流轨迹。时局所趋,让河流汇集。他们交汇,或许度过一段艰辛的岁月,悠长的时日,相互扶持。然后再次追寻自己的轨迹,走向迥异的人生。  国难之时,饿殍载道。沦为难童的经历,让这些处于不同生活中的孩子,被收容入避风港中。然后,又再扬帆远航。脑海中,镌刻的记忆无法磨灭,细细回顾,丝丝珍藏着。  本书延续了《讲述历史抗日难童的真实人生》一书的基本架构,即以时间为线索,把从20世纪30年代日寇入侵中国至今70多年的时间跨度分成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并各自为章。通过儿教院校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自述和回忆,勾勒出广东省儿童教养院所收养的难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集体命运。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一个时代和社会的命运,该书在相似的历史脉络下,进一步充实了儿教院校友对自己一生命运的叙述,并对叙述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挑选:把《讲述历史抗日难童的真实人生》一书中近30位叙述者缩减到该书的近20位叙述者,其中有10位儿教院校友的自述几乎贯穿了全书九个章节。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全书这近20位叙述者的故事里触摸到儿教院这个特殊群体的鲜活脉搏;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每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不同叙述者的故事里体味到千姿百态、可歌可泣的不同人生轨迹。儿教院的历史并非由某个人所造就和书写,它是由成千上万的抗日时期的难童和老师们的命运拼贴而成,只有了解了一个个鲜活个体的生命历程,我们才能了解真正的儿教院,这也是《幸余生抗日时期难童人生纪实》这本书希望带给读者的人生感悟。【作者简介】  李浈博士,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和行为科学的教授,国际顾问,汕头大学客座教授,南京人口管理学院、昆明医学院及广东医学院荣誉教授。李浈博士是李汉魂将军与吴菊芳女士的长女,著述颇丰,曾著有《来自西方的知识:公共卫生与医疗》、《来自西方的知识:营养与食品》、《来自西方的知识:健康教育》、《云南农村妇女之心声》、《合作与参与中国云南妇女健康与发展》、《花开梦怀》、《讲述历史抗日难童的真实人生》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幸余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6032850
《幸余生》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中山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幸余生是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1 的主题关于 回忆录-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