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5.0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人的心理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群体性的社会问题。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它所涉及的领域和包含的知识不亚于其他任何一门科学,所以普通人想要学习心理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书抛开单调枯燥的文字说明形式,而是采用漫画解说的形式,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你剖析自我和分析他人。
最终“使人陷入狂暴”的心魔到底是什么?
“那只是一时的冲动……”“我为什么要那么做……”恐怕这些是连你自己都无法说明的犯罪动机。
当时,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到底发生了什么?
或许,他们真的没有邪念?
而我们自己犯罪的可能性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近连自己都从未察觉和知晓的“心魔”吧。
002 平日正派的人为何会选择犯罪? 人格面具
006 诚实的孩子为何会去行窃? 初次犯罪
010 无论被捕几次,却仍无法停止行窃,这是为何? 被贴标签
013 如同着魔般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心理是? 本我
017 “偷窥狂”容易变为“强奸犯”?! 偷窥
021 为何男人会对“魔女”痴迷不已? 女性意象
罪犯与我们的区别界限在于……
犯下罪行的人是特殊的人类吗?
他们和我们到底有什么不同?无法抑制自我的是性格、人格,还是一时的冲动?或者是与生俱来的某种特质?
罪犯“共通”的性格是什么?
一头隐藏颇深且濒临失控的怪物形象正渐渐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028 罪犯是特殊的人类吗?天生罪犯论
030 罪犯是天性,还是环境造成的呢? 天资论 环境论
034 罪犯共同的性格是? 缺乏意志
036 “自卑感”产生犯罪,这是真的吗? 补偿
040 “跟踪狂”是怎样的人? 人格障碍
044 为何会出现重复犯罪的现象? 惯犯的性格
046 为何“小偷”只会行窃呢? 纯粹盗窃犯
048 无法停止“纵火”的心理是? 异常性癖
052 为何穿上“制服”后,人就变得冷酷无比呢? 去个性化
055 为何无法反抗独裁者? 绝对服从心理
058 人为何会加入到集体暴行中? 大众心理
060 “扒手”为何容易变为惯犯? 古典犯罪
产生犯罪的出乎意料的条件
犯罪到底是什么?为何会产生犯罪?
其实,犯下罪行的是人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隐藏在罪犯背后的种种条件。
引起特殊犯罪的时代、社会、地域、流行以及第三方带来的影响。
让我们聚焦使人类走向邪恶的原因。
066 为何会产生犯罪? 失范理论
070 为何会有犯人特意发表犯罪声明? 剧场型犯罪
074 为何相似的犯罪成为一种“流行”? 连锁反应式犯罪
076 “犯罪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这是真的吗? 蛇蝎美人
079 容易滋生犯罪的地区,是怎样的地方呢? 犯罪都市
082 在他人求助时,为何会无动于衷? 救助行为
杀机与杀人的深层心理
无论是谁,总有对他人感到“愤怒不已”的时候。但是,都应该不至于想要“杀死对方”吧。
就算有这种想法,也应该不会付诸行动。但是,总有人会跨过这条底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就让我们来探索如何失去自我、逐步变得复杂难测的心理构造吧。
090 达到杀人程度的“仇恨”的真面目是? 依存
094 为何会一怒之下杀人?丧失理智
096 隐藏于“泄愤杀人”深处的心理是? 投射
098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道德的吗?过度报复
101 失去“犯罪记忆”,是真的吗? 精神性视野狭窄
105 为何犯罪过后仍能若无其事? 压抑
109 “虐待动物”真是危险的征兆吗? 同化
导致家庭崩溃的扭曲爱憎
虐待幼童、夫妻家庭暴力……有人会对本应深爱的家人下手。
另一方面,曾是优等生的孩子忽然变为不良少年。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或者原本就存在某些问题吗?让我们对不安定的爱憎平衡与区分黑白的模糊界限进行深度的思考。
116 为何丈夫会对妻子使用暴力? 结合妄想
118 为何要杀害本应深爱着的妻子? 犯罪动机的双重登录
120 为何要虐待可爱的孩子?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
122 一位“慈父”,为何杀害自己的儿子? 同化
124 儿子对父亲抱有杀意的理由是? 俄狄浦斯情结
128 为何“好儿子”“好女儿”会杀害自己的母亲? 坏妈妈
130 “优等生”突然变“坏”的理由是? 对恶的免疫
132 “优等生变坏”的内心深处是? 漂流论
136 不良少年如何沦为“真正的罪犯”?标签理论
138 不良少年为何喜欢“集体行动”? 集体暴力
140 为何“受欺负的孩子”不愿开口说话? 投射
144 “自闭”青年为何有时会突然爆发? 依存性攻击
欺骗及受骗的心理
面对“怀有恶意的伪善”,我们为何会轻易地受骗上当?
另一方面,虽然感觉可疑,可最终仍然落入陷阱。这又是为什么?
若无其事撒谎的人、对此信以为真的人、掉入陷阱的人。
让我们来揭开那些横行社会的“骗子”的微妙心理。
152 为何会有人“在撒谎时能够面不改色”? 防卫机制
154 令受骗人深信不疑的骗术 幻想谎言症
157 为何在骗子中“演员”居多? 表演性人格障碍
160 为何婚姻诈骗犯能够屡屡得手? 感情迁移
163 为何人们不愿承认自己曾受过骗? 否定
165 为何人们会被邪教组织欺骗? 安慰剂效应
168 即使预言落空,信者也不愿离开的理由是? 认知失调
170 心理之谜研究会
171 结语
犯罪侦查心理学
024 犯罪心理画像是什么?
062 对连环杀手实施犯罪心理画像
086 目击者的证词究竟有多少可信度?
112 警方在调查中与嫌犯的心理博弈
148 如何使用多种波动描记器?
做出犯罪行为不一定需要巨大的冤屈,也不一定需要合理的理由,很多犯罪就是很愚蠢的。
在罪犯的内心世界中,缠绕着许多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的欲望、纠葛、冲动。犯下罪行的人绝大部分属于“无预谋”犯罪,甚至是“无动机”犯罪,这本书就是用最通俗的方法为读者揭开潜藏在犯罪行为背后的“心魔”。
希望《超有趣的犯罪心理学》能成为帮助读者理解他人的工具。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日本受欢迎的心理学通俗读物
为你揭开邪恶心灵的神秘面纱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超有趣的犯罪心理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5199485 如需购买下载《超有趣的犯罪心理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1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超有趣的犯罪心理学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14.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7.2-49 的主题关于 犯罪心理学-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