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本书超越了这一党派史的特点立场,从中国自由主义的主体性角度,叙述1940年代后期这个历史大转折年代里面,自由主义对于建国的思想理念和政治实践。本书将思想史研究与政治史研究相结合,从思想观念、公众舆论和政治运动三个层面,系统考察现代中国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理论、主张和实践。
序序二绪论第一章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自由主义学人的思想源流与历史语境 第一节 基本特征和思想源流 一 传承与流变 二 背景分析 三 费边社会主义和拉斯基思想 四 哈耶克与自由保守主义 五 民本思想与“大同学说”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历史语境 一 民主建国的历史机遇 二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兴起 三 “新自由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第二章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自由主义学人的政治参与模式
序序二绪论第一章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自由主义学人的思想源流与历史语境 第一节 基本特征和思想源流 一 传承与流变 二 背景分析 三 费边社会主义和拉斯基思想 四 哈耶克与自由保守主义 五 民本思想与“大同学说”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历史语境 一 民主建国的历史机遇 二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兴起 三 “新自由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第二章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自由主义学人的政治参与模式 第一节 文人论政 一 风起云涌的同仁报刊 二 “独立的、客观的、超党派的”立场 第二节 组建政党 一 纲领与建党特点 二 现实政治中的不同取向第三章 “中问路线”的形成与讨论 第一节 “中问路线”的形成 一 参与政协会议 二 “中间路线”的明确提出 第二节 关于“中间路线”的两次讨论 一 “中间路线”能够存在吗? 二 “自由主义者往何处去?”第四章 “中问道路”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政治民主 一 自由的概念 二 民主的概念 三 宪政的国家政体 第二节 经济民主 一 关于所有制的讨论 二 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 三 公平与效率 第三节 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 一 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合而为一 二 几种代表性学说 三 理想制度的价值与意义第五章 国共之争中的“第三种势力” 第一节 自由主义者眼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一 对国民党及其政权的认识 二 对共产党及其政权的认识 第二节 国共之问的“第三种势力” 一 三大政治问题的提出 二 调处国共关系与呼吁和平 三 支持同情学生运动 四 批判现行经济政策 第三节 兼亲美苏的国际策略 一 兼亲美苏的外交路线 二 美苏对华政策评说第六章 自由主义阵营的分化与“中问道路”的破产 第一节 自由主义阵营的分化 一 内战形势的急剧变化 二 分化的加剧 第二节 “中间道路”的破产 一 参与中共的“新政协” 二 自觉或无奈的不同选择结束语 理想与现实之问的抉择主要参考资料后记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1940年代后期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潮和运动,这一研究领域以前虽有著作涉及,但多是从中共党史的角度检讨中间党派和中间道路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和局限,多少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本书超越了这一党派史的特点立场,从中国自由主义的主体性角度,叙述1940年代后期这个历史大转折年代里面,自由主义对于建国的思想理念和政治实践,将思想史研究与政治史研究相结合,从思想观念、公众舆论和政治运动三个层面,系统考察现代中国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框架清晰,史料功夫扎实,论述公允平实,有明显的学术突破价值,富有历史的启迪。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理想与现实的抉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86480 如需购买下载《理想与现实的抉择》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1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理想与现实的抉择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092.5 的主题关于 自由主义-研究-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