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报告
中国舆情报告封面图

中国舆情报告

连玉明, 主编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55.0

书籍简介:

本书依托中国政务景气监测中心的海量数据,以媒体观察为视角,对改革30年来的重大政经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纵向横向扫描,深度展现公众关注相关信息的厚重内涵和多侧面,多层次图景,是帮助读者了解和把握中国舆情的独特视窗.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情上达:与民意互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1中央领导与普通民众共乘网络直通车

网络民意汇入中南海

中国网民最幸福的一天

2地方政要变身网络明星

俞正声:网络是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

张春贤:互联网上的明星书记

汪洋:欢迎网友“灌水”“拍砖”

苏荣:从“问计办”到“问计网”

张新实:“博客书记”倡导集体“开博”

3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

“领导留言板”备受网民追捧

辽宁民心网成了全国榜样

山西社情民意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

浙江、河南的在线访谈“接力赛”

数据显示网络社情民意并不乐观

第二部分网络群体性事件反思:舆论监督如何纳入制度轨道

1弱势群体利益受侵害引发公众普遍不满

“邓玉娇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飙车案”何以成为一场公共事件

“开胸验肺”究竟验出了什么

“非正常死亡”何时休

2走进“被”时代的委屈与无奈

“被”现象走红说明了什么

四大恶性环境污染事件中的政府“被作为”

3政府网络应急的成功所在与典型案例

成都“公交纵火案”的成功应对

出租车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4“人肉搜索”成为最具杀伤力的网络武器

被“人肉”的官员感受到了网民的力量

假茅台风波让驻京办成了过街老鼠

“网络正义”还是“网络暴力”

5中国政务景气报告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景气指数评估

第三部分滥用“不明真相”:群众眼睛为什么不再“雪亮”了

1群体性事件中群众为何总是“不明真相”

群众的眼睛为什么不再“雪亮”了

为什么群众总是“不明真相”

“胡斌替身案”折射的群体不信任值得深刻反思

一张偶然丢失的公款出国费用单再次凸显群众“不明真相”的尴尬

2让群众“明白”首先从问责开始

干部问责暂行规定让“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到了希望

被问责官员的“复出”要让群众“明白真相”

3探寻“明白真相”的荆棘之路

直面经济低潮期的“公众诉求”

“网上信访”是让群众“明白真相”的好办法

舆论监督法制化是让公众“明白真相”的必由之路

“网络发言人”的“小切口”凸显出“大问题”

第四部分政务公开的叹息:呼唤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1信息公开“年检”报告

2政府信息公开为何遇“玻璃门”

3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第五部分地方政治生态重塑:政府形象也是生产力

1关注民生热点背后的中国政治生态变化

2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看地方形象力

3公众为何对央视全面改版期待高

4人才吸引力是地方政府形象的温度计

5“两会”地方广告宣传打造城市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中国式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代表:阜新

凭借大型活动推介城市的代表:青州、石家庄、新郑

经济开发区城市代表:葫芦岛北港工业区、北京亦庄

特色城市代表:无锡、苏州、大庆、芜湖、昆山

62009十大调查

超八成网友希望所在省市设网络新闻发言人

高考加分政策面临信任危机,57.1%的人支持问责

六成人支持建立国家统计问责机制

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住房条件贫富差距扩大

山东撤职官员“悄悄”复出,八成网民“高调”质疑

四成网友称有举报腐败义务,部分人担心遭报复

食品安全,拿什么拯救你

教育改革需要务实与注重公平

医改之路还要走多远

调查显示70.4%公众对未来的年轻干部有信心

内容摘要:

  社会治理作为和谐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稳中求进十分重要,群体事件已成地方善政的重要能力考验,决策支持必不可少。信息社会怎样更细致洞察社会多样色彩?网络时代如何更准确把握公众多元诉求?本书为你一一报告。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舆情报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215474
《中国舆情报告》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舆情报告是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19.2 的主题关于 传播媒介-概况-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