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60.0
阻燃理论是阻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和难点,但目前远未臻成熟,不过近年正快速发展和深化。本书系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根据近10余年耒散见于作者本人发表的及国内外有代表性论著中的阻燃机理部分编著而成。全书有8章,第1章为高聚物燃烧的基本理论,第2章至第6章分别论述卤系、磷系、膨胀系、其他系(主要是无机系)及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第7章为抑烟机理,第8章汇总了14种测定高聚物性能的技术手段,且与阻燃实例相结合。全书基本上反映了近年国内外阻燃理论方面的进展及概貌。
前言第1章 高聚物的燃烧1.1 热分解1.1.1 概述1.1.2 热分解温度及热分解速率1.1.3 热分解模式1.1.4 热分解的复杂性1.1.5 热分解模型1.1.6 热分解产物1.2 点燃1.2.1 点燃条件1.2.2 引燃及自燃1.2.3 引燃性1.2.4 影响引燃性的因素1.2.5 引燃模型1.3 燃烧传播及燃烧发展1.3.1 概述1.3.2 燃烧传播方向1.3.3 燃烧传播的热量转换模型1.3.4 影响燃烧传播的因素1.3.5 材料的燃烧传播系数1.3.6 燃烧传播模型1.4 充分及稳定燃烧1.4.1 概述1.4.2 燃烧要点1.4.3 阴燃1.4.4 闪燃1.4.5 燃烧模型1.5 燃烧衰减1.6 燃烧时的生烟性1.7 燃烧时生成的有毒产物1.8 燃烧时生成的腐蚀性产物1.9 阻燃模式参考文献第2章 卤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2.1 单一卤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2.1.1 气相阻燃机理2.1.2 气相阻燃机理的发展2.1.3 凝聚相阻燃机理2.2 卤/锑协效系统阻燃机理2.2.1 概述2.2.2 X/Sb协同系统气相阻燃的化学机理2.2.3 X/M协同系统的凝聚相阻燃机理2.3 卤/锑系统中适宜的Sb/X2.3.1 氧指数与Sb/X的关系2.3.2 引燃时间与Sb/X的关系2.3.3 释热速率与溴阻燃剂化学结构的关系2.4 卤系阻燃剂与纳米复合材料的协同2.4.1 与PP纳米复合材料的协同2.4.2 与ABS纳米复合材料的协同2.4.3 与PBT纳米复合材料的协同2.4.4 纳米复合材料与卤系阻燃剂复配的反应机理参考文献第3章 有机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3.1 凝聚相阻燃模式3.1.1 成炭作用模式3.1.2 涂层作用模式3.1.3 凝聚相抑制自由基作用模式3.1.4 基于填料表面效应的凝聚相作用模式3.2 气相阻燃模式3.2.1 化学作用模式3.2.2 物理作用模式3.3 影响磷阻燃剂效率的高聚物结构参数3.4 磷阻燃剂与其他阻燃剂的相互作用3.4.1 磷一氮协同3.4.2 磷一卤协同3.4.3 磷系阻燃系统与无机填料问的相互作用3.4.4 磷阻燃剂间的相互作用3.5 芳香族磷酸酯阻燃PC/ABS的机理3.5.1 PC的热分解机理3.5.2 阻燃PC/ABS的机理参考文献第4章 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4.1 IFR的组成4.1.1 IFR的三组分4.1.2 IFR三组分应满足的条件4.1.3 典型的IFR4.1 I 4单体IFR4.1.5 IFR中三源的比例4.1.6 无机IFR4.2 IFR组分的热分解4.2.1 APP的热分解4.2.2 APP/PER的热分解4.2.3 季戊四醇二磷酸酯的热分解4.2.4 IFR多组分间及其与高聚物的反应4.3 IFR的膨胀成炭4.3.1 成炭过程及化学反应4.3.2 PEDP的成炭化学反应4.3.3 炭层组成及性能4.3.4 炭化时物料的动力学黏度4.3.5 IFR的HRR曲线及TGA曲线(成炭量)4.3.6 炭层结构4.3.7 炭层的阻燃作用4.4 IFR的协效剂4.4.1 概述4.4.2 分子筛4.4.3 纳米填料4.5 IFR的改进4.5.1 高聚物成炭剂4.5.2 纳米填料作为IFR组分4.5.3 IFR的微胶曩化4.6 膨胀阻燃机理的深化参考文献第5章 其他阻燃剂的阻燃机理5.1 金属氢氧化物的阻燃机理5.2 填料的阻燃机理5.3 硼酸盐的阻燃机理5.4 红磷的阻燃机理5.5 聚硅氧烷的阻燃机理5.5.1 硅化合物阻燃PC的特点5.5.2 硅化合物阻燃PC的机理5.6 含硫化合物阻燃PC的机理5.7 氮化合物的阻燃机理5.8 无机阻燃剂的表面性质及表面状况对阻燃效率的影响5.8.1 表面性质5.8.2 表面状况对阻燃效率的影响5.9 添加剂在聚合物中的溶解性及迁移性5.9.1 溶解性5.9.2 扩散迁移5.9.3 添加剂的损失参考文献第6章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6.1 导言6.2 聚合物/蒙脱土(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6.2.1 PMN的成炭性及炭层结构6.2.2 基于化学反应的成炭机理6.2.3 PMN中:MMT的迁移富集机理6.2.4 MMT改性用季铵盐的影响6.3 PP/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成炭性6.4 PS/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成炭性6.5 PU/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阻燃性6.5.1 热稳定性6.5.2 阻燃性6.6 聚合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6.6.1 碳纳米管及其特点6.6.2 聚合物/MwCNT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6.6.3 聚合物/MwcNT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6.6.4 聚合物/MWCNT纳米复合材料的成炭性及炭层结构6.7 聚合物/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6.7.1 1DH的特征6.7.2 EP/1DH的热分解6.7.3 EP/1DH的阻燃性参考文献第7章 抑烟机理7.1 高聚物分子结构与成烟性的关系7.2 钼化合物的抑烟机理7.3 铁化合物的抑烟机理7.4 还原偶联抑烟机理7.5 镁一锌复合物的抑烟机理7.6 其他抑烟剂的抑烟机理参考文献第8章 研究阻燃机理的技术手段8.1 锥形量热法8.1.1 原理及可测定参数8.1.2 操作8.1.3 特点8.2 辐射气化装置8.3 激光裂解装置8.4 差热分析及差示扫描量热法8.4.1 基本原理8.4.2 操作8.4.3 应用8.5 热重分析8.6 动态热力学分析8.7 电子显微镜法8.7.1 透射电镜8.7.2 扫描电镜8.7.3 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8.8 大角X射线衍射法8.8.1 原理及设各构造8.8.2 在阻燃机理研究中的作用8.9 X射线光电子能谱8.9.1 一般原理及设备构造8.9.2 在阻燃机理研究中的应用8.10 红外光谱及激光拉曼光谱8.10.1 红外光谱8.10.2 激光拉曼光谱8.11 核磁共振光谱8.11.1 核磁共振仪8.11.2 质子核磁谱8.11.3 碳-13核磁谱8.11.4 测定核磁图谱的操作8.11.5 固体核磁8.12 质谱8.13 色谱8.13.1 原理8.13.2 薄层色谱8.13.3 高效液相色谱8.13.4 普通气相色谱8.13.5 其他气相色谱8.13.6 凝胶渗透色谱8.14 测定炭层膨胀度及炭层强度的方法8.14.1 膨胀度8.14.2 强度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 常见高聚物的中英文名称及缩写附录二 与阻燃及防火有关的重要名词(中英文)
《阻燃理论》是作者(李建军、欧育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根据十余年来作者发表的及国内外有代表性论著中的阻燃机理部分编著而成。全书共8章,取材较新,内容全面,理论有一定深度,起点也较高,但简明、扼要,希望能雅俗共赏,并能为读者在研究阻燃反应历程、设计阻燃分子结构和阻燃材料配方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阻燃理论是阻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和难点,近年来正快速发展和深化,但目前远未成熟。《阻燃理论》是作者(李建军、欧育 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根据十余年来作者发表的及国内外有代表性论著中的阻燃机理部分编著而成。全书共8章,第1章为高聚物燃烧的基本理论,第2~6章分别论述了卤系、磷系、膨胀系、其他系(主要是无机系)及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第7章为抑烟机理,第8章汇总了14种测定高聚物性能的技术手段,且与阻燃实例相结合。全书反映了近年国内外阻燃理论方 面的进展及概貌。 《阻燃理论》可供大专院校高聚物阻燃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科研、生 产单位的研发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