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6.0
本书较好地融合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的内容,并加强了本课程与护理学的联系。针对护理学专业教学的特点,加强了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等内容的描述,减少了形态学的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26章,上篇为总论部分,共17章,叙述疾病病理变化的共性。某些章节做了较大的修改,如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遗传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使内容更加完善;下篇为各论部分,共9章,叙述疾病病理变化的个性。
绪论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细胞、组织的适应
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塞
第五节 梗死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第二节 水肿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第五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三节 混合性酸碱紊乱
第六章 缺氧
第一节 临床常用的血氧指标及意义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特点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第七章 炎症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
第二节 急性炎症的病理变化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四节 炎症的分类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第八章 发热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及代谢特点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第九章 应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第十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机体的细胞损伤、代谢障碍和重要器官功能变化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节 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DIC的分期和分型
第四节 DIC的病理临床联系
第十二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述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五节 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六节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学
第七节 肿瘤的预防原则
第八节 常见肿瘤举例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节 高血压病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六节 心瓣膜病
第七节 心肌炎和心肌病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
第十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三节 肺炎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第十六章 呼吸功能不全
第一节 原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节 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五节 胆石症
第六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第十八章 肝性脑病
第十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尿石症
第四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第二十章 肾功能不全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第三节 尿毒症
第二十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及乳腺疾病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
第四节 常见卵巢肿瘤
第五节 乳腺疾病
第二十二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二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第二节 糖尿病
第二十四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一节 结核病
第二节 伤寒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
第七节 阿米巴病
第八节 血吸虫病
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涵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学科的内容,编写时二者既紧密融合,各章内容又相互独立,可适应不同学制、专业、院校和师资状况不同的教学需要。全书共24章,前12章为总论部分,重点叙述疾病状态下人体的基本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后12章为各论部分,主要叙述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临床联系和结局等。每章前有学习目标,各章后设有思考题。
适读人群 :本科护理、药学、口腔、麻醉、检验、管理、营销、信息、心理等专业使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供本科护理、药学、口腔、麻醉、检验、管理、营销、信息、心理等专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