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
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封面图

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

陈科芳,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18.0

书籍简介:

本书借助语用学原理,考察文本为《红楼梦》及其两个英语全译本中的三种修辞格——歇后语、委婉语和仿词。

作者介绍:

陈科芳,女,浙江诸暨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师范夫学外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浙江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理事,全国翻译院系联席会议常务理事。主持校级教学团队、校级特色专专业校级重点建设教材等,主持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一项,省新世纪教改项目一项,省精品课程一项。在《中国翻译》、《外语界》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该教材被教育部评为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担任一套本科翻译专业系列教程的总主编。2008年入选浙江师范大学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9年获得浙江省教坛新秀称号。

书籍目录:

0 引言

0.1 写作缘起

0.2 文献综述

0.3 论文布局

0.4 创新之处

0.5 研究方法

0.6 研究目标

0.7 术语使用

0.8 研究意义

1 基于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机制

1.1 语用学的解释力

1.2 意义和语境

1.2.1 意义

1.2.1.1 区分语义学的意义和语用学的意义

1.2.1.2 区分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

1.2.1.3 会话含义

1.2.2 语境

1.3 合作原则

1.3.1 合作原则的四准则

1.3.2 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

1.3.3 合作原则的不足

1.4 礼貌原则

1.4.1 礼貌原则的基本观点

1.4.2 礼貌原则的不足

1.4.3 面子保全论

1.4.4 汉英礼貌的不同

1.5 关联理论

1.5.1 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

1.5.1.1 关联的地位

1.5.1.2 关联与语境

1.5.1.3 强关联与弱关联

1.5.1.4 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

1.5.1.5 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

1.5.2 关联理论与合作原则

1.5.3 关联理论的不足

1.6 基于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机制

1.6.1 语用推理机制的必要性

1.6.2 语用学原理整体体现为关联

1.6.2.1 关联理论的重要性举偶

1.6.2.2 搜寻最佳关联的语用推理机制

2 语用与翻译的“关联”

2.1 语用与翻译的“关联”

2.1.1 都涉及语言的使用问题

2.1.2 都是交际活动

2.1.3 都涉及认知问题

2.1.4 翻译有个语用层次问题

2.1.5 语用学可以解释翻译中的文化问题

2.2 语用·翻译·修辞格·《红楼梦》

2.2.1 语用与翻译

2.2.2 语用与修辞格

2.2.2.1 具有渊源

2.2.2.2 都是对含义的研究

2.2.2.3 都属句子和句子以上层面

2.2.2.4 都具有趣味性

2.2.3 翻译与《红楼梦》

2.2.4 翻译与修辞格

2.2.5 修辞格与《红楼梦》

2.2.6 歇后语、委婉语、仿词

3 合作-歇后语的构造和翻译

3.1 歇后语的定义

3.2 歇后语的英译名

3.3 《红楼梦》的歇后语

3.4 合作原则与歇后语的构造

3.4.1 违反质的准则

3.4.2 违反量的原则

3.4.3 违反方式准则

3.5 合作原则与歇后语的翻译

3.5.1 《红楼梦》歇后语数据分析

3.5.2 合作原则与歇后语的翻译

3.5.2.1 不违反合作原则的歇后语的翻译

3.5.2.2 违反质的准则的歇后语的翻译

3.5.2.2.1 误译

3.5.2.2.2 意译

3.5.2.2.3 套译

3.5.2.2.4 改译

3.5.2.3 违反量的准则的歇后语的翻译

3.5.2.3.1 量少了的例子

3.5.2.3.2 量多了的例子

3.5.2.4 违反方式准则的歇后语的翻译

3.6 本章小结

4 礼貌-委婉语的构造和翻译

4.1 委婉语的重要性

4.2 《红楼梦》中的委婉语

4.3 礼貌原则与委婉语的构造和使用

4.3.1 委婉语与禁忌语

4.3.2 距离原则和相关原则

4.3.3 委婉语是礼貌和合作的矛盾统一体

4.3.3.1 委婉语与礼貌的关联

4.3.3.2 委婉语与合作的关联

4.3.3.2.1 违反质的准则的委婉语

4.3.3.2.2 违反量的准则的委婉语

4.3.3.2.3 违反关联准则的委婉语

4.3.3.2.4 违反方式准则的委婉语

4.4 礼貌原则与委婉语的翻译

4.4.1 委婉语的理解

4.4.2 《红楼梦》十个单字死亡委婉语的翻译

4.4.3 从礼貌的角度解析《红楼梦》十个死亡委婉语的翻译

4.4.3.1 礼貌需要的不同

4.4.3.2 礼貌策略的不同

4.4.4 礼貌原则对委婉语翻译的启示

4.5 本章小结

5 关联-仿词的构造和翻译

5.1 关联理论与仿词的构造

5.1.1 仿词的定义

5.1.2 仿词的分类

5.1.2.1 严仿

5.1.2.1.1 音仿

5.1.2.1.2 类仿和反仿

5.1.2.1.3 合仿

5.1.2.1.4 形仿

5.1.2.2 宽仿

5.1.3 仿词的反向关联

5.1.4 仿词与语境

5.1.5 关联理论与仿词的构造示意图

5.2 关联理论与仿词的翻译

5.2.1 关联理论与仿词的翻译示意图

5.2.2 语境与仿词的翻译

5.2.3 仿词的翻译与译者的策略

5.2.4 仿词翻译中的最佳关联度

5.2.5 《红楼梦》仿词翻译实例

5.3 本章小结

6 翻译中影响语用策略选择的因素

6.1 文化因素

6.1.1 文化词语和文化语境

6.1.1.1 文化负载词词义的确定

6.1.1.2 文化词汇的空缺

6.1.1.3 文化不可译性的限度

6.1.2 翻译中的文化研究

6.1.2.1 翻译中的文化转向

6.1.2.2 文化的融合

6.1.2.3 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6.2 诗学因素

6.2.1 诗学=风格

6.2.2 诗学=反常

6.2.3 保持诗学特征

6.3 译者因素

6.3.1 译者的作用

6.3.2 译者的权力

6.3.3 译者的目的

6.3.4 译者本身因素

6.3.4.1 译者的理解能力

6.3.4.2 译者的表达能力

6.3.4.3 译者的工作条件、工作态度等

6.4 读者因素

6.5 翻译语用策略的选择

6.6 本章小结

7 基于语用学原理的翻译过程框架

7.1 基于语用学原理的翻译过程框架的提出

7.2 基于语用学原理的翻译过程框架的描述

7.3 基于语用学原理的翻译过程框架的特征

7.3.1 多元的系统

7.3.2 描述性的框架

7.3.3 动态的平衡

7.3.4 主体的译者

7.3.5 整体性的翻译单位

7.4 本章小结

8 结语

8.1 译者主体性地位的确立

8.2 多元译本存在的合理性

8.3 读者分析法的必要性

8.4 基于语用推理机制的翻译过程框架的局限性

附录1:《红楼梦》歇后语详表

附录2:《红楼梦》十个单字死亡委婉语详表

附录3:《红楼梦》中仿词的分类和翻译

参考文献

专家评语

内容摘要:

《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以《红楼梦》及其两个英文译本为对象,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手法,在分析整合语用学原理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机制,并且应用这个语用推理机制来描述翻译现象、尤其是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现象,最后提出一个多元的描述性翻译过程框架。这个框架能比较客观地解释翻译过程,回答译者主体地位的确定性、读者分析法的必要性、多元译本存在的合理性等问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9072280
《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315.9 的主题关于 英语-修辞-翻译-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