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
牛虻封面图

牛虻

(英) 伏尼契 (Voynich,E.L.) , 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9.0

书籍简介:

《牛虻》是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20世纪60年代引进中国后风靡一时,成为当时年轻人的最爱之一。故事讲述意大利青年阿瑟,出身于富商家庭,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认清了教会的虚伪,愤然出走,在外飘泊13年,历经艰辛,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组织武装,偷运军火,积极准备起义。最后不幸被捕,面对军方的威胁和生父的劝降,不为所动,从容就义。故事还讲述了牛虻与姑娘琴玛白雪般纯洁无暇的爱情,以及对父亲的爱恨交织,读来令人唏嘘不已。值此作者去世50周年之际,我们特推出著名翻译家蔡慧先生的遗译,以飨读者。

作者介绍:

伏尼契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薄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这些小说都愤怒地揭发了教会中某些人的丑恶面貌。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女作家伏尼契死于纽约寓所。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二部 十三年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内容摘要:

第一章
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内,阿瑟正坐在那里埋头翻阅一叠讲道稿。那是六月里一个炎热的黄昏,窗子都开得大大的,百叶窗却半开半掩,好保持屋里的荫凉。神学院院长蒙塔奈利神父停下了手里的笔,以疼爱的目光看了看俯在文稿上的那颗乌黑头发的脑袋。
“找不到吗,carino?不要紧,我把这一节重写一遍就是了。那篇稿子说不定早就撕掉了,倒白白耽误了你这么多工夫。”
蒙塔奈利话说得挺轻,但是他嗓门宽亮,音色纯净得有如银铃,因而说起话来别具一种独特的魅力。听这嗓音简直就是一位天生的演说家,抑扬起伏都能各尽其妙。他跟阿瑟说话口气总是那么亲切。
“不,神父,我一定要找出来;稿子你肯定是归在这里边的。重写一遍的话写出来总跟原来不一样。”
蒙塔奈利还是继续写他的。窗外嗡嗡有声,一只没精打采的金龟子叫得有气无力,街上传来了卖水果小贩凄凉的吆喝,拉长了调子:“卖草莓子哟!卖草莓子哟!”
“《谈谈治好大麻风病人的故事》,喏,找到啦。”阿瑟步履轻盈地从那边走过来,他走路这么轻盈,叫家里那几位有教养的亲人总觉得看着就有气。小家伙细挑身材,与其说是个三十年代的英国中产阶级少年,倒更像十六世纪肖像画上的一个意大利人。从两道长长的眉毛、两片敏感的嘴唇,到那一双小手、一双小脚,他身上无处不给人一种过于秀气、过于细巧之感。要是静坐不动的话,人家还真会当他是个男装打扮的挺好看的姑娘呢;可是他只要身子一动,那股轻巧矫捷的劲儿使人想起的就是一头豹子了,只是这头豹子没有利爪,十分温驯。
“真找到了吗?阿瑟呀,要没有你的话我可怎么办好呵?我会不老是弄得丢三落四的才怪呢。好了,那我就不写下去了。我们到花园里去,我来帮你做功课吧。你有什么问题不理解呀?”

编辑推荐:

《牛虻》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它描写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小说主人公牛虻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志士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突出的典型形象。作品令人信服地描述了牛虻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他从一个资产阶级公子哥儿如何在黑暗现实的教训下觉醒,自觉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成长为一名坚强战士的人生历程。作品中另一主要人物蒙太尼利也塑造得十分成功,成为他那一类人物的深刻而典型的代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牛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2751037
如需购买下载《牛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牛虻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1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1.44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英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