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寸心
千秋一寸心封面图

千秋一寸心

周汝昌,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06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普及读物。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那种常见的“文学史模式”——即按作者时代先后、名位大小等进行编排,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引人入胜”、又“渐入佳境”的著作,正像我们已经从作者的红学著述中感受到他对古典文化、《红楼梦》的痴迷一样,我们从这本小书中同样能感受到作者对古典文化、古典诗词的那份热爱与深情。

书籍目录:

新版自序

初版自序

凡例

之一满城春色宫墙柳

山抹微云秦学士  说秦观《满庭芳》

满城春色宫墙柳  说陆游《钗头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说岳飞《满江红》

洛浦梦回留骊客  说岳珂《满江红》

花落水流红  说王实甫《赏花时》

文采风流今尚存  说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感时思君不相见  说敦诚《寄怀曹雪芹》

桂华流瓦  说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众里寻他千百度  说辛弃疾《青玉案》

夜凉河汉截天流  说夏竦《喜迁莺》

不减唐人高处一一说柳永《八声甘州》

应是绿肥红瘦  说李清照《如梦令》

火冷灯稀霜露下  说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梨花落后清明  说晏殊《破阵子》

不知腐鼠成滋味  说李商隐《安定城楼》

之二锦瑟年华谁与度

怕教彻胆寒光见怀抱

说吴文英《绕佛阁.与沈野逸东皋天街卢楼追凉小饮》

飞云苒苒蘅皋暮  说贺铸《青玉案》

重燃绛蜡  说韩醪《高阳台》

永夜月同孤  说杜甫《江汉》

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说吴文英《八声甘州》

人有悲欢离合  说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锦官城外柏森森  说杜甫《蜀相》

走月逆行云  说贾岛《宿山寺》

靓妆眉沁绿  说晏几道《临江仙》

路上行人欲断魂  说杜牧《清明》

东风无力百花残  说李商隐《无题》

远天垂地外  说贾岛《秋暮寄友人》

尘香明日城南陌  说吴文英《菩萨蛮》

之三为君持酒劝斜阳

东城渐觉风光好  说宋祁《木兰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  说苏轼《浣溪沙》

背西风酒旗斜矗  说王安石《桂枝香》

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说张未《风流子》

风和闻马嘶  说欧阳修《阮郎归》

小楼西角断虹明  说欧阳修《临江仙》

梦绕神州路  说张元斡《贺新郎》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  说辛弃疾《念奴娇》

酒旗风飚村烟淡  说秦观《踏莎行》

新晴锦绣文  说杜甫《睛》

朱门柳细风斜  说欧阳修《越溪春》

惜春常怕花开早  说辛弃疾《摸鱼儿》

落日塞尘起  说辛弃疾《水调歌头》

摇断吟鞭碧玉梢  说辛弃疾《鹧鸪天》

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李璟《浣溪沙》胭脂泪留人醉  说李煜《相见欢》

轻送年华如羽  说吴文英《喜迁莺.福山萧寺岁除》

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  说张扩《□人娇》

之四一上高城万里愁

写意溅波传愁蹙岫

说吴文英《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相失万重云  说杜甫《孤雁》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  说陈尧佐《踏莎行》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说李煜《虞美人》

照花前后镜  说温庭筠《菩萨蛮》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说李商隐《锦瑟》

成阳古道音尘绝  说佚名氏《忆秦娥》

夕阳无限好  说李商隐《乐游原》

隔叶黄鹂空好音  说杜甫《蜀相》

一上高城万里愁  说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莺语乱春拍岸  说钱惟演《木兰花》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说苏轼《洞仙歌》

风流儒雅亦吾师  说杜甫《咏怀古迹》

依约是湘灵  说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附录

唐诗宋词的鉴赏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讲座

熏出一颗诗心

编者后记

校后记中国的诗(包括词、曲),特色至极突出,读来是一种享受,讲来却十分困难。正因难讲,更需知难而“进”,努力创造讲诗说诗的新形式、新体例。

中国诗的“源头”有两大端:一是中华民族的“诗性”与“诗心”,二是汉字语文的“诗境”与“诗音”。不懂这两大端,就不懂中国诗的特色  极独特的“美学特征”。

何谓民族的诗性诗心?比如看见一轮皓月当空,一种人想的是广寒宫殿、神女嫦娥、桂花玉兔……;另一种人想的则是一个冰冷的死星球,要想知道的是它的物质结构、矿水资源、开发利用……这前一种人是中华诗人;那后一种人是一般科学家。此二者谁是谁非,孰优孰劣?不是评判你短我长的问题,只是指明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何等的巨大!又何谓语文的诗境诗音?汉字单音丰蕴,每个字构造包涵了形、音、义三个因子,加上几千或上万年的历史文化的浸润生发,结果是每个字都是一个“境界”,一个“文化信息库”、“文艺联想典”!而其音律,四声平仄,抑扬顿挫,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而无论四言、五言、七言或“长短句”(词曲句法),主体组构都是以每二字为一个“音组”,以平仄(一阴一阳之道)交互轮换组联而成  乃是世间上千种语文的惟一的一种“诗的语文”,无与伦比!对此,皆须寻索、领会、认识。

正因如此,讲中国诗,不知其极大的民族特点特色,而用外来(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文学、理论、观念、标准来“分析”、“解释”,于是中国之诗,所存几稀矣。

讲中国诗,不是什么“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等等这一套常见词汇与概念所能从事的,需要中华传统大文化的“功底”,也需要中华独擅讲说(传道授业)的民族方式、风格。多年来文学界的理论家、批评家、鉴赏家,大抵过于倾心于西方的一切潮流、名色,而对上述问题多半是漠然无动于衷。这种情况使大部头的诗词鉴赏书籍(尽管作出了可观的贡献)失却了中国说诗谈艺的宝贵传统与瑰奇光彩。

读诗说诗,要懂字音字义,要懂格律音节,要懂文化典故,要懂历史环境,更要懂中华民族的诗性、诗心、诗境、诗音。

至于“诗无达诂”,要在彼此会心,古今契意  已不再是“知识性”层次的事情了。

古人说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并非故弄玄虚,宣传神秘;讲说诗的精微神妙之处确有此种感觉  因为以通常的语文、日用的词汇,来说诗赏句,那种“不够用”、“无法表述”、“难以传达”的惆怅之感,是必然会发生,而又“无可奈何”的。

这就是本书题名为“千秋一寸心”的原由,谨祈读者鉴之。我有一部新书刚刚问世,朋友读了,竟有三十几处错字(个别是漏字),因而颇有“微词”,这不怪人家讥笑,而该自责。但那责任是多方的:写、抄、排、校,至少四五道工序都会出毛病,而责任编辑、责任校对的未尽职也是一大原因(许多常识性的、稍稍细心上下文“串读”就能发现的小问题公然让它们“存留”)。有鉴于此,本书的校对由我与两位女儿助手共同参互协作,自觉尽了很大努力,当然也还难保“完美无疵”。讲我们中华诗词,更禁不住出错字错句,那将是“闹笑话”。仍盼读者多多审辨纠正。

正在校毕之时,忽然在破书堆中检得了一本中华书局的《活页文选》,一九九八年的第八册,第二篇是冰心老人的《我的中学时代》,接着的就是我讲杜牧之《清明》绝句的那一篇,看一下,竟无错字,排校质量可喜。

再一细看,这是“初中版”,因悟此篇的写法与文词语句,原是一个应中央电台的讲稿,是为了“听”的,与为了“看”的文字便不尽同。那是尽量以求通俗易懂,选入“初中版”确是很合适。这就让我又想本书的六十篇,却没有“讲稿”了,都是为了“看”的文字了,写作时间又很分散,那笔致风格随之而大有变化。

我想,这却未必不好,反倒可以让读者常换文境而不致有“千篇一律”之感。个别的几篇,为了表达的需要,采用的“文言”成分较强。依我想来,初中学生或不习惯,高中、大学,应无问题  文字浅深,也不宜一味迁就“低浅”,还要适当引导青年学子多懂一些中华汉字文学的优长之处。我的意旨是要扩展读者、学子们的语文、文化视野和境界。如若他们只看从外文译成的“洋式中文白话”,对本民族的语文之美一无所知所会(领会),那恐怕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

上文叙及《活页文选》收入了拙讲《清明》绝句,其下还紧跟有一篇署名“村夫”的反响文章。他称赞了拙讲,并表示自己少时能背诵多篇古诗佳作,但只能“囫囵”接受,倘若能得像拙讲那样逐篇为之解说,那该多好。

因而又想起早年所收读者投函,都说读我讲诗,与别家不同,十分“得味”,望我多讲。看来还是受到了欢迎与鼓舞。本书集新旧诸讲于一编,贡献给热爱诗词的“素心人”。

“村夫”的文章结束处有这样几句话:“……说也奇怪,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古文,也更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民族。”我读了深受感动。我希望拙讲还能在这方面起一点微小的作用,倘如此,何其幸也。

内容摘要:

  本书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著。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引人入胜”、又“渐入佳境”的著作。正像我们已经从作者的红学著述中感受到他对古典文化、《红楼梦》的痴迷一样,我们从这本小书中同样能感受到作者对古典文化、古典诗词的那份热爱与深情。
  本书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著。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引人入胜”、又“渐入佳境”的著作。本书用意在于展示多样化,破除一道汤的沉闷局面。  读者可从每一篇中获得一个与前篇不同的新意趣新境界。
作者简介: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又字玉言。1918年生于天津。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毕业。解放后任教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外文系。1954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周汝昌是著名的资深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平生精力倾注于中国文化与诗文书画理论之探讨,博学强记,著述宏富,研究深广。曾评注校订过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已出版著作三十多部。1953年版《红楼梦新证》为其第一部也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以开创意义及丰富详备在红学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其后的《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石头记会真》、《红楼夺目红》、《曹雪芹画传》、《红楼小讲》、《定是红楼梦里人》、《红楼十二层》等十几部红学著作,展示了他在红学领域不同层面所取得的创造性成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千秋一寸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01052473
《千秋一寸心》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150 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千秋一寸心是中华书局于20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 的主题关于 唐诗-文学欣赏 ,宋词-文学欣赏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