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8.0
本书通过日记的形式,实录了十位教师指导其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鲜活过程,试图通过他们的成长经验揭示,科技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特殊的价值,同时也是教师自身能力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项目研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引论
科技项目研究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虎符算法成功的秘密龚鹏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创新,更需要沃土郭迎霞老师和她的学生
为学生搭建攀登的“脚手架”韩荣珍老师和她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播撒创新的种子何文轶老师和他的学生
经风历雨见彩虹李金华老师和他的学生
我们成功地测量了广州的高楼大厦卢光老师和他的数学研究小组
黄河与开封盐碱地的形成和治理薛升远老师和他的学生
今日探索创造明日科技之星杨世军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闽江口湿地调查研究张群林老师和他的学生
闽江口明清海防炮台群的研究李林川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后记
前言
科教联手的丰硕成果在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勃兴的今天,国家实力的增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无一不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科技竞争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竞争关键在人才。它不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还需要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广大公民作为基础和支撑。在这种大趋势下,重视和强调创新,呼唤和凸显创新人才的价值,关注和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就成为政府、科技界和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2003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科协会同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单位正式启动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制定工作。“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创新人才”、“全民科学素质”这三个有着密切联系的关键词,勾勒出这部《纲要》的中心内容。
作为一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社会工程,《纲要》以尽快在整体上大幅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为目标,强调了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突出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迫切性,特别提出“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强调通过建立“科教合作”的有效机制,从制度上为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及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实施提供保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民科学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滴水穿石、涵养化育的长期任务。它既非三年五载可以完成,又需要从小抓起,从未成年人开始。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未成年人主要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在学校,负有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自然就成为决定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关键因素。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按照《纲要》的要求,从以往单纯围绕着教材、教参和习题的释疑解惑转向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和有相当难度的自我跨越。科学教师亟须来自方方面面的帮助。那些创造片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教育的本质,以科学方法的应用为职业习惯,其工作本身就崇尚、分享和体现着科学精神的科技专家,无疑是科学教师天然的、最好的合作伙伴。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长期以来以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己任,在链接青少年科技创新学习活动和社会丰富资源的平台上,一直是一个输送传递有效资源的二传手。在以往30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协与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等一系列品牌活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全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呼唤,这样的品牌活动如何从单纯的选拔拓展到从培养到选拔的全程跟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恰逢《纲要》的起草把“科教合作”作为非常重要的举措提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在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试图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方面有一些新的突破。2002年7月,开始设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03年1月项目正式启动。
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凝聚了项目组人员的心血。它的构架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可持续的,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从首席专家的聘任到实验学校的选定,从参与项目的科学家、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团队的组成到项目的阶段性规划,每推进一步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期间,项目组完成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www.xiaoxiaotong.org)的建设,并在服务平台上专门开辟了为项目服务的“创新研究院”(www.xiaoxiaotong.net)。
项目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螺旋式发展,服务平台进行了全程跟进服务。
把科技专家引进培训高中科学教师的课堂,看似简单,实非易事。科技专家需要实现从研究人员向培训师角色的转变,科学教师则要经历由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到做好带领学生实践科技创新的导师的转变。这是两个比较大的转变,仅凭这两个群体自己的力量显然较难完成。作为二传手的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各方的优势,建立起科技专家和科学教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科教合作”从单纯的科学家和科学教师两者之间的合作扩大为科学界和教育界多个相关部门和力量的整合,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运作系统建构和运作机制的探索。所谓“科教合作”,关键在“合作”,即哪些合作方、多大合作面、什么合作内容和怎样合作等。“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用五年的成功实践表明,科技界可以寻找更多与教育界合作的内容,在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正是这个项目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个项目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一支好的团队。“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河北大学网络中心、中科之源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项目组由务实能干、富有培训经验、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华东师大教育学系霍益萍教授担任执行组长(首席专家),来自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几十位同志参与。五年中,项目组的同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在各实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很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和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形成了一个胜任高中教师培训的科技专家和学科教学专家团队,推动了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突破。呈现给读者的这两套丛书就是项目组成员对棚关领域内容思考、探索和研究的结果。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丛书》由《科教合作高中科学教师培训新探索》、《在项目研究中和学生一起成长十位教师及其学生的成长日记》两书组成。前者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后者展示了十位教师及其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丛书从整体和个案两个方面将项目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展开了讨论和研究,用具体而实在的事例诠释了“科教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中国近代科普和科学教育研究丛书》由《中国近代民众科普史》、《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研究》和《科学家与中国近代科普和科学教育以中国科学社为例》四本书组成。这是结合项目的实施,从历史角度所做的全新的挖掘和研究。它为从事科普事业的同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借鉴,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些空白。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两套丛书的作者,不仅有专家教授,有参与过培训的科学教师,还有因跟随霍益萍教授到培训现场实习而愿意从事科普和科学教育研究的研究生。这是项目的额外收获,由此组织起来的队伍无疑将进一步壮大“科教合作”、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阵容。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作为《纲要》起草阶段的试点项目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借此机会,向所有参加项目工作的单位、专家和同志,向各实验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在建设国家的进程中,全面落实《纲要》精神和完成“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各项任务,仍是我们未来相当长时间的艰巨任务。我深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提供的经验和打下的基础,将有助于我们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牛灵江2007年5月
后记
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五年的实施过程中,先后有85所实验学校的数百名教师参加了课题组组织的高中科学教师的三轮培训,其中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高中科技教师。他们总体上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求知欲很强,悟性极好,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培训中积极参与,培训后灵活迁移,很有发展潜质。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更为具体的研究案例,在平衡了学科、地区、性别等因案后,在各实验学校校长的支持下,我们邀请了二十多位教师带领他的学生,用写日记的形式,来参与这些案例的编写,并最后从中选择了十位教师(其中九位理科、一位文科教师)和他们学生的日记汇集成此书。
众所周知,高中教师的工作是非常辛苦而繁忙的。除了教学任务以外,还有班主任工作、课外社团活动指导、教学研究等很多工作,尤其是高考的压力使得他们整天把神经绷得很紧,从早忙到晚,丝毫不敢松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课题组的任务,教师们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要落实与项目研究有关的大量工作,另外还要挤出休息时间来撰写自己的指导日记,督促学生书写成长日记。后者纯粹是一份额外的工作量。为了交出像样的答卷,很多教师从接受任务以后,忙里偷闲、加班加点,放弃了休息,没有了节假日,付出了很多。十位教师的日记,有的完成于病榻上,有的书写在守护病人时,有的伴随着新生婴儿的哭声,有的还带有野外泥土的气息……读着这些日记,回想它们背后的故事,让人心疼,让人感动。“谢谢”两字,远远不能表达我内心对所有参加案例撰写老师的感激之情!这本书稿作为课题组和培训教师合作的成果,是我们和所有接受过培训的实验学校教师之间深厚情意的表达和见证。
汇入本书的十位教师和他的学生的成长事迹,平常而感人。读完后深感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更能体会教师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关键。中小学科学教师,是很普通的岗位,很平凡的职业。虽然他们没有科学家那么举世闻名,没有艺术家那么家喻户晓,没有名人政要那么风光眩目,但是他们在中华崛起的宏大工程中的地位却是异常重要的。因为,在他们手中升腾起的将是我们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课题组的周振平老师具体承担了本书稿的框架设计、作者联络、样稿审核和第一稿的修改工作;其后我的博士研究生宋建军承担了第二稿的文字修改和整理工作;全书的统稿定稿和引论部分则最后由我完成。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牛灵江主任和各实验学校的校长对本书的撰写和出版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此谨向所有的作者和棚关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霍益萍2007年5月于上海
本书汇入了十位教师和他的学生的成长事迹,平常而感人,有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摇篮、郭迎霞老师和她的学生、卢光老师和他的数学研究小组、李林川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等。读完后,你能深感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更能体会教师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关键。中小学科学教师,是很普通的岗位,很平凡的职业。虽然他们没有科学家那么举世闻名,没有艺术家那么家喻户晓,没有名人政要那么风光眩目,但是他们在中华崛起的宏大工程中的地位却是异常重要的。 本书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起草阶段试点项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终期研究成果;亦为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从精英转向大众的当代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十位教师及其学生成长事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在项目研究中和学生一起成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科协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丛书 | ||
9787110066768 《在项目研究中和学生一起成长》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在项目研究中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科学普及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3.72 的主题关于 科学技术-活动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