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6.0
本书为中学生中外名著阅读丛书。
前言
高尔基(1868-1936)世界著名的俄罗斯作家,全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为阿列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匠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十分坎坷,他四岁丧父,后随母亲去外祖父家度日,十一岁时,母亲去世,不久外祖父家破产,他无法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于是他便离开了外祖父家,开始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还做过搬运工、面包师,干过铁路工人、看门人、园丁等,可以说人世间最下层的活计他几乎都做过,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和艰辛。五年后,即1884年,16岁的高尔基去了喀山,想圆上大学的梦,然而梦想破灭。此后,他不得不住进“大杂院”,卖苦力,与流浪汉、形形色色的小市民接触交往,与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一面学习维持生活的本领,一面学习各种知识,一面苦研书本,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疾苦,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他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觉悟,也使他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增长了阶级意识,最终投身到革命运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前途。
1892年,为了生活,他开始写作,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作家的生活和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后期。
早期为童年和少年期,在这一时期内,作家的生活十分艰辛,父亲去世后,他一直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母十分疼爱他,经常给他讲故事听,因此,年幼的高尔基积累了许多故事素材,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他创作的作品多为短篇体裁的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等,故事内容主要以外祖母讲的故事为主线展开,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主要是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利益献身的英雄人物;具有现实主义的作品也有一些,如:《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等,作品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怒。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完成了《福玛.高尔杰耶夫》、《三人》两部中篇小说的创作,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发表了散文诗《海燕之歌》,此作品充满革命激情,渴望暴风雨般的革命早日到来,《海燕之歌》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以后又陆续写出了不少作品,有剧本、政论文、小说等等。
作家的中期生活和创作主要在国外。1906年初,高尔基来到了美国,后又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在卡普里岛。在美期间,他完成了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的写作。两部作品中,作家都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这期间,作家还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
1907年5月,高尔基和列宁一起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此后的几年里,他创作了《没用人的一生》、《夏天》等多部中篇小说,写了《最后一代》等多部剧本以及《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
作家的后期生活和创作主要是在国内。1913年底,高尔基回到了俄国,住在圣彼得堡(即列宁格勒)。1918至1921年期间,他积极投入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倡议并亲自主持创办多种杂志,组建新的文化队伍,成立世界文学出版社。1921年夏天,出国治病休养,直到1928年基本上就住在意大利索伦托。在此期间,俄国的少年儿童非常关心他们的大朋友高尔基的生活和健康,他们给高尔基写信,问候他,祝愿他早日康复,并希望高尔基能为他们写一些他们喜欢的童话故事,有的还希望高尔基寄给他们外国邮票,高尔基均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写故事,寄邮票和明信片,还给孩子们提有益的建议等。如今,在俄罗斯档案馆尚保存着几百封高尔基写给孩子们的信。除此以外,高尔基在索伦托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还努力写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这些作品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真理。1924至192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8年回国后,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1931年定居莫斯科。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于1922年发表。《我的大学》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作品中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去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做过许多工作,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等。工作之余,就勤奋自学,参加各种活动,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就这样,他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以及日积月累的丰富生活素材,他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一个世界著名的大作家。《我的大学》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激励了几代人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气和信念,本部作品也成为中学生所喜爱的文学经典名著之一。
高尔基,这位前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种种体裁的作品,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政论、特写、回忆录、童话故事等等,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是伟大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文学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高尔基根据早年的生活经历,真实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全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现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于1922年发表。《我的大学》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作品中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去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做过许多工作,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等。工作之余,就勤奋自学,参加各种活动,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就这样,他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以及日积月累的丰富生活素材,他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一个世界著名的大作家。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是高尔基文化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三部曲描写了作家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一代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小说是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 德国作家卢森堡指出:“只有读过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的人,才能正确地评价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 本书的全译本由著名翻译家张小川根据俄文版《我的大学》翻译。【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十月革命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活动。写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