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在活动中生成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封面图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

范卫平, 著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为研究先秦诗学的学术专著。书稿从诗歌的文化功能和诗歌文体特征的角度,思考先秦诗歌发生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提出了歌体文学、乐体文学、诗体文学的诗学新概念,认为歌体文学、乐体文学、诗体文学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活动中生成发展,并承担着不同的文化功能,形成了不同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

作者介绍:

范卫平,男,1963年生,甘肃省卓尼县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副教授,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先秦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甘肃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楚辞体”文体特性研究》等省、厅级科研项目三项。1995年获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2001年获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的“甘肃省第八届离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书籍目录:

上篇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

一、歌体文学·乐体文学·诗体文学

1.一种需要反思的诗学观

2.三种活动、三种文化、三种文学

3.关于歌体文学

4.关于乐体文学

5.关于诗体文学

二、“诗言志”原解

三、声·音·乐——先秦诗学研究需要辨析的重要概念

1.关于“声”

2.关于“音”

3.关于“乐”

4.结语

四、“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述评——兼论诗体文学的自觉

中篇 乐体文学视角中的诗骚研究

一、《诗经·芣苢》论释——禹夏族的图腾祭祀乐

1.《诗》家释《芣苢》之误

2.“芣苢,似木,实似李,食之宜子”,即薏苡

3.薏苡:禹夏族的图腾

4.薏苡是禹夏族遭受洪水之灾时得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

5.有关禹夏族“吞”薏苡而“生”的文化信息

6.《芣苢》:禹夏族的图腾祭祀乐

二、从忠臣到爱国诗人——历代评屈论骚的方法论失误

1.司马迁评屈论骚的方法论失误

2.“狂狷之士”和“忠贞之臣”:班固、王逸眼中的屈原

3.“千古第一忠臣”

4.五四以来的“非屈”和“颂屈”

5.总结失误并非否定屈骚

三、楚辞产生的文化生态-论楚文化结构及其特性

1.物态文化层:采集、渔猎等原始经济成分仍占很大比重

2.制度文化层:社会形态、政体结构、官职制度、组织原则等保存着较多的氏族社会性质

3.行为文化层:尚鬼、崇巫、淫祀、好卜

4.心态文化层: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国民品性、思维方式等都显示出氏族神巫文化的特点

四、屈原:楚民族“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屈氏所守莫敖、三闾大夫为神职官员说

1.屈氏世守莫敖之职

2.莫敖为神职官员

3.三闾大夫屈原也为神职官员

4.屈原:楚民族“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

五、楚辞文体渊源诸说质疑

1.楚辞文体渊源的几种观点

2.《诗经》不可能是楚辞的活水源头

3.楚辞也不是由楚民歌发展而来

4.楚辞也不是汲取散文笔法创造出来的

5.楚辞也非屈原自创的文体

6.楚辞也不是屈原抒情言志的个体抒情诗

7.小结

六、“楚辞体”文体特性研究述要——以1995-2004年论文为例

1.从《诗》《骚》异同比较中看“楚辞体”的文体特性

2.从汉代人对楚辞的接受和认识中看楚辞的文体特性

3.从楚辞的语体特点看“楚辞体”的文体特性

4.从楚辞的“体性”特征看“楚辞体”的文体特性

5.小结

七、论楚辞的“乐体文学”特性

1.“兮”字句:楚辞“乐体文学”特性的重要标志

2.“歌节”:楚辞曲式构成的最小单位

3.“乱”、“少歌”、“倡”:楚辞乐章结构的音乐处理手法

八、太阳之礼赞宗神之祭歌——南楚神巫文化系统中的《离骚》

1.楚辞是祀神乐曲

2.《离骚》:楚王族祭祀其“始祖-太阳神”的祀神乐典

3.《离骚》的主旨是极力倡导太阳神精神

4.死的沉思生的执著——《离骚》的死亡意识、生命意识

5.从彭成求中正——《离骚》祭仪的深层结构

附1 《离骚》首十二句新解

附2 《离骚》的结构及大意——从楚王族祭祀其“始祖-太阳神”乐的视角

九、从藏族

内容摘要: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先秦诗学新论》是一部勇于提出独立见解,创新性很强的著作。《文体在活动中生成:先秦诗学新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提出了“歌体文学”、“乐体文学”和“诗体文学”的概念和“文体在活动中生成”的命题;中篇从乐体文学的视角对《诗》《骚》进行了个案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下篇对“音声相和”的乐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究。这些命题涉及先秦文学发展中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澄清了此前人们在相关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先秦诗学新论》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关于“乐体文学”、“歌体文学”和“诗体文学”的区分,这也是卫平在访学期间就多次和我们讨论的问题。按照卫平的看法,乐体文学产生于人类的礼乐文化活动,《诗经》和《楚辞》是其代表,它们“是为着敬天礼地、祭祖祀神、记述历史、彰显功德、凝聚族群、倡明伦理、教化人众、传承文化、显扬文明、沟通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承担着构建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具有政治化、宗教化、道德化、伦理化、神圣化、仪式化的特点,其文本形态是相对定型的经典”。

编辑推荐:

先秦诗学活动原本就是乐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乐事活动和乐体文学的视角研究先秦诗学,能获得新的认识。传统观点认为,《诗经》、楚辞源自歌谣,楚辞由《诗经》发展而来。这是一种基于朴素民本思想和自然时间观念的进化论诗学观。事实上,一部文学史无法将《诗经》、楚辞编排出一个有机联系的历史演进序列,歌谣、《诗》《骚》都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活动中生成,承担着不同的文化功能,形成了不同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文体在活动中生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26042847
如需购买下载《文体在活动中生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兰州出版单位甘肃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

书籍信息归属: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12.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 的主题关于 诗学-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