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8.0
本书所述内容以《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同农业节水顶目为依托,基于大量的野外试验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影响土壤入渗特性及入渗模型参数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土壤入渗能力及入渗模型参数的预报模型。利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模拟技术和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对大同地区的各种灌溉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给出了大同地区及各县区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本书主要作为大同地区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实施地面节水灌溉时的技术指导,同时也可供从事土壤、灌区信息管理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前言
1绪论
1.1用水管理在灌溉节水中的地位和作用
1.2地面灌溉用水管理研究进展
1.3土壤水分入渗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1.4地面灌溉水流运动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5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研究进展
1.6大同市地面灌溉用水管理现状
1.7地面灌溉优化灌水技术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8地面灌溉优化灌水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大同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1地理位置
2.2地形地貌
2.3河流水系
2.4气候条件
2.5土壤分布情况
2.6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7水资源状况
2.8社会经济概况
3试验方案及试验条件
3.1试验仪器与设备
3.2试验方案和方法
3.3大同市各县(区)大田土壤试验地点的选取
3.4各县(区)试验地点土壤条件
4土壤水分入渗试验数据及分析
4.1大同市各县(区)土壤水分入渗试验数据
4.2大同市各县(区)土壤入渗模型参数数据
4.3大同市各县(区)土壤入渗能力概述
5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及入渗参数的实时预报摸型
5.1影响土壤入渗特性的因素分析
5.2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预报模型
5.3土壤水分人渗能力的实时预报模型实例
5.4土壤入渗模型参数的预报模型
5.5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预报方法
5.6大同市各县(区)的土壤人渗能力及入渗参数的实时预报模型
5.7大同市土壤人渗能力与人渗参数的实时预报模型
6地面灌溉灌水过程数值模拟接术
6.1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模拟模型选择及其定解问题
6.2灌水条件的近似、假定及有关参数的处理
6.3定解问题的数值求解
6.4模型验证
7地面灌溉灌水效果优化模型
7.1地面灌溉的水流特性
7.2灌溉效果评价指标
7.3地面灌溉灌水效果分析
7.4地面灌溉效果优化模型
7.5引洪补源的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
8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
8.1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方法概述
8.2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程序应用
8.3整个大同市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结果
8.4大同市分县(区)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结果
8.5提高清水灌溉效果的管理措施
8.6提高引洪灌溉补源效果的管理措施
9实用节水灌溉技木手册的应用方法
9.1查表法
9.2程序法
附录Ⅰ大同市优化单宽流量结果表
附录Ⅱ大同市优化畦田长度结果表
附录Ⅲ南郊区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
附录Ⅳ大同县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
附录Ⅴ天镇县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
附录Ⅵ阳高县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
附录Ⅶ广灵县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
附录Ⅷ浑源县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
附录Ⅸ新荣区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
附录Ⅹ左云县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
参考文献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地面灌溉仍将是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本书是以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方便广大农民应用为目的,从大田试验入手,分析影响土壤入渗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机理,利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地面灌溉效果优化模型,确定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地面灌溉优化灌水技术参数,以指导当地农民节水灌溉的买施。 本书所述内容以《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同农业节水顶目为依托,基于大量的野外试验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影响土壤入渗特性及入渗模型参数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土壤入渗能力及入渗模型参数的预报模型。利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模拟技术和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对大同地区的各种灌溉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给出了大同地区及各县区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优化灌水技术参数结果。 本书主要作为大同地区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实施地面节水灌溉时的技术指导,同时也可供从事土壤、灌区信息管理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