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6.0
本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上篇”各章以地名的时代发展为主线,依据正史、方志以及其它各类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的碑刻、墓志等实物资料,阐明今北京市范围内不同时期地名形成演变的基本过程、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对重要地名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究与正本清源的辨析,纠正以往关于北京地名问题的某些错误论断,展现北京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下篇”以北京地名的区域发展为核心,以当代北京市18个区县为单位,逐一讨论每个区域的地名发展与社会生活、地理环境、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清理主要地名的语源,梳理它们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深入探讨地名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把历史地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对策,为建设人文北京、发展区域文化、做好当代地名管理提供学术支持。本书在严格遵循学术规范的基础上,为提升北京地名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引言
上篇 北京地名的时代变迁
第一章 蓟与蓟城——地域命名的早期状况
第一节 古籍记载的重要山水
第二节 先秦区域与城邑名称
第二章 幽州时代——军事重镇的地名变迁
第一节 秦汉政区的命名过程
第二节 魏晋北朝的政区更名
第三节 《水经注》中的山水城邑
第四节 隋唐州郡的五次交替
第五节 城坊乡村的不断增多
第三章 始为国都——文雅气象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都城与周边政区之名
第二节 城坊宫殿的美名系列
第三节 乡村聚落的日益密集
第四节 文献著录的山水关梁
第四章 大国京师——恢弘磅礴的帝都气派
第一节 政区名称的京师色彩
第二节 城门宫殿的典雅称谓
第三节 底蕴深厚的都城坊名
第四节 独具一格的大小衙衙
第五节 地名数量的空前丰富
第五章 新型首都——近百年来的北京地名
第一节 政治变迁与地名变迁
第二节 社会趋向与语词雅化
下篇 北京地名的区域发展
第六章 东城西城——城市地名的核心
第一节 东城区与西城区的形成
第二节 东城区街巷名称的源流
第三节 西城区街巷名称的变迁
第七章 崇文宣武——城乡地名的融合
第一节 崇文区明代以来的地名变迁
第二节 宣武区明代以来的地名变迁
第八章 海淀石景山——西郊园区的地名
第一节 从山水名称到政区名称
第二节 元代之前的地名状况
第三节 明清区域地名的基本定型
第四节 当代地名发展的主要趋向
第九章 丰台大兴——京南门户的地名
第一节 丰台区地名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二节 解开“丰台”的语源之谜
第三节 “凤凰嘴”与“怪村”的命名缘起
第四节 “高立庄”、“分钟寺”、“野各庄”探源
第五节 大兴区地名的发展变迁
第十章 朝阳通州——漕运通衢的地名
第一节 朝阳区的地名发展线索
第二节 通州区的地名发展过程
第十一章 顺义平谷一一京东郊原的地名
第一节 顺义区地名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平谷区地名的古今变迁
第十二章 密云怀柔——京北关塞的地名
第一节 辗转飘来的“密云”与“怀柔”
第二节 密云聚落与关口名称的发展
第三节 怀柔聚落与关口的命名过程
第十三章 昌平延庆——西北锁钥的地名
第一节 昌平区的地名与地名群
第二节 延庆地名发展的历程
第十四章 门头沟房山——京西屏障的地名
第一节 门头沟区地名的演变轨迹
第二节 房山区地名的发展进程
第十五章 北京地名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北京地名发展史》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上篇”各章以地名的时代发展为主线,依据正史、方志以及其它各类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的碑刻、墓志等实物资料,阐明今北京市范围内不同时期地名形成演变的基本过程、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对重要地名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究与正本清源的辨析,纠正以往关于北京地名问题的某些错误论断,展现北京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下篇”以北京地名的区域发展为核心,以当代北京市18个区县为单位,逐一讨论每个区域的地名发展与社会生活、地理环境、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清理主要地名的语源,梳理它们形成和演变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北京地名发展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0224585 《北京地名发展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