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8.0
徽宗朝的诗歌成就极具自己的特色,其上接元祐诗坛,下启高宗朝诗歌,并进而促进了“四大家”的出现,具有明显的过渡意义。本书以这一时期的诗歌为研究对象,就其所受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作了较客观的挖掘;同时对江西诗派的发展、“苏门”影响的衰退、诗僧创作的世俗化多样化、宫廷诗人创作的纪事性作了细致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在集句诗、柏梁体和六言诗方面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并展现了它们在徽宗朝前后的发展面貌。本书对学界研究宋代文学当有一定的裨益。
序
绪言
第一章徽宗朝诗歌发展概况
第一节徽宗朝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徽宗朝诗歌发展的艰难环境
第三节徽宗朝诗人的生活状况和创作心态
第四节徽宗朝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原因
第二章“江西诗派”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江西诗人的“宗派”特点
第二节李彭:“诗体拘狭少变化”
第三节谢逸、谢过:“无逸诗似康乐,幼榘诗似玄晖”
第四节洪朋:“咫尺涩如棘”
第五节洪刍:“酷似其舅”
第六节晁冲之:“不从古人笔墨畦径中来”
第三章“苏门”影响逐渐式微
第一节苏门诗歌的衰落及其原因
第二节唐庚:“敢乱道却好”
第三节苏过:“峻壮有家法”
第四节毛滂:“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
第五节吴可:“回首长安泪满衣”
第四章诗僧创作的世俗化和多样化
第一节惠洪:偏于学苏,自然雄壮
第二节饶节:千锤百炼,清淡峭拔
第三节祖可与善权:“流风回雪”与“风雷为舌”
第五章宫廷诗人创作的纪事性和富丽色彩
第一节赵佶:《宫词》的新发展
第二节慕容彦逢:不同诗体,差异巨大
第三节王安中:诗歌的“赋化”
第六章徽宗朝诗歌的反正
第一节南宋初年江西诗人对“宗派”的突破
第二节韩驹:苏、黄诗风的融合
第三节吕本中:从“有意于文”到“无意于文”
第四节陈与义:开创“新体”
第五节曾几:自然清新的新诗风
第七章集句诗、柏梁体与六言诗在徽宗朝前后的发展
第一节王安石与集句诗在徽宗朝前后的发展
第二节苏轼与柏梁体诗歌在徽宗朝前后的消长
第三节黄庭坚与六言诗在徽宗朝前后的兴衰
余论徽宗朝诗歌对南宋诗歌的影响
附录一北宋集句诗人林震考
附录二“吴可”名称考
附录三“饶节”、“饶次守”本是一人
主要引用和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在对现存徽宗朝大量诗歌作品细致研读的基础上,排比归纳,分析比较,沿波讨源,玩味寻绎,梳理出自元祜至南宋初年,宋诗发展由学苏(轼)到学黄(庭坚),再由学黄向学苏回归的大致过程;并认为,在徽宗时期,江西诗派中的许多人(不只是吕本中),如潘大临、谢逸兄弟、洪炎等,其诗风已趋于平易,这实是学习苏轼的结果。南宋初“苏学”盛行,其先兆早在北宋后期已显现出来。从苏轼一向主张自然为文的观点来看,此说是很有见地的。书中又对惠洪、饶节、祖可、善权等诗僧的创作进行研究,指出这一时期僧诗的创作极为繁荣,且同样表现出由学苏到学黄转变的迹象;对徽宗和徽宗时期的宫廷诗人,如慕容彦逢、王安中等人的创作展开论述,认为他们的诗歌在叙写自我生活的场景、描绘风景人物以及大量运用以赋为诗的手法等方面,都突破了王建宫词创作的藩篱,雍容华丽,自有其认识价值;对集句诗、柏梁体和六言诗在徽宗朝的兴盛和变化进行探讨,以为无论在题材和主题的取向还是在创作手法与技巧的创新上,这些特殊体裁的创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对南宋初的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徽宗朝诗歌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文史哲研究丛刊 | ||
9787532549061 《徽宗朝诗歌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
徽宗朝诗歌研究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8.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古典诗歌-文学研究-中国-北宋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