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0.0
本书各章均由我国大陆和港台知名大学的教授撰写,全面介绍了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当前引人关注的环境问题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污染水体和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危险化学品生态毒理;微生物分子生态技术及其应用;生物质能源转化与洁净煤技术;过滤过程计算机仿真;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和材料等。内容涵盖面广,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列举了发展中或新发现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现代工程科学与技术丛书”序
前言
第1章废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高度净化
1引言
2微量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特性
3废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生物高度净化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章废水和水环境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控制过程
1前言
2废水及水环境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与控制过程的选用原则
3废水中不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呈液-固、液-液两相)的分离过程
4废水中可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富集过程
5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过程
参考文献
第3章超声波处理水中污染物质
1超声波降解污染物的基本原理
2超声波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3超声波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4超声波净化污染物的强化途径
参考文献
第4章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重金属技术
1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处理技术
2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技术
3影响重金属吸附过程的因素
4吸附平衡及吸附等温线
5吸附动力学方程
6几种新型生物吸附剂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第5章活性炭吸附净水技术:简易活性炭测试方法与应用实例
1活性炭吸附净水技术的基本概念
2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3活性炭性能指标及选炭方法
4活性炭吸附穿透实验方法
5简易活性炭选用方法应用实例:深度处理上海焦化厂生化出水的可行性研究
6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
1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的理念和内涵
2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的发展
3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的复配与增效
参考文献
第7章空气污染控制新技术
1气体生物净化
2低温等离子体气体净化技术
3特种光量子气体净化技术解析
参考文献
第8章室内空气中VOCs污染物及其检测治理技术
1引言
2室内环境和室内空气污染
3VOCs的定义
4室内空气中VOCs的污染源
5VOC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6室内空气中VOCs的检测技术
7室内空气中VOCs污染的治理技术
8结语
参考文献
第9章能源、环境和洁净煤技术
1能源状况分析
2煤炭与环境
3煤中存在的对环境有害的元素
4洁净煤技术
5值得关注的煤高效清洁转化新技术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0章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
1生物质能源转化概论
2生物质制燃料酒精
3生物质裂解制燃料油
4生物柴油
5生物质问接液化
参考文献
第11章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盐湖及其资源
2盐湖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第12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1引言
2典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现状
3生活垃圾
4典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参考文献
第13章微生物分子生态技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1前言
216SrRNA分子及其基因
316SrRNA/DNA技术的基本方法
4核酸提取
5PCR及常用的引物
6微生物多样性与DNA指纹技术
716SrDNA文库
8DNA测序及微生物分类鉴定
9基因探针设计及测试
10荧光原位杂交
11核酸印迹杂交
12结语
参考文献
第14章以网络模型仿真具布朗运动行为的胶体粒子在过滤器中吸附效率与过滤系数的探讨
1绪论
2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5章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
1水体修复技术及现状
2生物修复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水体生物修复技术
4水体生物修复中复合酶生物促进剂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6章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
121世纪中国能源发展的趋势与战略
2我国能源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3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
4煤炭洁净利用途径
参考文献
本书尽力准确综合反映本学科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体现前沿性,启迪读者了解和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其中一些章节详细列举了应用实例,包括工艺条件、过程控制和操作步骤,为读者制定相关研究方案和参考应用提供了具体详实的依据。本书内容涉及污染控制、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与环保、生态修复、微生物分子生态技术及环境工程过程仿真等。 本书较全面介绍了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内容涉及水污染控制,室内外空气污染控制及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煤、生物质和盐湖资源的综合清沽利用,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微生物分子生态技术及其应用,水中胶体颗粒过滤行为的网络模型仿真,环境友好水处理药剂和活性炭性能简易评价方法,以及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同时,本书也阐述了发展中或新发现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思路,如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极限、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等。本书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列举了不少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实例。书中收录了大量最新参考文献,便于读者获得新的信息。 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管理等技术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