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烙印
王朝的烙印封面图

王朝的烙印

鞠佳, 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2.8

书籍简介:

本书以中国宋、明、清三代变迁下,国民精神所经历的转变为切入口,深刻分析了中国宋、明、清三朝兴衰的思想根源。

书籍目录:

一重文轻武

1、不一样的王朝:赵匡胤的温和变革

2、武将的悲哀:从杨业到岳飞

3、先天不足:东北的地势,西北的马

4、妥协思想:恐辽症、恐金症、恐西夏……

5、文人的内耗:“新旧党争”到“战和之争”

6、整体征服:崖山的最后战斗

二思想的转折

1、强盛的本质:孔子的“仁”与商鞅的“法”

2、衰弱的根源:“魏晋风骨”和“印度佛学”

3、真理走向谬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4、扭曲的人性:饿死是小,失节是大乎?

5、精神的桎梏: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6、中西差别:四书五经VS科学精神

三皇帝的人格

1、一个老人的记忆:朱元璋生平回忆

2、疯狂杀戮:皇帝们的自卑心理

3、恐怖手段:锦衣卫控制下的无形巨网

4、太监专政:阉割者的阴暗心理

5、专制模式:小农经济保守下的自我防范

四文官群体的价值丧失

1、大臣VS皇帝:嘉靖朝的“大礼仪之争”

2、沽名卖直:文臣的捷径,万历的无奈

3、无休止的党争:东林,阉党,谁是谁非?

4、清官难做:海瑞式的悲哀

5、无法遏制的腐败:从国家元首到地方小官

五落日余晖的帝国

1、无辜的血泪:扬州与嘉定

2、文人的痛楚:从“明史案”到《四库全书》

3、世纪转折:海洋文明VS内陆文明

4、科技落后:马戛尔尼访华拉开的序幕

5、溃烂征兆:臃肿帝国的内部失调

前言

历史就像河中的流水,一去不返,多少人物事件随流而去,不留下一丝痕迹然而,也有很多的人和事,经过世世代代的风雨积淀,成为人们不断回味咀嚼的故事探源溯流以寻找经验或发掘智慧成为一种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养成了直面历史面孔的习惯于是,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大展宏图,力挽狂澜,似乎有那么一刻,历史的发展方向就由他们决定着。

历史人物究竟在历史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发挥着怎样的精神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说到这个问题,有三本著作是不能回避的一个是英国哲学家卡莱尔的《论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个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还有一个是美国学者胡克的《历史中的英雄》,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试图理清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并分析了英雄人物的形成原因;不同点则是对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的态度,“英雄”和“个人”表明了历史人物的双重身份。

中国有句俗话叫“时势造英雄”也就是说,英雄的产生不只是英雄本人的事情,而且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梁启超对这句话作了补充,他反反复复表达着自己颇有点拗口的观点:“英雄固能造时势,时势亦能造英雄英雄与时势,二者如形影之相随,未尚少离既有英雄,必有时势;既有时势,必有英雄”这些人通过个人的力量,造就出一个个令人景仰的伟大业绩,不只是一时一地,甚至源远流长,成为代代相承的精神力量。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还另外有一整套与之相应的天命论,伟大的人物是应天而生,他们没有办法不去完成那些伟大的历史使命除了个人的能力、魄力、魅力之外,还有他们责无旁贷地承担的上天要自己担负的重任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份神秘的色彩,尽管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但在总结经验时发现那不过是“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的前兆而矣所以,我们看历史时,会发现许许多多曾经扮演过英雄角色的人物,都很高大、光耀夺目,真有超越凡人的某种特质特别是那些家国一体化的开国之君,他们几平可以做到无往而不胜在正史的体系下,这些所谓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和他们的事迹只是再一次印证了“胜者为王败者寇”理论。

如果要深宄他们到底是不是“英雄”,无论是秉笔直书的历史学家,还是给帝王将相修家谱的御用历史学家,似乎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尽管有种种的史家笔法可以在其中回环往复,但在叙事过程中他们都无法真正隐去那些发生过的事情于是透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人正面的光辉事迹,也可以看到不登大雅之堂的言行,更有不适宜阳光照耀的阴暗角落也许是出于隐恶扬善的好意,对这些人的评价往往是好的一面被夸大到了足以掩盖恶的一面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们功成名就之后的言行举止不再是个人的私事,而会影响到时代或民族的精神发展历程。

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一部精神传承的历史,也是一种人们不断探索自身发展前途的历史,在不懈的奋斗中寻求新的希望,在发现光明前途的过程中又有着潮起潮落的波动鞠佳的《王朝的烙印大国精神的潮起潮落》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他精心选择的几个王朝的故事中,正面的形象并不多,作者更多的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那些本该产生更大积极作用的人或事。重文轻武的宋王朝使人们的心灵转向内在,文与武这一对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国家安定团结的群体在宋代却成了舍此取彼的单项选择,此消彼长的文人们在内耗中毫无建树。岳飞所说的只有“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才有收复失地的希望显然是有明确所指;明王朝更是开辟了许许多多历代王朝没有的先例,一个心理不健全的开国皇帝,把国家当成了一块任由自己耕种的实验田,血腥的杀戮将士大夫阶层特有的骨气打击得体无完肤,看似关心民生的治贪手段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使清官在前仆后继的贪官中无法生存,也让百姓生活在暗无天日之中这些难言的隐痛造就了以诤言清议著称的东林,又给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另外一个侧面,原来,一些不为人瞩目的事件中居然隐含着巨大的精神影响力。

突然发现,经验本来就是一种很复杂的体验,阅读在复杂中会有更多的思索和收获。

内容摘要:

  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一部精神传承的历史,也是一种人们不断探索自身发展前途的历史,在不懈的奋斗中寻求新的希望,在发现光明前途的过程中又有着潮起潮落的波动。鞠佳的这本书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他精心选择的几个王朝的故事中,正面的形象并不多,作者更多的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那些本该产生更大积极作用的人或事。  宋、明、清三朝,国民精神一步步衰落。赵匡胤开创的宋王朝,将中国带入“崇文抑武”的羸弱病态,缺失了在东亚范围的国际地位,三百年时间,足以对群体国民精神产生致命的打击;以武功孱弱为代价兴盛起来的文化繁荣,最终产生的是扭曲、小器的理学思想,在朱元璋开创的明王朝体制下,禁锢了国民头脑,从而造成精神上的衰落;王朝的一次次毁灭,人们的一次次麻木,中华的血性消泯日甚,当清王朝试图以游牧民族的强悍把持这个帝国时,传统文化内部的腐烂已经无可救药,再也支撑不起一个庞大臃肿的、远远落后于世界的群体。  今天的中国,是过去的、千百年来的中国的一次次积累而成。当我们站在整个宏观历史角度来看时,会发现,曾经的烙印深深印在我们当今每一个人身上。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精神,犹如一棵苍天大树,无论如何枝繁叶茂,都来源于最基础的根部。我们应该回头看看,回头梳理那些历史的烙印,过去的一切经历,才是真正塑造今天的根源。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来源于童年记忆,所有的行为和状态都能从曾经去寻找。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王朝的烙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24088830
如需购买下载《王朝的烙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西安出版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平装
页数 186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王朝的烙印是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44.07 ,K248.07 的主题关于 中国-古代史-研究-宋代 ,中国-古代史-研究-明清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