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大学”的崛起
中国“新大学”的崛起封面图

中国“新大学”的崛起

柳友荣,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6.0

书籍简介:

自1998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专科学校自主申办、教育部批准升格的本科院校。由于此类院校大都在办学定位上为“应用型”,因此,通常称之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种全新类型的高等教育,作为“新大学”,它的出现和发展也不过短短的12年历史。书稿围绕“新大学”如何界定、“新大学”产生和崛起的原因、“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内涵和特征、发展良好的“新大学”所具备的特征等问题,通过文献分析、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中国“新大学”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框架。

作者介绍:

柳友荣,男,心理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发展与心理建构的关系,学校心理辅导。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过《心理学教程》、《心理发展学》、《实验心理学》、《教师心理保健》等7部著作。现任安徽省心理学会理事、安徽省教育心理学会常务副会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本科

二、新建本科院校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

四、“新大学”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状况

二、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设计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内容、结构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新大学”发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析解

一、“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脉络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恩想渊薮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诠释

第二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阐释

一、大众化理论框架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论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论

第三章 “新大学”的产生

第一节 “新大学”的崛起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高等教育地方化改革

二、中国的“新大学”

第二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演进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的产生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相关延伸概念的讨论

第三节 “新大学”的成长轨迹

一、中国“新大学”的初级阶段

二、中国“新大学”的困境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英国的“新大学运动”

一、英国“新大学运动”的产生

二、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兴起

三、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发展

四、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启示

第二节 美国的州立大学

一、美国州立大学的产生

二、美国州立大学的兴起

三、美国州立大学的发展

四、美国州立大学的启示

第五章 “新大学”个案研究

第一节 合肥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

一、合肥学院概况

二、合肥学院的发展

三、合肥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四、合肥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行知联盟

一、国内外的典型高校联盟

二、行知联盟——安徽省“新大学”联盟

三、行知联盟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四、行知联盟的纵深推进

第六章 “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与检验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步骤

第二节 问卷实测与结果分析

一、“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特点分析

二、“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三、“新大学”的差异状况分析

第七章 发展良好的“新大学”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发展良好的“新大学”的特点

一、发展良好的“新大学”

二、“新大学”发展状况分类

三、发展良好的“新大学”的总体特点

四、发展良好的“新大学”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 不同发展水平“新大学”的比较

一、发展水平比较

二、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第八章 影响“新大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新大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办学状态

二、办学规模结构

第二节 影响“新大学”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经济环境

二、区域关系

第九章 “新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

一、“新大学”的发展环境

二、“三层递进”的“新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战略联盟”是“新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新大学”发展的中观方略

第二节 微观策略之社会支持

一、高等教育系统的支持

二、学校环境系统的支持

第三节 微观策略之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科学定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三、学科与专业建设——服务区域

第四节 微观策略之基础保障

一、办学条件——发展的瓶颈

二、师资队伍——发展的关键

三、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行知章程

二、行知宣言

三、访谈提纲

四、“新大学”办学状况调查表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新大学的崛起》围绕“新大学”如何界定、“新大学”产生和崛起的原因、“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发展良好的“新大学”所具备的特征等问题,从与英国新大学及美国赠地学院的比较,对合肥学院、行知联盟的个案分析,以及对120所“新大学”的调查研究中探讨中国“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战略框架。《中国新大学的崛起》认为,中国“新大学”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先天具有在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排异反应”;“新大学”区别于传统精英教育模式的根本所在是改变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必须高度重视“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定位地方化、培养目标应用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组织模块化等等,是“新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包括宏观战略、中观方略、微观策略三个层面。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新大学”的崛起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175571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新大学”的崛起》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新大学”的崛起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3.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49.2 的主题关于 本科-高等学校-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