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07
定价:30.0
本书是著名基督教作家多玛斯·年顿的自传。
第一部1囚犯的基地
2美术馆之圣母
3地狱劫
4市场里的孩子
第二部1极高的代价
2矛盾的浪涛
第三部1磁北
2正北
3睡火山
4自由的滋味
尾声不幸者在孤独中的默想
前言
威廉.谢农(国际牟敦协会创始会长)出版于1948年10月4日,《七重山》立刻取得了成功,被誉为二十世纪版奥古斯丁《忏悔录》,五十年来源源不断地在销。伊夫林.渥夫,一位苛严的批评家,先知先觉般地写到,《七重山》“很可能被证明是在宗教经验的历史上让人不断感兴趣的作品”。格拉汉姆.格林则暗示,“这本自传,其模式和意义,对我们所有人都有效”。其读者范围越来越扩大,远远超出了所诞生的国家。已经出现了二十多个外文译本,最近的一种是汉语。
出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三年之后,《七重山》击中了当下的敏感神经,先是在美国,最终波及世界各地。其出现的时机真是完美正逢其时,恰到好处。其时,战争带来了幻灭感,人们在探寻人生的意义,他们准备着聆听一位年轻人文采飞扬的故事,这位年轻人的探寻以令人惊讶的发现告终。
然而,和每部经典作品一样,《七重山》或许也需要为新读者提供某种导读。考虑到这个版本是以特殊周年版形式发行的,这篇“给读者的说明?或许能够预计到某些困难,并提供一些阐明,以便现在的读者可以在适宜的情绪中进入这本书,同时也能清楚地理解,当牟敦以年轻人的热情叙述他皈依天主教信仰的故事时,牟敦指向的是什么。
我看到,有三个方面,《七重山》会让读者惊讶或感到迷糊:笼罩在书中的稍稍过时的宗教氛围;读者也许希望知道但作者保持沉默的遗漏信息;作者赋予他的故事的阐释。
宗教氛围这本书当然是罗马天主教背景的,而且不加掩饰。作者是一个年轻的修士,处在进入特拉普派修院头几年极其幸福的状态中,写作时还依然沉浸在皈依经验的火热激情当中。但是,你在本书中遇到的罗马天主教会已经淡出,几乎与我们现在能认得出的罗马天主教会相隔遥远。今天的教会是梵蒂冈第二次公会议(简称“梵二”)所开动的革命(并非是过于强烈的词汇)的产物。
牟敦受洗归入的,是“梵二”前的教会。那时的教会,依然是反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该教会的特点是,一种受困的情绪,仿佛有战车围绕在绝对的教义和绝对的道德周围,极其顽固地抱守传统。一个相分离的建制在在表明,对一个正在经历着巨大而前所未有变化的世界提出的问题和需要,它丝毫不愿意敞开。在如此流变的世界环境中,教会却自豪于其教导的稳定和不可变性格。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罗马天主教神学已经成为对任何和所有问题的一套预包装好的回答。它以辩论式的和护教性的调子,旨在证明天主教是对的,所有其他的,都是错的。这种出于优越感的傲慢和自信也在各种文学作品中被出色捕捉到了。比如,有关天主教爱尔兰库克主教的故事。在布兰登.比翰的故事中,库克的秘书告诉主教,爱尔兰库克主教的教会死了,库克得意洋洋地评论道,“现在他知道谁是真正的库克主教了。”如今,距离这一僵化的教会环境已经五十年了,我们已经很难认同牟敦当年对教会的必胜主义情绪的热情接受。不过,这确实是许多皈依者的情况:他们历经多年的毫无目的的游荡,终于发现了进入教会的路,最初的态度是欢迎教会“上锁”、“上枷”、“上发条”。他用对20世纪中叶的天主教会未经质疑和不经质疑的确信,来取代他过去的怀疑和无定,也为此感到很幸福。他坚信他的信仰,即,他属于“一真的”教会,他太过经常地诋毁性地说及其他基督教会这反映了教会自身的自我满足的必胜主义。即使在五十年以前,这种必胜主义对其他宗教的一些读者来说也是一个问题,这些读者感受到该书的力量,但对其狭隘的宗教感也非常感冒。一位妇女在阅读时深受感动,却会抱怨道:“为什么他对新教徒如此责骂?他们有那么坏吗?”今天的读者将能更好地把这种狭隘放在历史视野中看待,也就不会被它冒犯了。
人们持续不断地阅读《七重山》,因为牟敦如何达到这种确信的故事太有说服力了。他试图摆脱那时的混乱不堪的生活,在此过程中,我们随着这位年轻人被一路往前推。今天,站在千年之交的岁月,我们能够认同他的求索,即便并不总是认同他所取的特定方向。牟敦个人的魅力,他的确信所具有的热力,这位天才作家生动的叙事,超越了其神学的狭隘性。他的故事包含了我们共同的人的经验的恒常因素。那才是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深刻普遍性的缘故。
遗漏的信息1940年初夏,其时牟敦已经被方济各会修院接纳,但他还住在纽约奥利安,准备在8月份进入方济各会修士见习期。在中夏,他经历了一场突然的焦虑。他认识到,他还没有把自己的完整生活故事告诉见习导师。有些过去的事实让他难以启齿。他回到纽约城要“讲清楚”,希望他的既往不会是问题。显然,事实是,确有问题。他被要求撤销进入方济各会修院的申请。他的希望被动摇了。他为此感到心碎,于是开始找工作,在圣波纳文图拉大学谋得一份教职。
1948年以及此后读者根本没有任何迹象去理解“讲清楚”的内涵。过了一些年,故事才出现,原来,在剑桥卡莱尔学院期间,牟敦的性冲动,在没有其真正的人性意义上的感情的相伴下,导致一场不仅对他,也对一名未婚女子而言的灾难:那名女子怀上了他的孩子。之后也没有她和孩子的进一步消息。约在1944年2月,牟敦确实试图联系上她,但她似乎已经消失了。
在纽约城的这次毁灭性的经历之后,牟敦确信,他永远被禁止进入罗马天主教神职。他没有告诉读者这一确信的理由,但这一定是基于他和方济各会见习导师之间的谈话。《七重山》对那场谈话内容保持了沉默。但是,一年多之后,圣波纳文图拉大学的方济各会神父告诉他,他把被方济各会拒绝看作是永远不能成为神父的想法是错误的,对于他受神职来说,根本没有障碍。这一消息让他顿时释然,使他能够前去肯塔基州的特拉普派修院。他在那里领受神父圣职。
解释牟敦的故事和许多伟大的作品一样,牟敦的故事也许可以在三个意义层面来读。首先,有一个历史层次:在他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其次,记忆层面:牟敦有能力回忆起他生活中的事件。回忆通常是选择性的,这意味着被记得的既往并不总是与历史的过去相吻合的。最后,还有一个修道上的判断层次。这是指,牟敦是作为修士写下《七重山》的。他委身于修道,这给多玛斯.牟敦(他的教名是“路易神父”)讲述故事的方式染上了色彩。我以为无妨这么说:《七重山》是一名叫做多玛斯.牟敦的年轻人的故事,而这位年轻人始终被一个叫做路易神父的修士所判断。修士常常倾向于对年轻人的判断相当严厉,理解这一点,对读者或许是有帮助的。
牟敦以如下言词结束他的故事:Sitfinislibri,nonfinisquaerendi。可以译作,“让此书在此完结吧,但探索仍将继续。”这是先知之言。《七重山》的牟敦并不消失;他只是在成长。他后期的著述是他朝着未来走向成熟和开放的故事。观察这一成长将是快乐的,这样的快乐等待着那些从《七重山》开始,并进而阅读他后来作品的人们。
(徐志跃译)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七重山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2626431 如需购买下载《七重山》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三联书店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七重山是上海三联书店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79.971.2 的主题关于 年顿(1915~1968)-自传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