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研究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研究封面图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研究

陈珊,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6.0

书籍简介:

自然灾害救助为社会救助的一部分,也是应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常态下普遍性的贫困救助而言,阶段性和区域性的灾害救助同样必要,且更为紧迫和艰巨。本书选择以自然灾害社会救助作为研究议题。旨在结合5·12汶川大地震这个大的背景,检视我国灾害救助的文化优势和政治体制优势,剖析灾民权利保障,社会救助供给体系、制度体系、甚至整个救助模式所暴露出的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灾害救助经验,引用大量灾害救助客观数据,运用多学科知识,以灾民权利保护为着眼点,围绕“需求与供给”基础关系,同时关注灾民权利需求及社会救助体系构架,两翼齐飞,统筹解决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的社会救助问题。

作者介绍:

陈珊,女,西华大学法学系教师,法学博士。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西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5项,作为第一主研参与国家级社科项目1项,主研省部级社科项目2项。参与1部教材撰写,任副主编。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CSSCI收录。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基本方法

1.2.2 具体方法

1.3 基本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的理论支持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社会救助的研究

2.1.2 关于自然灾害社会救助的研究

2.2 概念厘定

2.2.1 社会保障

2.2.2 社会救助

2.2.3 社会救助法制体系

2.3 社会救助的价值追求

2.3.1 安全价值

2.3.2 自由价值

2.3.3 平等价值

2.4 社会救助的理论支持

2.4.1 分配正义理论

2.4.2 社会福利理论

2.4.3 社会救助理论

2.4.4 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理论

2.4.5 人权理论

2.4.6 社群主义理论

2.4.7 社会资本理论

2.4.8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2.4.9 本书的理论框架

第3章 自然灾害事件下灾民权利诉求及保护——以社会救助受益主体为视角

3.1 公民的权利诉求

3.1.1 权利的基础厘定

3.1.2 公民权利的根源——人权

3.1.3 公民的权利诉求

3.1.4 社会救助权与公民权利

3.2 自然灾害事件下灾民的权利诉求

3.2.1 基本需求决定救助内容

3.2.2 自然灾害事件下灾民的需求层次及权利诉求

3.3 自然灾害事件下灾民权利保护的伦理关系

3.3.1 极弱群体权利优先保护原则

3.3.2 生命权优先保护原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现行灾害事件社会救助法制体系及运行——以汶川地震为例

4.1 “5·12”汶川地震受救助者概况

4.2 汶川地震灾害救助法制体系的形成机制

4.2.1 灾害救助供给主体体系

4.2.2 灾害救助法律体系

4.3 汶川地震灾害救助法制体系的具体运作——以四川省什邡市为样本

4.3.1 什邡市基本情况

4.3.2 什邡市地震与灾害救助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灾害事件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的检视——基于汶川地震的实证分析

5.1 我国灾害救助法制体系的优势

5.1.1 法律本土文化优势:东方文化特有的社会支持体系

5.1.2 政治权威优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

5.2 汶川地震灾后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的不足

5.2.1 灾民权利实现的不充分

5.2.2 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的不健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借鉴

6.1 美国的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

6.1.1 自然灾害概况

6.1.2 灾害救助模式

6.1.3 灾害救助制度

6.2 日本的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

6.2.1 自然灾害概况

6.2.2 灾害救助模式

6.2.3 灾害救助制度

6.3 我国台湾地区的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

6.3.1 自然灾害概况

6.3.2 灾害救助模式

6.3.3 灾害救助制度

6.4 外国(地区)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模式与供给主体制度构建

7.1 自然灾害社会救助的模式选择

7.1.1 国家治理模式

7.1.2 社会福利模式

7.1.3 灾害救助的混合福利模式

7.1.4 我国的自然灾害社会救助模式

7.2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供给主体制度构建

7.2.1 “权力一权利”:社会救助的一个公法视角

7.2.2 “权利一权利”“权利一义务”:社会救助的一个私法视角

7.2.3 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四元供给主体的行为边界

7.2.4 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四元供给主体的法律角色

7.2.5 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四元供给主体的功能分配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立法体系构想

8.1 以权利保障为核心完善灾害救助基本法律体系

8.1.1 “社会救助权”的《宪法》确认

8.1.2 灾害救助基本法的构建

8.2 灾害救助支撑法律体系的完善

8.2.1 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市场主体参与灾害救助的法律进路

8.2.2 技术与资源的对接——公民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法律进路

8.2.3 权利与义务的对接——灾民参与灾害救助的法律进路

8.2.4 非常态社会救助与常态社会救助对接的法律进程

8.3 灾害救助配套法律体系的完善

8.3.1 极弱群体特殊救助的制度化探索

8.3.2 灾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探索

8.3.3 灾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探索

8.3.4 灾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探索

8.3.5 灾民生育文化关怀的制度化探索

8.3.6 灾民迁移行为规范的制度化探索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束语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研究》以自然灾害中灾民的权利保障为根本目标,着眼于“需求一供给”这一基础关系,以灾民的权利诉求为基点,设计构建我国自然灾害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作者透过“权力一权利”、“权利一权利”、“权利一义务”几对法律关系的梳理,分别从公法和私法的视角推进社会救助的理论分析。这种研究思路在以往相近主题的学术著作中较为少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作者主张在《社会救助法》中设“灾害救助编”,作为灾害救助的基本立法,在此基础上出台支撑性法律规范和配套性法律规范,通过“制度化”措施,彼此“对接”,形成一个系统性、多层次的自然灾害社会救助法律体系,这一建议在立法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作者的写作态度较为严谨、思维较为缜密,在诸多具体问题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2048138
如需购买下载《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研究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于2013.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2.182.34 的主题关于 自然灾害-社会救济-行政管理-行政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