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6.0
本书探讨了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实现机制,提出了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农业基础供给效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供给机制是关键,保障机制是基础,管理机制是保证,监督和激励机制是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提高的相应政策建议。
第一章 导论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三)研究意义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述评(一)国外研究动态(二)国内研究动态(三)国内外研究述评三、研究对象的界定(一)基础设施(二)农业基础设施(三)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四、研究思路、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二)研究内容(三)研究方法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一)创新点(二)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二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理论基础一、公共产品理论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一)公共产品的内涵(二)纯公共产品与配置效率(三)林达尔均衡与公共产品最优供给(四)免费“搭车者”问题与公共财政解决方式二、先行资本理论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一)社会先行资本的提出及特点(二)社会先行资本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三、多中心治理理论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一)公共池塘资源与自主治理(二)多中心治理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三)多中心治理与政府职能定位四、项目融资理论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一)项目分类及投资主体的界定(二)项目融资的特点(三)项目融资的主要类型及其适应性五、本章 小结第三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及效率比较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的基本轨迹(一)农业合作化时期(1949~1957年)(二)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年)(三)家庭承包制的实施至农业税取消前(1978~2005年)(四)后农业税时期(2006年至今)二、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一)非农偏好的基础设施二元供给格局(二)制度外供给为主的资金筹集模式(三)“自上而下”权力导向为主的供给决策机制三、制度变迁背景下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比较(一)需求表达制度的变迁及供给效率(二)决策制度的变迁及供给效率(三)筹资制度的变迁及供给效率(四)成本分担制度的变迁及供给效率(五)生产与管理制度的变迁及供给效率四、本章 小结第四章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成效及面临挑战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取得的成效(一)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快速提高(二)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内容日益完善(三)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明显二、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主要实践模式及效率分析(一)政府供给模式分析(二)市场供给模式分析(三)第三部门供给模式分析(四)联合供给模式分析三、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面临的挑战(一)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总体薄弱(二)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均衡(三)农业基础设施增量供给压力大(四)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管理亟待加强四、本章 小结第五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行为及其对效率的影响一、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及行为逻辑(一)中央政府(二)地方政府(三)农村社区(四)企业(五)农户二、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主体博弈及其对效率的影响(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及其对效率的影响(二)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及其对效率的影响(三)地方政府与企业、农户之间的博弈及其对效率的影响(四)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及其对效率的影响三、本章 小结第六章 基于SBM和Malmquist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测度一、模型介绍(一)非径向模型(SBM)(二)Malmquist指数方法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一)指标体系构建(二)数据来源(三)东、中、西部划分三、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测度及结果分析(一)决策单元有效性分析(二)规模报酬分析(三)投入冗余量分析(四)动态面板模型下的供给效率分析四、本章 小结第七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基于Tobit模型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一)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二)回归估计(三)结果分析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资金解构(一)指标、数据来源及变量处理(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四)结果分析三、本章 小结第八章 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一、发达国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重要举措及经验(一)典型发达国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情况(二)发达国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经验二、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重要举措及经验(一)典型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情况(二)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经验三、国外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对我国的启示(一)发挥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二)有层次有顺序地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内容(三)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主体结构(四)规范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行为四、本章 小结第九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提升的实现机制与政策建议一、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提升的实现机制(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机制(二)健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保障机制(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管理机制(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二、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一)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宗旨,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二)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投入力度(三)创新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供求联接机制,提升决策效率(五)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六)创建高效的投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配套改革,创造良好环境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是农村生产稳定发展、农业经济良性运行、农民持续创收增收的基础性条件。其供给效率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状况。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依然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要,供给数量不足,建设水平落后,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进行科学评价和客观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探究其供给机制和实践模式,不仅有利于增强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投资优化决策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长远目标,而且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速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进程。 首先,何平均编著的《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研究》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理论基础入手,基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分别用公共产品理论、先行资本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项目融资理论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理论基础进行全面梳理,构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理论基础。 其次,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的视角,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家庭承包制实施至农业税取消前和后农业税时期四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的基本轨迹,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并对其效率进行比较。 再其次,基于现实的考察,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取得的成效、实践模式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内容日渐丰富,供给水平日益提高,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和现代农业快速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成效的取得与多样化供给模式的成功实践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模式日益多样化,如政府供给模式、市场供给模式、第三部门供给模式以及联合供给模式,不同模式各具特色,多种模式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全面提高。但是,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还面临供给总体薄弱,结构和区域不均衡,增量建设压力大和供给管理亟待加强等一系列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相关主体利益诉求与行为逻辑,探讨了供给主体之间博弈行为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影响。 然后,基于非径向模型(SBM)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别从。DEA单元有效性、规模报酬、投入要素的冗余量、Malmquist指数的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2000~2010年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进行测评。结果表明,总体上,全国及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均有较大提高;从静态看,供给效率值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规模报酬东部、中部、西部总体上分别呈现不变、递减、递增状态,投入要素冗余百分比较高的地区为农业发展滞后区;从动态看,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呈现好的发展势头,纯效率值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但技术效率表现不稳定。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整体而言,除城镇化率外,其他变量都呈现显著性影响。且系统外因素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系统内因素。显著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地方财政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农村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建立>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人数的比率。鉴于投资额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中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影响,对其资金来源进一步解构,在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变量协整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不同资金来源对其影响不同。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产生显著性影响,农民自筹资金和农业贷款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不显著,而农业税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两者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此外,基于国际视野,选择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研究》总结其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国际经验,如政 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供给,适合本国国情的供给内容,科学实用的供给制度,完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体系等,这些为改善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最后,探讨了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提升的实现机制,提出了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农业基础供给效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供给机制是关键,保障机制是基础,管理机制是保证,监督和激励机制是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提高的相应政策建议,如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宗旨,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投入力度;创新投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供求联结机制,提升决策效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建高效的投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配套改革,创造良好的供给环境;等等。【作者简介】 何平均,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财政、公共投资、产业经济与组织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课题l项,省级课题4项,省教育厅课题l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研究10余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副主编教材l部,参编著作1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l项,校级人文社科成果奖l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4127584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8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研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3 的主题关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