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96.0
1.肿瘤内科近5年发展迅猛,循证医学让很多诊疗理念发生革命性变化,其图书市场处于饥渴状态。我社2001年的《内科肿瘤学》(孙燕),2003年的《实用肿瘤内科学(2版)》(周际昌)目前修订虽均在酝酿中,但由于主编年事已高(孙燕81岁,周际昌79岁),离开临床一线较久,修订有难度,即便马上修订最早也要在三年后出版。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推出与时俱进的权威专著,恐该市场将被其他出版社图书占领。本书预计年底交稿,正好与我社已有两本书有很好的时间差,填补目前该专业市场销售空白,保证我社图书在该领域的覆盖率和话语权。再者已有两本均为医科院肿瘤医院领衔作品,本书以中山肿瘤医院为核心写作团队,这样就将南北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医院集聚在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2. 本书主编和写作团队对我社已有两本专著均做了详细分析,力争避免雷同,在编写框架和形式上做出特色,增强可读性和实用性。特别突出对临床诊疗理念和策略的剖析,结合和融入目前最受肿瘤内科医生关注的多项指南内容。3. 朝气蓬勃而不失权威和影响力的作者队伍是本书的亮点:主编和编写团队都是活跃在临床一线的实力派中坚力量。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目前排名第一的肿瘤医院,尤其肿瘤内科居全国领先,但其出版资源一直未得到开发。本书将以该院肿瘤内科多年临床实践的积淀和总结为核心。除此院外,主编将邀请国内一线著名肿瘤内科专家及美国华裔肿瘤内科医生共同撰写本书。4. 本书定位在”引领肿瘤内科学科发展、权威(从作者到内容)、经典(高质量,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肿瘤内科bible式的必备案头工具书和长版高级参考书”。这个定位经过努力能够实现,主编学术影响不断提升、年龄不足50,是做成长版、打造经典的很好基础。
第1章 肿瘤分子生物学
第1节 肿瘤的体细胞进化理论
第2节 肿瘤细胞周期调控与信号转导通路
第3节 肿瘤干细胞理论
第2章 抗肿瘤药物及临床药理学
第1节 常用的化疗药物
第2节 靶向药物
第3节 抗肿瘤药物临床药理学
第3章 抗癌药物的耐药性
第4章 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
第1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2节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3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5章 癌痛的治疗
第1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
第2节 癌痛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第6章 肿瘤内科常见并发症与急症及其处理
第1节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第2节 脊髓压迫症
第3节 急性腹泻综合征
第4节 肿瘤崩解综合征
第5节 高钙血症
第6节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第7章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肿瘤药物I期临床试验
第3节 细胞毒药物临床试验
第4节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试验
第8章 头颈癌
第1节 鼻咽癌
第2节 甲状腺癌
第3节 其他头颈癌
第9章 乳腺癌
第1节 乳腺癌的诊断与分期
第2节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第3节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第4节 乳腺癌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
第5节 乳腺癌的姑息性化疗和靶向治疗
第6节 三阴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治疗
第10章 小细胞肺癌
第1节 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第2节 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第3节 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
第11章 非小细胞肺癌
第1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第2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第3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
第4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姑息化疗和靶向治疗
第12章 恶性胸腺瘤
第1节 恶性胸腺瘤的诊断和分期
第2节 恶性胸腺瘤的综合治疗原则
第3节 恶性胸腺瘤的化学治疗
第13章 恶性胸膜间皮瘤
第1节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和分期
第2节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综合治疗原则
第3节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化学治疗
第14章 食管癌
第1节 食管癌的诊断与分期
第2节 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第3节 食管癌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
第4节 食管癌的姑息化疗和靶向治疗
第15章 胃癌
第16章 结直肠癌
第17章 胰腺癌
第18章 原发性肝癌
第19章 胆管恶性肿瘤
第20章 胃肠间质瘤
第21章 非胃肠道间质瘤的软组织肉瘤
第22章 神经内分泌肿瘤
第23章 儿童肿瘤
第24章 肾癌
第25章 膀胱癌
第26章 前列腺癌
第27章 睾丸癌
第28章 妇科肿瘤
第29章 白血病
第30章 霍奇金淋巴瘤
第31章 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32章 多发性骨髓瘤
第33章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第34章 恶性黑色素瘤
第35章 原发灶不明的恶性肿瘤
第36章 常用肿瘤化疗方案及分子靶向治疗方案
《临床肿瘤内科学》内容全面,涵盖肿瘤内科相关基础与临床理论,突出介绍靶向药物;详尽介绍个种常见肿瘤内科治疗。 《临床肿瘤内科学》资料丰富,参照2013年NCCN治疗指南和国内外大量文献,并结合编者多年的临床和科研经验。 《临床肿瘤内科学》突出实用,每种常见肿瘤以“诊断和分期”、“综合治疗原则”及“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为重点详尽阐述;并在第36章列举常见肿瘤化疗方案及分子靶向治疗方案。 本书作者权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领衔,临床一线专家共同编撰 本书内容全面: 涵盖肿瘤内科相关基础与临床理论,突出介绍靶向药物;详尽介绍各种常见肿瘤内科治疗 本书资料丰富: 参照2013年NCCN治疗指南和国内外大量文献,并结合编者多年的临床和科研经验 本书突出实用: 每种常见肿瘤以“诊断和分期”、“综合治疗原则”及“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为重点详尽阐述;并在第36章列举常见肿瘤化疗方案及分子靶向治疗方案《临床肿瘤内科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篇为总论,主要介绍肿瘤分子生物学、抗肿瘤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癌痛的治疗以及肿瘤内科常见并发症与急症等,在总论中对靶向药物也有着重介绍;第二篇为常见肿瘤的内科治疗,介绍国内外对这些肿瘤的诊断、分期以及治疗原则,最后一章还列举了常用肿瘤化疗方案及分子靶向治疗方案,以方便临床医师查阅和参考。《临床肿瘤内科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参照2013年美国NCCN治疗指南,结合了各位编者多年的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经验,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由于《临床肿瘤内科学》的先进性、权威性以及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可供广大相关的临床医师参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每一位患者都有其特殊的情况,《临床肿瘤内科学》所列的治疗原则、化疗方案及具体药物剂量仅供参考,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作者简介】徐瑞华,1988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 学术兼职: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委员会(CSCO)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化疗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化疗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ASCO会员委员会国际委员。《癌症》、《临床肿瘤学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肿瘤内科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的临床工作及抗癌药物研究。擅长消化道肿瘤(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的治疗及研究。曾在美国德州安德森(M.D.Anderson)癌症中心工作3年,并聘为客座副教授。负责执笔及参与撰写中国版《NCCN结肠癌临床指导原则》、《NCCN直肠癌临床指导原则》、《NCCN胃癌临床指导原则》临床共识,负责、参与了多项国际及国内抗肿瘤新药(细胞毒性药物及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 试验,是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学术委员会委员(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 姜文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8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本科毕业;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97年至2000年由国家教委选派到美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系和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获高级医药卫生管理学(h-EMBA)硕士学位。 行政任职:曾担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现担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淋巴瘤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抗癌新药临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等。2011年3月起,兼任深圳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 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副主编,《柳叶刀》(中文版)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抗癌新药评审委员。 社会兼职: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暨广东省委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 医疗专长:肿瘤诊断及内科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对恶性淋巴瘤、胃肠道肿瘤以及胸部肿瘤等有近30年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科研和教学:从事肿瘤临床药理学研究和国内外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和试验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包括主持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国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共4项。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余名。 主编出版学术专著《肿瘤内科处方用药手册》、《肿瘤生物治疗学》。参编研究生教材《肿瘤学》和本科生教材《临床肿瘤学》等。 管忠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32年10月出生,1954年岭南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196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修结业。1982年获WHO奖学金美国M.D.AndersonHospital访问研究。1965年起从事肿瘤化疗研究及临床工作,先后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肿瘤医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科学顾问。现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导师、卫生部属临床研究基地名誉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 擅长癌症化学治疗,特别是对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及儿童期肿瘤的化疗。先后参加《肿瘤学》(张天泽、徐光炜主编,1996),《中华内科学》(陈敏章主编,1997),《临床血液学》(李家增主编,1997),《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张之南主编,1997),《恶性淋巴瘤现代诊断与治疗》(黄一容等主编,1997)的编写,曾担任NAVELBINE、IFOSFAMIDE、TAXOL、TAXOTERE、CPT-11、GEMZAR、TOPOTECAN、ABRAXANE、LAPATINB等新药的主要研究人员。 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创始人。1965午被华南肿瘤医院首任院长谢志光教授选调筹建临床化疗学科。经35年的刻苦经营,不仅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建设成为我国主要肿瘤化疗学科基地,而且与国内有关专家共同协作,对我国肿瘤内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已成为国内公认的肿瘤化疗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所培育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肿瘤内科,也被国内外同行视为我国最具实力的肿瘤化疗学术梯队之一。作为我国肿瘤化疗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被美国人物传记中心(ABI)授予“肿瘤内科学突出贡献奖”。 从1978年起主编我国唯一肿瘤化疗专科杂志《癌症——化疗专辑》,迄今已出版40辑。1997年起编印出版《肿瘤化疗通讯》,对促进我国本专科学术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先后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6名。1979年起主持本单位肿瘤化疗专科进修班,先后培养化疗进修生约200名,据统计,迄今已有50多人担任各地化疗科主任,82人取得副高以上职称。另外积极举办参与国内多项专科培训班、讲座及学术座谈会授课,为建设我国专科学术队伍做出了贡献。1985、1995年两次编写《肿瘤化学治疗》讲义为国内各地同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