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这是一部散文随笔集。本书精选作者以“劳动”为主题的散文随笔,结集成册。
第一辑农活
车水
犁田
挖土
建房
修路
挑担
掘坟
挖洞
治虫
守秋
采药
种菜
爬山
偷运
第二辑乡亲
剃匠
郎中
炮手
机手
蛇贩
猎户
野人
地主
歌手
技师
闲人
乡长
巫师
穷人
懒汉
乞丐
渔家
瓜农
农痴
哑子
盲女
第三辑家园
花草
葡萄
枫树
鸡群
小猫
异犬
犟牛
飞鸟
青蛙
雷电
月亮
阳光
远山
激流
山谷
湖面
穷寨
豪宅
盘歌
看戏
闲聊
迷信
土语
小镇
公路
楚地
第四辑思想
青春
劳动
读书
着装
墨学
怀旧
故土
伤痕
等级
教育
自然
感觉
理想
文明
劳动者,韩少功(代后记)
后记
“大家文库”要编一本韩少功的书,我第一个想到的词是“劳动”。十多年来,我始终把“劳动”与韩少功的文学成就联系在一起,他是一位身心力行的劳动者。韩少功让“劳动”这个长期被人轻视的复杂的词重焕荣光。
久蛰于市,太多的知识分子受限于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被我们的日常生活给忽视,甚至是遗忘了,我们在虚拟的数字、网络和声音中游窜,直到身心力竭,回归到现实生活,各种毛病已提前滋生在我们物质的身体里。
身体的劳动和思想的劳动是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而,我们越来越单一。韩少功在文童中写道:
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
我对白领和金领不存偏见,对天才的大脑更是满心崇拜,但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
动起来的美妙文字源于行动起来的韩少功本人,生活与文字同在,思想与行动一致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是一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同在的书,这是一本劳动者的知识之书,一本可以改变生活方式的书,两种劳动的结合才是智者的人生。
全书分为《农活》《乡亲》《家园》《思想》四辑,所有文字都围绕劳动这一主旨。第一辑写农活,包括了车水、犁田、挖土、治虫、守秋、种菜等农活;第二辑写的是剃匠、郎中、炮手、机手、蛇贩、闲人、巫师、瓜农、乞丐、盲女等乡亲;第三辑写了韩少功的家园里的花草、葡萄、枫树、鸡群、异犬、犟牛、飞鸟、远山、激流、盘歌等等;第四辑偏重于劳动的思考,所以命名为“思想”,对青春、劳动、墨学、故土、等级、教育、自然、理想和文明的诸多思考。我在韩少功虚实相融的文章奔走,感受着因为劳动而让汗水透湿全身的快感。
尾随韩少功先生那些散发着劳动气息的文字进入清香的农村大地,他的文字勾画着动作中最隐秘的轮廓。我联想到一张纯白的纸,一支劳动的铅笔,淡雅的线条从纸张的左上角出发、下滑,直抵纸张的最底部,在那里轻轻地停顿、转身,枝叶般回望一下,轻盈的铅色犹如花朵的清香消融在纸的色泽里,几秒钟的空白,线条继续出现在纸的底部,只是线条所有向上、向下、回迂的幅度较大,但是都没有离开土地和劳动的范畴。
韩少功行走在他劳动的大地之上。大地是纸,大地也是土。我看到了韩少功先生每一条思维之路的起始,明白所有道路的去向,我呼吸着他的灵性之思,感受他生活的每一细节。
一把锄头的“七”字形状,它弯下身体,啃食土地,劳动使人成为人,这一简单的道理已经被人遗忘。
韩少功居住的那个湖泊(或者叫水库)是他永远也写不完的素材之源。
湖边的一位老船夫死后,韩少功在湖里游泳,看见老船夫曾经的那条船,一次次“自动”漂移至以前的那个渡口。即使有了新船夫,船也经常不听使唤,有另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掌握着船的方向。这在我看来是对“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另一种解释。很多神秘的事情在今天的农村依旧显现。
韩少功就生活在这些清爽透明而又深隐的乡村。
在城市,身体的狂奔窒息着精神,就像我们会忘记自己的呼吸一样,忘记还有精神这个东西的存在。我们豢养着身体,而精神呢?大家有目共睹。
生活的另一种情趣和细节时时从韩少功身体与精神的接口处流出来,一年总有那么三两个月属于他的体力劳动。我悉心翻阅着韩少功先生白色的“马桥词典”,暗红色的“暗示”,浅白色的“山南水北”。《山南水北》是我来北京的第三年逐字读完的,他有如我的前行者,已经提前很多年在做着我想要做的事情,这又是一次心领神会的阅读。韩少功的文字让我不断地想到的一个词:舍得。
归隐,或者说生活于乡村田野,远离城市的各种程序,是大部分人一个永远遥远而近在咫尺的梦想。我们都心存此念,而身体义无反顾地投掷于城市咆哮的大军中,汹涌于地铁的人潮中,我想到的是农村牲口中的那一把把青草,我们被自己不断地咀嚼。
韩少功正行走在“在做”的过程的路上,一年中他会留出一些时间,在房前屋后侍弄那些散发着土地气息的植物和蔬菜,劳动的汗水启示着他的智慧。在城市里,他是主席和作家,在乡村深处,他是体力劳动者和作家。这就够了。
他在文章中和现实中做的事情,都是我想做的事情。
开荒种地,用“劳动”的动作来思考来阅读,来开掘引导智慧的水渠。
水在田地里流动,湖泊在房屋周围荡漾着深邃的波纹,性灵的水唤醒了种子里的果实。
山村里那一间间将塌的土屋旁边,树立起一栋栋楼房,几个村镇的新房,都从一个模型里走出来。他用文字丈量祖屋与新房的距离,距离和尺度产生的反应,悄无声息地沉淀于每个国人的脚步里。
韩少功的每一个动作都走在我的前面,每一个念想都于我之前,这就是先者。先者与年龄无关。
翻种菜地、深山探访、乡村夜读,韩少功尽享自然,他用自己的动作对词语一一进行归原。
韩少功在乡村建房之初,想盖成青砖青瓦加庭院的平房,简单的房屋构造和闲散的居住空间。因为现在烧砖烧瓦的技术远不如前,加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他得到的是一车车作废的质量很差的“青”砖。他的怀旧在付出代价之后,只好认了红砖的现实。
对人和事的怀旧就显得不一样。“他们不知道我躲在人群的角落,仍然紧紧抓住自己的感动,对他们深深地感激。”“他们”,是指与韩少功同时下放的一百多名知识青年。
我坚决地站在韩少功“劳力”的队伍里,痛打那些“劳心者”。
对神秘文化的夸大,是迷信,殊不知,对科学的夸大和误读也同样是迷信。韩少功在《劳动》这篇文章的最后痛打了那些神化和迷信“劳心者”的人。
韩少功写到的那棵“枫树”,村里人都不知道它到底活了多少年,这是一棵会吼叫会报复的疯狂之树。我老家与韩少功写的乡村同属湘楚之地,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关于“疯树”“疯墙”“疯土”的传闻,谁动了它们,谁就会遭到报复。
从韩少功的文章中可以发现很多我似曾相识的事物。
就像他写的《采药》。我的爸爸现在还保持着经常到菜畦边、田埂上,在那些貌似杂草的植物里挖出各种野菜来,回家洗干净,在阳光下晒成枯枝枯叶之后,用开水冲着喝,不同的草治不同的病。
植物也只有在山野里才真正称得上植物,那股子活泼的生命劲头才显出来。人也一样。
与韩少功的作品一起回到从前,让从前活在当下,包括快乐的劳动。走在他的山川之地,平静的颜色里暗含着另一种血性的气味,不动声色地隐匿于轻轻摇曳的花朵中,周围的草和树木一字未吐,他叙说的语气中有一股残忍、忍隐、血性和反抽打的力量,安静地鞭打着深入的读者。
一切,以碎片的方式散落于山水的每一细节。韩少功的笔两端都在发芽,文字的空白处回荡着山里人的倔气,中国知识分子久违的气质在他命名为残碎的文字中隐显。我回味着干百年来的那些傲骨气节。
开阔和坦荡,心中的标尺才刚正不阿地立起,阳光的阴影才健康地显示出人生的刻度。
韩少功在大大小小的地图上都找不到自己的住处,但他在那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一方水土,他听到了自己的呼吸。舒畅地阅读着《山川人梦》,遐想着有那么一天可以像韩少功先生一样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让汗水透湿全身。
唐朝晖
2008年11月北京酒仙桥
本书是以『劳动』为主题的散文随笔集,分为『农活』『乡亲』『家园』『思想』四辑。这是一部劳动者的知识之书,一部改变生活方式的书。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才是智者的人生,我们在虚拟的空间生活得太久了,以致心疲力竭,我们应该让汗水透湿全身。韩少功行走在劳动的大地上,所以生长出的文字才充满灵性、智慧和感染力。 本书分为《农活》《乡亲》《家园》《思想》四辑,所有文字都围绕劳动这一主旨。第一辑写农活,包括了车水、犁田、挖土、治虫、守秋、种菜等农活;第二辑写的是剃匠、郎中、炮手、机手、蛇贩、闲人、巫师、瓜农、乞丐、盲女等乡亲;第三辑写了韩少功的家园里的花草、葡萄、枫树、鸡群、异犬、犟牛、飞鸟、远山、激流、盘歌等等;第四辑偏重于劳动的思考,所以命名为“思想”,对青春、劳动、墨学、故土、等级、教育、自然、理想和文明的诸多思考。【作者简介】 韩少功,当代著名作家。1953年出生,湖南长沙人,现居海南。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海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省作协主席。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爸爸爸》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等,散文随笔集《夜行者梦语》《圣战与游戏》《灵魂的声音》等,翻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另有传记文学、诗歌、翻译、评论等作品多种。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台湾最佳图书奖等奖励。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荷等文字。《马桥词典》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作家曾获“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山川入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大家文库 | ||
9787500686125 如需购买下载《山川入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山川入梦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