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12.0
本书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归纳中国饮食精华,点缀地讲解饮食中的色、香、味的配方。
第一章五色概述
第一节《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色的妙语
一、脏气法时论篇
二、宣明五气篇
三、五味论
第二节烹调中的五色
第二章营养就在颜色里
第一节金白色食品
第二节木绿色食品
第三节水黑色食品
第四节火红色食品
第五节土黄色食品
第三章五味与健康
第一节五味与五脏
第二节五色饮食趣谈
第三节名优五色原料精选
后记
前言
在传统文化经典中讲先有天地、万物以后,才讲到人类。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理论中,健康就是生理平衡,在中医就是阴阳平衡。生理平衡有两个要点,这就是荀子说的“养备而动时”。养备,就是营养完备。完备是相对而言,不能用计算机精确计算每天需要吃多少食品,有多少热量。
只要不偏食,就可以达到基本平衡。人们常由于只凭自己的爱好,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就多吃,不合自己口味的就少吃或不吃。这种偏食自然会导致某种营养的缺乏,古代称之为阴阳失调。科学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知识增加了,却还有不少人得了营养缺乏症。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太偏食了。报纸上说吃什么有好处,他就多吃它;如果说吃什么太多不利于健康,他就视如毒品,就不敢吃。一会儿说吃鸡蛋好,一会儿又说吃鸡蛋不好,一会儿说吃蛋黄好,一会儿又说吃蛋黄不好,有的说老人应该吃蛋黄,有的说小孩应该吃蛋黄。实际上蛋黄内含有胆固醇,也含有大量卵鳞脂对人体十分有益。听着传媒说的来吃,弄得不知如何是好。过去说肥肉产生的热量大,所以营养高,那时猪肉肥膘厚的价格高。后来发现得心血管病与动物脂肪摄入量过多有关系。本来减少一些就行了,但是,有些人喜欢走极端,一点肥肉也不敢吃了。现在,研究发现动物脂肪中有些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肥肉吃得太少了,胰岛素分泌就少了。它的功能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少了,糖的代谢发生障碍,血糖升高,就患了糖尿病。科学研究认为,所有营养,过多不行,过少也不行。要掌握适当的量,才有利于健康。缺钙不行,钙太多也不行。有的广告说中国十三亿人口,人人缺钙,需要天天补钙。这是为了商业利益,利用科学名义,欺骗群众。苟子所讲的“养备”,实际上就是营养全面平衡。迷信广告,往往会使营养失去平衡。荀子所讲的“动时”,就是时常活动。西方人强调动,说“生命在于运动”;印度强调静,瑜珈功,佛教坐禅。都是重视静,菩提达磨“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这就是静的典型。中国传统强调阴阳平衡,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三国名医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人体需要运动,但不应当运动到极限。运动身体。使胃里的食物能够消化,又能使血脉流通,不会生病,也像户枢不会腐朽那样。华佗发明五禽戏,就是五套模仿动物动作的体操,他说:坐在那里,工作疲乏了,就站起来做一套体操,有一点小汗出来,身体就感觉轻松了,肚子也饿了,想吃东西。这是保养身体的好办法。吴普按照这种方法保养身体,到了九十多岁,耳聪目明,牙齿完好。华佗认为活动要适当,不应追求极限。挑战极限是竞赛,实际上不利于保健。
动是阳,静是阴,人体需要动静结合,也是阴阳平衡。一种姿势维持时间久了。都会疲劳,如果不进行调节,就会导致疾病。《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载:“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经常长时间看电视,用电脑或者看书,就会伤血。伤血是与伤目、伤肝一致的,而伤肝又会引起其他疾病。现代的肝、血、眼睛的毛病,多数与久视有关。这五劳,有四项是静止状态,有一项是运动状态。持续时间太长的任何静止状态,都会出现疲劳。这种疲劳,就会导致生病。这里讲的也还是动静需要结合,阴阳才能平衡。
幸福就是心理平衡。心理平衡也有两个要点:不贪、行善。老子讲“知足常乐”,孔子讲:老人“戒之在得”,这就是说,不贪是心理平衡的第一要素。如果贪心,那么富有天下,贵为天子,也不满足,还想成仙,长生不老。人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心里踏实,胸怀坦荡。如果做了不合理的事,勉强做了违心的事,一辈子心虚,不敢面对,怕人提起,或者被揭发。受处治、遭惩罚,后悔莫及。儒家的说法是:“仁者寿”(《论语.雍也篇>),“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鲁隐公元年)董仲舒的说法是:“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中医讲人的情绪过激,会导致各种疾病。情绪过激引起的疾病叫内伤,是指七情过激引起的各种伤害的疾病。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人都有喜怒哀乐这类情绪,当然不会生病,情绪过激才会导致主要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疾病。具体地说就是:喜则伤心,怒则伤肝,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情绪会引起五脏生病,反过来,五脏有病,也会影响情绪的变化。肝病者,令人善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肾病者,意不乐。男女更年期,生理调整,引起情绪波动,也是十分明显的。中医重视情绪,是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点。病的外因为阳,内因为阴,因此,病因也分为阴阳。《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子阴也。”情绪过激损伤内脏,内脏损伤引起各种疾病,就是“病起于阴”。总之,我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这样一句话:为了健康,时时处处注意阴阳平衡科学饮食。
此书介绍的科学饮食新观念以及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开发研制的新菜点,五色五味平衡营养科学饮食方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2005年8月28日
后记
中国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烹饪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的观念已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我们在研究饮食、五行、天地人和,发现五色五味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阅读资料,聘请专家咨询指导,经过努力使此书出版发行。在此,我们要衷心地感谢:国际教育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孔子研究会、中国社会出版社、健美五色均衡贵族水产公司等单位给予的支持和协助!食物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关注大众健康。倡导科学饮食是我们的工作宗旨。希望本书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能起到帮助作用,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由于编写此书时间仓促,篇幅所限,许多观念和技法还有待进一步与读者探讨,希望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和学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愿与您交流及提免费咨询。电话:010-63513132,63300671,60203291,13683390712,传真:010-62516970。
我们将进一步探索饮食文化,研究人类的第一需求吃的学问!王健美张仁庆2006年春节于北京
中国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烹饪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的观念已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本书结合中国经典的五色五味饮食文化,详细介绍了颜色与饮食的平衡关系,五味与健康的关系。图文并茂,知识性强,实用面广,作者用独特的视角阐述中国饮食文化新概念,并对营养保健、科学饮食这一课题进行了新探索。 五色五味与营养美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书结合中国经典的五色五味饮食文化,详细介绍了颜色与饮食的平衡关系,五味与健康的关系。作者用独特的视角阐述中国饮食文化新概念,也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