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3.0
本书以清朝三代皇帝的更迭、曹氏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写了曹雪芹的一生和他创作《红楼梦》的历程。全文有选择地引用了一些《红楼梦》原文中的段落,将《红楼梦》故事中的人物与曹雪芹生活中的人物原型相匹配,并加以形象地描述;将《红楼梦》中的一些情景与曹雪芹成长中的经历相对应,达到虚实相应的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曹雪芹作为文学大师的坎坷人生,以及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引言泪逝除夕夜
第一章显赫的家世
一双重身份
二至上荣誉
三皇亲国戚
第二章全陵年少时
一江南织造署
二天才出生
三懵懂童年
第三章素异天才赋
一祖父曹寅
二博学杂览
三爱听故事
四从师就学
第四章抄宋遭变故
一雍正登基
二曹府被抄
三远迁京城
第五章京城梦中人
一天下更迭
二忆往昔
三空房圈禁
第六章很难差路
一家道渐衰
二富门两宾
三西窗夜话
第七章梦繁黄叶付
一搬迁黄叶村
二卖画度日
三山村生活
四好友张宜泉
五风筝的故事
六酒馆趣闻
七知己脂砚斋
第八章最后的岁月
一冬季下江南
二总督府当差
三南京再寻梦
四西山新梦
五西园观戏
六佩刀质酒
七离开人
尾声红楼余香
一高鹗续书
二版本探究
三红楼人物
四“红楼”兴起
前言
引言泪逝除夕夜
乾隆二十七年,也即1762年,似乎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
前两年的洪涝灾害还未结束,这年的春天却恰恰相反,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天气。开春都两三个月了,还是滴雨未下,就连多年不枯的老井也快干涸,大街上四处可见担着木桶的人们,他们时而商量如何打水,时而埋怨着这变脸的老天爷,不知道是谁做了坏事触怒了他,还是老天爷要向人们预示着什么。这一开春就出现的怪天气,给人们的心里笼罩上一层淡淡的阴影,因为大灾之后往往就是瘟疫的陶临。
夏天的脚步刚刚来临,人们的预感就得到了验证,在北京城郊的许多地方,开始传出有小孩因痘疹夭折的消息。在清朝,痘疹是每个人都必经的门槛,只有安全地渡过这个关口,人的一生才算有了把握。即便是贵为康熙皇帝,幼时也曾因为痘疹差点丧命,所以出痘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几乎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但是,今年却不同往常,越来越多的小孩由于出疹而夭折,这就不得不使人们陷入不小的恐慌中。痘疹正慢慢扩散蔓延开来,像个可怕的瘟疫扑向更多的普通百姓家中,使整个北京城陷入如临大敌的境地。清代诗人蒋士铨写过一首诗:“三四月交十月间。九门出儿万七干。郊关痘殇莫计数。十家襁褓一二全。”说的就是这年三月到十月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京城十户人家中只有一两家的孩子能活下来,可见这次痘疹流行给多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大街上的行人明显减少,商铺前冷冷清清,空留店招在风中无力地飘着。往常来往叫卖的、耍杂的、闲荡的都没有了身影,即使少有行人也是脚步匆匆。不像从前那样招呼闲聊,人们都生怕痘疹会传染到自家孩子身上。
城中的寺庙里香雾缭绕,老人和妇女们极其虔诚地烧香点烛,叩拜菩萨,口中还念念有词,希望这干旱的天气早点结束,希望菩萨能够保佑孩子平安度过这次可怕的痘疹。
京郊的大路上,来往的人们面色都异常凝重,毫无表情,其中一些人或是肩扛着,或是背负着一个个小棺材,匆匆忙忙地赶往郊外的墓地,明晃的阳光、灰白的尘土以及白衣白棺,夹裹成一片惨白的世界。
坏消息也不断传入住在京郊黄叶村的曹雪芹耳里,其忘年好友敦家、附近的私塾先生张宜泉家。都一下子夭折了三四个小孩。曹雪芹在为他们悲痛的同时,也开始担心自家的爱子,注意防范痘疹的降临。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快到九月的时候,曹雪芹的爱子也开始发烧,出现患痘疹的迹象。
曹家破旧的窗户上有个不大不小的洞,上面糊着一张发黄的纸,在秋风的吹打下呼啦作响。窗下炕头上就躺着曹雪芹的爱子,头上敷着一块毛巾,稚嫩的脸庞十分消瘦,面色蜡黄,干裂而微突的嘴唇时而嚅动着:“爹……难受……爹……”曹雪芹斜倚在炕沿上,抚摸着爱子的脸庞,轻声地安慰:“孩子,别怕,病马上就会好的,等天一凉就自然好了,等好了阿爹就带你去城里玩。”孩子脸上露出些微的笑容。点点头“嗯”了一下。妻子芳卿握着爱子的小手,也在一旁垂泪,她心里清楚雪芹是在安慰孩子,家里连买面的钱都拿不出来,根本没钱给孩子去看病,而不医治的话就难保性命。
那时,治痘疹的一些药材,如犀角和牛黄等,都相当贵重,需要很多铜钱才能买到,况且当时又是痘疹流行,所以这些药材行市大涨,对于穷困中的曹雪芹来说只能望而却步。看着炕上爱子痛苦地呻吟,曹雪芹却束手无策,心里跟针扎一样,这种必须面对而又无力改变的苦痛,深深地折磨着他。
老天终究没有眷顾曹雪芹和他的爱子,令人扼腕悲痛的时刻还是来临了。年仅数岁的孩子高烧不退。弱小的身体最终没能抵抗住病魔,还未认清这个世界就匆忙地离开了。
公元1762年,秋风萧瑟之时,曹雪芹的爱子弃他而去。
当悲痛成为一种习惯,就变成了麻木。中年丧子的苦痛缠绕着曹雪芹。身为人父却又无力拯救自己的爱子,这种内疚感折磨着他欲罢不能,他常常一个人木然立于炕前,半天不说也不动。芳卿在一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失子之痛已经够深了,她不想雪芹再有什么闪失,但也不忍上前劝说,生怕再次触动他的苦处。
之后,曹雪芹常常带着一壶酒,拖着日渐虚弱的身躯去爱子的坟前。讲讲爱子以前爱听的故事,扎个’爱子最喜欢的风筝。可是回应他的却是枯黄的秋草,荒鸦的哀鸣,他只有借助一壶浊酒,在短暂的麻木中。来忘却心中的悲痛。
转眼就是农历的除夕。跟往年一样,许多人家里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纷纷开始置办年货,而渐渐忘却这一年来干旱和痘疹带来的苦痛。他们希望新年的到来会冲淡过去一年来的紧张和不安,期盼着新年中能有好的新气象。
曹雪芹早早就起来了,取出准备了好些天的东西,在芳卿的搀扶下,带去给坟墓里的爱子。他们摆好爱子喜爱吃的食物,还有预备给他新年穿的新衣,来陪他过这个不平常的除夕。郊外交错的新坟间,枯黄的草地上,芳卿倚靠在雪芹的肩上低声啜泣,曹雪芹仰望苍穹,饮酒长叹,仿佛一座悲情的雕塑。
夜色终于来临,别人家里早已是灯火满堂,鞭炮声起,一片辞旧迎新的热闹景象。可京郊一隅的曹家,却只有油灯闪着豆大的火光。曹雪芹靠在窗前的炕上,披着破旧的棉袄,一个人倚桌独饮,嘴里不时嗫嚅着:“芷芳,你说阿男在地下不知怎么过的年啊……前段时间借出去的书稿,尽量快点能够收回来……芷芳,你一个人也要好好照顾自己……”芳9即此时正在准备两个小菜,也好算是过个年。她一边做饭,一边听着雪芹说话,突然间仿佛听出点什么,忙跑到雪芹身边,夺下他手中的酒杯,轻轻地让他躺在炕上。曹雪芹握住妻子的手,眼中噙着泪,慢慢地闭上他深陷的眼睛。
不知是天遂人愿,还是苍天无眼,就在这凄凉的除夕之夜,曹雪芹和自己心爱的儿子团聚在另一个世界了。能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解脱和升华,也算是了了他的心愿。正如他自己说的:“该写的写了,该骂的骂了,这个世界已无可留恋的了……”
公元1762年,农历除夕之夜,曹雪芹弃他的爱妻而去。
曹雪芹耗尽一生的心血,投注满腔的热情写作了旷世名著《红楼梦》,成为他留给后世的永恒纪念。他从着手写作《红楼梦》之时起,就将自己的余生托付其中,小说里的每一处细节都耗尽了他的心血,整部书稿“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只可惜的是,他直到去世之时也未能留下《红楼梦》的全稿。
《红楼梦》虽只是一部小说,但它一问世便深深吸引了当时和后世的文人雅士、平民百姓,其中哀怨婉转的爱情悲剧、物是人非的家族兴衰,都深深地拨动着人们心中的根根情感丝弦,让人们不禁嗟叹不已、潸然泪下。在这里,人们得到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现实生活中的失落和悲欢得以补偿和满足,作品中的人物仿佛活脱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甚至就是自己的影子。这时,人们的心也会随之进入到如梦如幻的大观园中,那里有自己的知音、自己的寄托、自己的梦乡,并随着红楼人物的一举一动、情节的曲折发展,或悲或喜,或愁或叹。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美撕碎了给人们看。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坎坷历程,从少年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中年时的卖画典当、乞食为生,尘世间的人情冷暖和悲欢离合,使得他终于彻悟了人生的是是非非、荣辱喜忧。文如其人,曹雪芹的一生就像《红楼梦》一样,永远是一个谜,吸引人们不断地去猜测和寻求。
让我们尽可能地去接近这位文学大师的生活和心灵世界。这是一次艰难而充实的心理旅程,怀着一份尊敬、一份景仰,让我们一起去慢慢探寻、思索。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坎坷历程,从少年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中年时的卖画典当、乞食为生,尘世间的人情冷暖和悲欢离合,使得他终于彻悟了人生的是是非非、荣辱喜忧。文如其人,曹雪芹的一生就像《红楼梦》一样,永远是一个谜,吸引人们不断地去猜测和寻求。让我们尽可能地去接近这位文学大师的生活和心灵世界。这是一次艰难而充实的心理旅程,怀着一份尊敬、一份景仰,让我们一起去慢慢探寻、思索。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其人物的命运跌宕和文字的隽永优美,使无数读者深迷其中,可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而这部巨著也成就了它的作者曹雪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师地位。他的人生坎坷,他的深情痛悟,都化作墨迹,点点滴滴,记录在《红楼梦》的卷册中,甚称人以文名,著载人传。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曹雪芹·1762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少年博雅文库 | ||
9787532475971 如需购买下载《曹雪芹·1762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3.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曹雪芹·1762年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11 ,K825.6-49 的主题关于 曹雪芹(?~1763)-传记-少年读物 ,曹雪芹(?~1763)-文学欣赏-少年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