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音乐语言的解读
音乐教学与音乐语言的解读封面图

音乐教学与音乐语言的解读

华志红,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一、教师解读音乐语言是前提。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解读音乐语言的能力,必须教师自身先有这种能力。因此,笔者首先是从分析文本资料中解读,其次是从分析音乐作品的音像资料中解读,最后是从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演绎中解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文本、音像资料的解读,并能在一些音乐作品中能够发挥音乐教师的专业特长,能够在课堂现场进行演绎解读,那是提升学生解读音乐语言能力的基础。二、以音乐表达的特性为依据。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遵循的是依据音乐的审美听觉性来解读音乐语言。以聆听感知为先导,凸显音乐的审美听觉性;摒弃语言替代听觉感知,凸显音乐的审美听觉性;在学科综合时也以音乐为主线凸显音乐的审美听觉性。其次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一定的对应性,因此,还要依据音乐表达的模糊性来解读音乐语言和依据音乐表达的对应性来解读音乐语言。三、学生在四大领域中进行解读是关键。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内容结构的框架就是“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本书正是根据以上四个领域结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实例进行研究,融合了丰富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感悟文章,这些文章多次中杭州市、浙江省的音乐课堂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是本书的重点章节,能够为广大的初中音乐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范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支点 一、概念界定 (一)音乐语言 (二)解读音乐语言的能力 二、理论支点 (一)《音乐课程标准》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为依据 (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两个重要标准为支撑 (三)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认知心理特点为指导思想 第二节 研究的缘起 一、学生方面:对音乐语言解读的能力低下 二、教师方面:忽视对学生解读音乐语言能力的提升 第三节 研究综述与突破之处 一、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 二、本课题研究的突破之处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第二章 教师解读音乐语言是前提 第一节 从分析文本资料中解读 一、有关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的解读 二、对现代派音乐作品的解读 三、对印象派音乐作品的解读 (一)印象派绘画 (二)象征主义诗歌 (三)印象主义音乐 四、对我国部分戏曲与曲艺的解读 (一)戏曲 (二)曲艺 第二节 从分析音乐作品的音响资料中解读 一、有关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的解读 二、对现代派音乐作品的解读 三、对印象派音乐作品的解读 四、对我国戏曲与曲艺的解读 (一)戏曲 (二)曲艺 第三节 从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演绎中解读 一、结合教师专业特长演绎音乐作品 二、教材歌曲钢琴伴奏的力度层次处理 (一)歌曲旋律的乐句内部及乐旬之间横向的力度层次设计与应用 (二)歌曲旋律与伴奏织体之间纵向的力度层次设计与应用 (三)歌曲各段落之间整体布局的力度层次设计与应用第三章 音乐表达的特性为依据 第一节 依据音乐的审美听觉性来解读音乐语言 一、以聆听感知为先导,凸显音乐的审美听觉性 二、摒弃语言替代听觉感知,凸显音乐的审美听觉性一 三、以音乐为主线的学科综合,凸显音乐的审美听觉性 第二节 依据音乐表达的模糊性来解读音乐语言 第三节 依据音乐表达的对应性来解读音乐语言 一、音乐形象感知的对应性 二、音乐主题指向的对应性第四章 学生解读音乐语言是关键 第一节 在“感受与欣赏”中解读 一、音乐表现的要素 (一)运用“图形谱”,感知旋律线条 (二)巧用“音色”模拟,感悟音乐形象 (三)借用节奏组合,体验音乐意韵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一)抓住音乐要素,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 (二)抓住戏曲的板式,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一)以步伐行进的不同速度,体验进行曲之丰富多彩 (二)从主题与变奏的关联,体验变奏曲之瑰丽多姿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一)把握典型节奏音型,体验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同一作品不同乐器的演绎,体验风格的迥异 (三)多元体验,感受中西结合所特有的音乐风格 (四)以诗画为媒,把握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 第二节 在“表现”领域中进行解读 一、演唱 (一)呼唤——不能忽视“声音”的训练 (二)尝试——戏曲教学中“发声练习”的选择 (三)探索——有效歌唱教学“三部曲” (四)面对——不能回避合唱教学 二、演奏 (一)葫芦丝乐曲演奏,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二)葫芦丝演奏辅助歌唱教学,强化学生审美体验 三、综合艺术表演 四、识读乐谱 第三节 在“创造”中解读 一、即兴创造 (一)即兴创作图形谱 (二)即兴改编歌曲 二、创造实践 (一)旋律的变奏 (二)音乐要素的设计 (三)音乐创作的尝试 三、分析与思考 第四节 在“音乐与相关文化”的交融中解读 一、音乐与姊妹艺术 (一)音画交融绘声色 (二)诗情乐意两相宜 (三)身随乐动舞翩然 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一)音乐与语文学科一撰写欣赏感悟 (二)音乐与英语学科——演唱英文歌曲 (三)音乐与社会学科——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歌词内涵与风格的理解第五章 研究的成效、结论与思考 第一节 研究的成效 一、从学生层面看 (一)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认识与理解得到提升 (二)学生解读音乐语言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从教师层面看 (一)认识了教师、学生、音乐的交融关系,创设了课堂教学方式的突破点 (二)重新审视初中音乐课学习有效性,构建有效教学流程 (三)促进了自我的专业成长 第二节 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一)教师的解读是前提 (二)音乐表达的特性是依据 (三)学生解读为关键 二、思考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解读音乐语言的能力,必须教师自身先有这种能力。因此,华志红的《音乐教学与音乐语言的解读》笔者华志红首先是从分析文本资料中解读,其次是从分析音乐作品的音像资料中解读,最后是从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演绎中解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文本、音像资料的解读,并能在一些音乐作品中能够发挥音乐教师的专业特长,能够在课堂现场进行演绎解读,那是提升学生解读音乐语言能力的基础。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解读音乐语言是指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进行分析与探究,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提升初中生解读音乐语言的能力是实现音乐审美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一些音乐教学观摩活动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时,主要关注的是音乐的情绪,当学生说出音乐的情绪是欢快的、热情的、悲伤时,就大功告成。造成学生对音乐要素了解不清晰,缺乏对这种音乐要素构成的音乐语言进行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表现与创造的能力,在课堂中学生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针对此现状,笔者申报了浙江省级课题《提升初中生解读音乐能力的实践研究》,经过五年的潜心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本研究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一、教师解读音乐语言是前提。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解读音乐语言的能力,必须教师自身先有这种能力。因此,笔者首先是从分析文本资料中解读,其次是从分析音乐作品的音像资料中解读,最后是从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演绎中解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文本、音像资料的解读,并能在一些音乐作品中能够发挥音乐教师的专业特长,能够在课堂现场进行演绎解读,那是提升学生解读音乐语言能力的基础。二、以音乐表达的特性为依据。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遵循的是依据音乐的审美听觉性来解读音乐语言。以聆听感知为先导,凸显音乐的审美听觉性;摒弃语言替代听觉感知,凸显音乐的审美听觉性;在学科综合时也以音乐为主线凸显音乐的审美听觉性。其次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一定的对应性,因此,还要依据音乐表达的模糊性来解读音乐语言和依据音乐表达的对应性来解读音乐语言。三、学生在四大领域中进行解读是关键。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内容结构的框架就是“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本书正是根据以上四个领域结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实例进行研究,融合了丰富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感悟文章,这些文章多次中杭州市、浙江省的音乐课堂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是本书的重点章节,能够为广大的初中音乐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范例。【作者简介】华志红 任教于浙江省富阳市郁达夫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学会理事,浙派名师培养人选。多次在杭州、诸暨东阳等地开设《春江花月夜》、《图画展览会》、《印象月光》《沃尔塔瓦河》等课。撰写的《提升初中生解读音乐语言能力的实践探索》、《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多维切八策略的探析》等论文获浙江省中小学音乐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音乐为本、诗画为媒》发表在《中国音乐教育》。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音乐教学与音乐语言的解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8133937
《音乐教学与音乐语言的解读》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杭州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音乐教学与音乐语言的解读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4.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3.951.2 的主题关于 音乐课-教学研究-初中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