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经学史
北朝经学史封面图

北朝经学史

潘忠伟,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14

定价:40.0

书籍简介:

北朝时期,政治和社会剧烈动荡,“五胡乱华”,经学的延续不绝如缕,但最终走向复兴,这种艰难嬗变与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关键转折点,亦是华夏精神的表征。本书围绕北朝经学的渊源及其流衍、经学传承阶层的演变、经学与民族融合的关联以及南北经学的整合,探讨北朝经学数百年间跌宕起伏的过程,从而通过此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北朝乱世之时的文化脉络与传承文化精神之人的可贵。

作者介绍:

潘忠伟,初习经济学,继治历史学,后拜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王葆玹先生门下,主攻儒家经学,以论文《〈周易正义〉研究》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副教授,执教于四川师范大学杏坛。涉猎广博,视野开阔,各种学术背景相互激荡,见解独到,尤擅经学。

书籍目录:

小引

引论

一、“以吏为师”及其对汉代经学的影响

二、东汉儒学名门的兴衰与今文经学的命运

三、士族迁徙与古文经学的兴起

四、魏晋时期儒学新世族的崛起及其风貌

五、君权政治背景下郑玄经学的演变

第一章 十六国时期的汉化及其经学传承

一、汉魏时期的夷夏秩序与“五胡乱华”的前因

二、“永嘉之乱”后的士族迁徙

三、中原少数部族政权的汉化与经学的延续

第二章 北魏前期的政治局势与经学延续

一、平城时期拓跋氏与中原士族的关联

二、 “河北经学”的风貌及其结局

三、士族共同体的延续与经学传承

第三章 北魏中晚期汉化改革中的经学问题

一、经学视野下汉化改革的相关问题

二、从王肃北仕的际遇看南北学术的地缘冲突

三、祭天之礼与郑、王二学

四、拓跋氏宗庙禘祫制度与郑、王二学

五、正始时期明堂制度的争论及其经学史意义

第四章 地缘和阶层视野下的北学复兴

一、学、仕分离的北魏官学系统

二、地域文化与北朝私学的兴起

三、南风北渐、门第偏见与山东士庶学者的坎坷境遇

四、北周:河西、关中学者与流亡名族学者的聚集

五、隋末唐初学术主导权的巨变与孔颖达学派的崛起

第五章 北朝经学流衍的内在若干问题

一、北朝注疏之学的演进与汉魏经注之学的关联

二、南北学术格局的消长和北学对南学的融合

三、从《经典释文》与《五经正义》看南北义疏的异同

余 论 《周礼》传统与北朝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北朝经学史》融合经学史研究与政治局势、社会变迁等宏观视野,深入考察北朝经学史上学者群体的命运际遇、地缘背景和社会阶层的流动途径,从而在一种“图景”式的叙述中,揭示乱世中不为后人所知的“沉默”学术活动,梳理经学风貌的变迁特征及主导因素,凸显传经之人的个人命运,展示动荡时期政治事件和个人命运相互激荡的诸多学术光影。

编辑推荐:

关于北朝经学的研究专著,迄今不多,本书之问世,可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进一大步。
  经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成见以为,隋唐的一统在政治军事上是北方人征服了南方,在学术文化上却是南学征服北方。然而,本书作者却独具慧眼,修正了以往学界的共识,认为这一时期是以北方经学为主,而不是以南方经学为主。
  《北朝经学史》详论北朝经学的起源、流派、学官制度、争论历程及其影响,对于中原少数部族政权的汉化、平城拓跋氏与中原士族的关联,以及孔颖达学派的崛起,无不一一考辨和论述。对于北魏时期的河北经学、宗教制度和学官系统,都有新见。对于北魏的政治改革,作者纳入经学的视野,做了饶有兴味的评议。对于北周的河西学者、关中学者与流亡名族学者的聚集,也各有专论。故而,本书观点较为新颖,水准较高,内容也较为完善,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乱世时期,经学之延续如丝缕,但始终未曾彻底灭绝,它体现的是传经之人的坚韧不拔和绍述微学的精神。有斯人,斯有经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北朝经学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00094566
如需购买下载《北朝经学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北朝经学史是商务印书馆于20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Z126.273.92 的主题关于 经学-历史-研究-中国-北朝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