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4.0
本书收入作者十多年来撰写的学术随笔30余篇,主要涉及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以及哲学问题,对此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智者的寂寞”以中国哲学史的人物为中心,第二部分“昨夜星辰昨夜风”以问题为中心,第三部分“不要怕上帝发笑”则介绍了国外的几部哲学著作。这些随笔语言流畅,一改学院派论文晦涩艰深的文风,在深入浅出地讲述学术史上的人物、事件时,不时有深刻的见解流淌而出,并且显示了作者一贯坚持的哲学研究必须要做社会史还原的观点,反映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独特风格。
序
一、智者的寂寞
林语堂这个中国人
世界文化的预言家
智者的寂寞
智慧之境
在“道问学”中“尊德性”
异数抑或正道:章学诚的学与思
郭湛波的《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
熊十力的“返本开新”
向着新的社会理想
中国精神的百年跃迁
芳情不悔说启蒙
严复:在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之间
作为思想家的周作人
二、昨夜星辰昨夜风
谁应对近代中国的价值迷失负责?
全球化与人文学术:以中国的现代性为视角
从历史中发现价值
从观念谱系看精神传统
面对思想史,哲学何为?
开拓考察中国经验的新境界
近代哲学史上的一桩公案
昨夜星辰昨夜风
序“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丛书
从严复到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学术规范慎言“化”
贞信在现代道德中的价值
三、不要怕上帝发笑
《天主实义》的哲学史意义
柏格森与中国现代哲学
不要怕上帝发笑
看印度哲人退而结网
能否跳出“过去的掌心”?
走向理性的太阳
英雄的历史作用
前言
《智慧之境》原是十多年前为了纪念业师冯契先生而作的一篇文章,最初发在《读书》杂志。因为喜欢这个题目,就拿来做本书的标题。这当然不是说自己已经臻于此境,至多只表示私心之向往。所以收入本书的文章涉及的人物和思想看似宽泛,归总都与对智慧的追求有关。
前一阵学术界讨论起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意思是中国古代有没有西方人称为Philosophy那样的“哲学”是很可疑的。“哲学”一词自然是20世纪的新名词之一,其实“智慧”也并非中国哲学的突破时期就有的概念。那时候,孑L子就直愣愣地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庄子则说“道”无所不在,而且“每下愈况”。古人认为,求道的精神和对道的认识,就是智慧。要说得更具体些,有两个人说得特别好。一个是司马迁,他说“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另一个是程明道,其诗云:“道通天地有形外,思人风云变态中。”中国哲人无论追求如何玄虚、空灵的大道,最高的境界却是与人伦日用不即不离。“天人之际”的幽明之境,要在“古今之变”的日用常道中体证。所以哲学之“思”和人类之“史”是难分难解地联结在一起的。
不过,一进入学术知识形态,哲学就不得不有所分化,求道的人也各有自己的进路。多年来我比较关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同时也旁及思想文化诸问题。不过到底是书斋中人,虽然有现实的关切,所论总离不开书册。收入这本小书的,大抵都是谈书的文章,有些是给《读书》、《书城》、《二十一世纪》等杂志作的书评,有些是给朋友或学生的著述所作的序言,也有我自己的著作或手编各类文集或丛书的序言,少数是对学术争论的个人意见。其中有些以品人为题,但重心还是论他们的著述和思想。文章写作时间不一,篇幅长短也不同;但都以书为话题,内容又比较集中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于是编为一集。粗略地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其中的某一篇名为标题,以示内容的分类。第一部分“智者的寂寞”大致以中国哲学史上的人物为中心;第二部分“昨夜星辰昨夜风”,可以说是以问题为中心;第三部分“不要怕上帝发笑”,讲的是几本外国人的书。编着编着想起章学诚说的一段话:“《易》曰:‘知以藏往,神以知来。’夫名物制度,繁文缛节,考订精详,记诵博洽,此藏往之学也;好学敏求,心知其意,神明变化,开发前蕴,此知来之学也……故藏往之学欲其博,知来之学欲其精。真能知来者,所操甚约而所及者甚广。”我这本小书既不“博”,又不敢说“约”。但却希望在“藏往”和“知来”之间,给这个保守主义和返魅浪潮袭来的“后现代”,带来一点不同的声音。
这三十多篇文章最初发表于多家刊物或出版社,大多曾经被各种各样的刊物转载过,其中有些又被朋友们收入各类文集,经过的编辑朋友之多,难以一一列出。今又承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支持,使此书得以面世。我在这里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我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401),也要一并说明。
高瑞泉
丁亥年小暑于沪郊寓所
本书收入作者十多年来撰写的学术随笔30余篇,主要涉及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以及哲学问题,对此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智者的寂寞”以中国哲学史的人物为中心,第二部分“昨夜星辰昨夜风”以问题为中心,第三部分“不要怕上帝发笑”则介绍了国外的几部哲学著作。这些随笔语言流畅,一改学院派论文晦涩艰深的文风,在深入浅出地讲述学术史上的人物、事件时,不时有深刻的见解流淌而出,并且显示了作者一贯坚持的哲学研究必须要做社会史还原的观点,反映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独特风格。 本收收录的大抵都是作者谈书的文章,有些是给《读书》、《书城》、《二十一世纪》等杂志作的书评,有些是给朋友或学生的著述所作的序言,也有作者自己的著作或手编各类文集或丛书的序言,少数是对学术争论的个人意见。书中的文章写作时间不一,篇幅长短也不同;但都以书为话题,内容又比较集中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于是编为一集。粗略地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其中的某一篇名为标题,以示内容的分类。具体内容包括《林语堂这个中国人》《谁应对近代中国的价值迷失负责?》《贞信在现代道德中的价值》《看印度哲人退而结网》等。【作者简介】 高瑞泉,1948年6月生。江苏无锡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学报联络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客座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行政学院客座研究员。曾与挪威卑尔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研究中心、日本大阪大学等校进行课题合作研究。担任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古代哲学专题研究、中国近代哲学专题研究、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等课程的讲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智慧之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2550296 《智慧之境》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智慧之境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5-53 的主题关于 学术思想-思想史-中国-近代-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