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52.0
本书为“新视野新闻传播学丛书”系列教材之一,也是《现代新闻报道:理解与表达》的姊妹篇,是一本新闻传播学专著与教材结合的专业读物。本书全面介绍现代新闻评论的发轫、特征、功能和地位、写作程序以及新闻分析与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宪法特许和法律陷阱等,书中对有代表性的报刊新闻评论的特点、类型、写作方法等用了一章的篇幅专门做了重点介绍。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叙述方法上具有鲜明特点,每节都从案例介绍开始,围绕案例讲述原理和方法,可读性较强。本书供新闻业内人士工作参考并作大学新闻评论学教材使用。
序·致读者谢辞第一章 古道新辙——现代新闻评论的发韧 案例1 大喊大叫不是政策——中国必须学会用更成熟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案例阐释 社论是报纸的表情——《泰晤士报》与英国现代新闻评论 案例2 无名战士永垂不朽——普利策社论奖获奖作品 案例阐释 社论是报纸存在的理由——普利策与美国现代新闻评论 案例3 青衣行酒 案例阐释 惟有手中笔如刀——邹韬奋与中国现代新闻评论 案例4 蒋介石之人生观 案例阐释 看完大样写社论——张季鸾与中国现代新闻评论 案例5 论雷峰塔的倒掉 案例阐释 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与中国报刊杂文评论 束论古道新辙——现代新闻评论的发韧第二章 关注直接当前现实——现代新闻评论的特征
序·致读者谢辞第一章 古道新辙——现代新闻评论的发韧 案例1 大喊大叫不是政策——中国必须学会用更成熟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案例阐释 社论是报纸的表情——《泰晤士报》与英国现代新闻评论 案例2 无名战士永垂不朽——普利策社论奖获奖作品 案例阐释 社论是报纸存在的理由——普利策与美国现代新闻评论 案例3 青衣行酒 案例阐释 惟有手中笔如刀——邹韬奋与中国现代新闻评论 案例4 蒋介石之人生观 案例阐释 看完大样写社论——张季鸾与中国现代新闻评论 案例5 论雷峰塔的倒掉 案例阐释 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与中国报刊杂文评论 束论古道新辙——现代新闻评论的发韧第二章 关注直接当前现实——现代新闻评论的特征 案例1 国家治理,媒体不可缺席 案例阐释 评论昨天发生的事——现代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案例2 从开封到纽约 案例阐释 用观点说话——现代新闻评论的缘事论理性 案例3 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 案例阐释 自由思想的公共论坛——现代新闻评论的交流互动性 案例4 中国需要“反智主义”吗? 案例阐释 会挽雕弓如满月——现代新闻评论的现实针对性 束论关注直接当前现实——现代新闻评论的特征第三章 洞察世界的第三只眼——现代新闻评论的功能和地位 案例1 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 案例阐释 横眉冷对千夫指——现代新闻评论的舆论作用 案例2 真有圣诞老人吗? 案例阐释 俯首甘为孺子牛——现代新闻评论的社会服务功能 案例3云南19怪:报刊杂志厕所卖 案例阐释 心事茫然连广宇——现代新闻评论的公众话语平台 束论洞察世界的第三只眼——现代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力)和地位(影响力)第四章 分析的时代——新闻分析与现代新闻评论 案例1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案例阐释 第一辨析——新闻报道中事实辨析 案例2 月亮的启示……第五章 下笔千言倚马待——现代新闻评论的写作程序第六章 言以足志——现代报刊新闻评论第七章 公正评论抗辩——现代新闻评论的宪法特许和法律陷阱尾声:重温《海燕》参考文献后记附录:修订前的《现代新闻评论:分析与评价》写作大纲
本书是《新视野新闻传播学丛书》中的一本,是《现代新闻报道:理解与表达》的姊妹篇,缘此,本书继承了《现代新闻报道:理解与表达》的框架结构和叙事模式。 坚决解构宏大叙事而以小型叙事取而代之,这是本书叙事模式的基点。数千年来,宏大叙事模式以其欺世盗名的手法笼罩了大半个话语世界,自后现代思潮产生以来,宏大叙事手法备受质疑。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宏大叙事已是强弩之末、不穿缟素,日渐被人抛弃。小型叙事以其真实、平易、亲切的叙事方法赢得多数受众的青睐。简而言之,小型叙事是一种由小见大、与读者平等交流的质朴的话语方式,难怪它受到欢迎。可不是吗?谁愿意动辄被人教训?读书原是休闲之事,打开书本碰到一个板着面孔的布道者,谁乐意!咱不搞那一套,平等对话、小处着眼,咱们来小型叙事。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现代新闻评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新视野新闻传播学丛书 | ||
9787811127829 《现代新闻评论》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昆明 | 出版单位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