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2.0
本卷书采用基础性的公理方法来探讨教育基本原理,讲的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部分。本书的基础是Z系统,包含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以此为基础延伸讨论了教育的起源、功能、特性、目的、与社会的关系、德育、美育、体育等问题。本书还附录了作者涉及教育方面的数十篇短文,以丰富本书的内容。
教育基本原理
第一章 Z—系统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基本命题之一
第三节 基本命题之二
第四节 基本命题之三
第五节 美学公理(或需要公理)
第六节 中介公理(或环境公理)
第七节 Z—系统分析
第二章 本质主义评论
第一节 本质在哪里
第二节 与本质相关的问语
第三节 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怎样看人
第五节 人的“本质”问题
第六节 对本质主义的进一步分析
第七节 人有些什么质
第三章 教育的起源
第一节 上一章基本观点的归纳
第二节 另一种强势语言
第三节 教育从何而来
第四节 教育何以能来
第五节 历史的视野
第六节 公理的解释
第四章 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 上一章中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人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事业
第三节 教育的保守
第四节 教育的超越
第五节 教育的第一功能
第六节 其他功能的地位
第五章 教育的特性
第一节 人的特性
第二节 精神的,非物质的——兼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划分之不确切
第三节 学术的,非政治的
第四节 自生产的,自组织的
第五节 艺术的,心灵的
第六节 哲学的,伦理的
第七节 教育扭曲
第六章 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目的何在
第二节 目的主体
第三节 有多少种目的
第四节 有没有外在的目的
第五节 教育面向谁
第六节 学校教育目的的基础性
第七章 教育与社会
第一节 马克思的有关论说
第二节 从义务教育问题谈起
第三节 谁为教育服务
第四节 “教育为经济服务”是一种本末倒置
第五节 教育与三大差别之缩小或消失
第六节 社会何以为先进
第八章 德育的演化
第一节 德育的泛化
第二节 德育的狭化
第三节 德育的玄化
第四节 德育的弱化
第五节 德育的裸化
第六节 德育的未来
第九章 美育的命运
第一节 人按美的规律构造自己
第二节 人按美的规律构造世界
第三节 美育为何需要
第四节 美育在中国的命运
第五节 美育与智育、德育
第六节 科学美与艺术美的比较
第十章 体育的意蕴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体育的文化学意义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学意义
第四节 体育的经济学意义
第五节 体育的教育学意义
第十一章 全面发展——人的天赋权力
第一节 全面发展是人的天赋权利
第二节 全面发展是学校和社会的义务
第三节 全面发展即个性发展、自由发展
第四节 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和谐发展、审美发展
第五节 全面发展是基本面的发展
第十二章 课程问题
第一节 教育与教学
第二节 教学中心问题
第三节 课程地位问题
第四节 知识问题
第五节 论人的课程
第十三章 教育实践批判
第一节 理论的意义在于超越实际
第二节 教育中如此之多的嫁接
第三节 教育依然闹哄哄
第四节 办学是拿来示范的吗
第五节 一个20字的评估口号
第六节 应试教育为何依然如故
第七节 还新增了一个应评教育
第八节 评奖者心态
第九节 真正的盲目在哪里
第十节 关于“提高到‘高度’”
论教育
1 教育的根基何在
2 教育何以可能
3 教育如何去运行
4 教育提供什么
5 教育何以关注环境
6 神圣的教育为何变得不神圣了
7 为什么最好少说“教育”二字
8 教育就是教育自己
9 教育的服务与服务的教育
10 教育的反身性
11 受教育的目的
12 教育目的链
13 教育的性质
14 教育何以善待社会
15 社会以何善待教育
16 赞本为劳动的教育
17 以人为本与教育学改革
18 素质教育不是额外的一种教育
19 马克思的思想给素质教育提供的启示
20 教育不能超越吗
21 教育不需要保守吗
22 教育对以人为本的思索
23 教育的个性
24 教育的另一面
25 规律问题
26 教育与诚实
27 论道德智慧
28 从人权看教育
29 故事性教育,隐喻性教育
30 教育何以神秘
31 教育何以神圣
32 教育与工具
33 为何要学古典
34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
35 大学的一颗童心:自由教育
36 从反对“产业化”到反对“去行政化”说明什么
37 大学文化:谁在建,谁在损
38 大学教师为何想拥有行政权力
39 大学机构运行的有效性问题
40 素质教育是大学通识教育的灵魂
张楚廷教授是我国当代知名教育家,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教育管理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张楚廷教育文集(第13卷):基于公理的教育学卷》讲的是教育基本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部分。本卷在讨论这一问题时,采用了一个更具基础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