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9.0
本书是一部主体论文艺学的学术论文集。全书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为提倡文学观念和文学思维方法的变革而写的文章;二为从《性格组合论》中选出来的三章,分别讨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性格的逆反和文学的人性深度;三为关于鲁迅研究的数篇论文。本书是文艺学的重要读本,将对主体论文艺学的提倡与对趋于僵化的文艺学体系的批判合二而一。
再版序言:主体不再焦灼
原版前言:文学的反思和自我的超越
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
——近年来我国文学研究的若干发展动态
文学研究应以人为思维中心
论文学的主体性
用系统方法分析文学形象的尝试
——读林兴宅《论阿Q性格系统》
古老题材的新发现
——读吕俊华《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学内涵和心理内涵》
杂谈精神界的生态平衡
思维方式与开放性眼光
文艺批评的危机与生机
培育建设性的文化性格
研究个性的追求和思维成果的吸收
中国文学的宏观描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的《中国文学》条目初稿
关于新诗艺术形式问题的质疑
关于“文学任务”的思考
悲剧的艺术和艺术的悲剧
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与明确性
个性之谜与性格的双向逆反运动
两级心理对位效应和文学的人性深度
鲁迅成功的时代原因与个人原因
论鲁迅杂感文学中的“社会相”类型形象
鲁迅悲剧观探索
鲁迅论人的价值依据
鲁迅的人格力量与艺术气魄
鲁迅研究的本质和精华解剖法的生机
后记
“刘氏三论”最有力之代表作,文艺学领域最经典之文本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先生的“三论”,曾激发了无数人的思辩,那就是被夏中义教授称之为“刘氏三论”的“性格组合论”、“文学主体论”、“国魂论”。《文学的反思》即是此三论最有力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刘再复先生的重要学术论著,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主体论文艺学的最重要的文本。书中,作者对主体论文艺学的提倡与对“文化大革命”期间趋于僵化的文艺学体系的批判是合二为一的,他认为1961-1976年间中国文艺学的最大悲剧便是主体性的失落,表现为:崇尚物本主义和神本主义,信奉机械决定论,把人看作“被社会结构支配的没有力量的消极被动的附属物”。全书聚焦于学术探讨,论述精辟,见解独到,于今日读来仍获益良多。
文艺学领域的经典,曾激发无数人的思辨,“刘氏三论”中最有力之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主体论文艺学最重要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