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00.0
上海光源是我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也是我国迄今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总投资14.3亿元。我国此前没有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束线站的研制经验,上海光源建设者经过近十四年的努力,成功解决了一系列的设计和研制难题,建成了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光束线站。由于上海光源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目前没有同类针对线站设计及研制方面的书籍。本书将从光束线站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两个方面重点介绍上海光源线站的研制过程,对我国后续新线站建设及上海光源用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1章 总论 §1.1 同步辐射装置应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1 同步辐射装置应用发展概况 1.1.2 建造上海光源的必要性 §1.2 上海光源的建设目标和科学目标 1.2.1 上海光源的建设目标 1.2.2 上海光源的科学目标 1.2.3 上海光源的先进性、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第2章 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光束线站 §2.1 科学目标与建设目标 2.1.1 科学目标 2.1.2 建设目标 §2.2 光源与前端区 2.2.1 光源 2.2.2 前端区 §2.3 光束线 2.3.1 光学系统 2.3.2 光束性能分析 2.3.3 关键光学元件的热分析 2.3.4 主要部件技术参数 §2.4 实验站 2.4.1 实验方法概述 2.4.2 实验站布局与设备配置 2.4.3 数据处理 §2.5 线站总体 2.5.1 总体布局 2.5.2 真空 2.5.3 辐射防护 2.5.4 束线控制系统 2.5.5 束线安装与准直 §2.6 束线调试及验收测试 2.6.1 束线调试 2.6.2 验收测试 §2.7 实验站升级改造 2.7.1 实验站升级改造的主要指标 2.7.2 实验站的硬件升级 2.7.3 实验站控制及数据获取系统 2.7.4 实验站升级后的测试 §2.8 运行开放 附录 束线设计中未列出的各计算曲线的输入参数及通量曲线数值列表第3章 X射线衍射光束线站 §3.1 物理设计 3.1.1 实验方法 3.1.2 物理参数 3.1.3 光束线设计 3.1.4 实验站设计 §3.2 工程设计 3.2.1 光源与前端区 3.2.2 光束线 3.2.3 实验站 3.2.4 线站总体 §3.3 安装与调试 3.3.1 安装 3.3.2 调试 §3.4 测试与验收 3.4.1 光子能量范围 3.4.2 能量分辨率 3.4.3 光子通量、光斑尺寸和发散角 3.4.4 测试结果 §3.5 运行 3.5.1 方法学研究 3.5.2 用户开放与成果第4章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线站第5章 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光束线站第6章 X射线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第7章 X射线小角散射线站第8章 软X射线谱学显微线站第9章 高热负载前端区系统第10章 光束线关键设备与机械真空系统第11章 同步辐射光学检测、准直与有限元分析系统第12章 控制联锁与XBPM探测器第13章 同步辐射实验大厅附属工艺及设施第14章 工程组织管理与用户开放
徐洪杰主编的《上海光源首批线站设计与研制》将从光束线站的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两个方面,全面介绍上海光源的设计思想、技术路线、研制内容、过程与方法以及测试结果。具体内容包括上海光源首批线站的物理目标、总体设计、前端区系统、精密机械系统、检测准直与有限元分析系统、柬线控制与安全联锁系统、安装调试与工程管理以及实验方法发展,并简要介绍已有的用户开放成果。该书的编著出版有望对我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束线站的建设和相关科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可作为同步辐射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有志于利用同步辐射开展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同步辐射光束线站技术研发和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作者简介:徐洪杰,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8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钍基熔盐核能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光源国家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亚太同步辐射论坛理事会理事长,上海市核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国家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工程经理部总经理。长期从事核技术方法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同步辐射装置光束线站的研制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以及离子束物理及其相关应用研究。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07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2年获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201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光源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