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曼回忆录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哈里曼回忆录

(美) 哈里曼, (美) 艾贝尔,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50.0

书籍简介:

《哈里曼回忆录》,原名《特使:与邱吉尔、斯大林周旋记》,是伊利·艾贝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著名记者)根据哈里曼的笔记、备忘录、函电稿和其他文件以及口头回忆写成的。记述了美国著名外交活动家W·艾夫里尔·哈里曼在二战期间(1941~1946)出使英苏两国的亲身经历。 W·艾夫里尔·哈里曼是美国布朗兄弟—哈里曼财团的主要成员,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童年朋友,与邱吉尔有亲密的私谊、与斯大林也交往甚密。哈里曼自20世纪30年代跻身官场后历任美国驻苏大使、驻英大使,“马歇尔计划”欧洲署署长。二战以后担任出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的美国代表团团长,专门研究西方的防务计划。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担任巡回大使、负责远东事务和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参加核禁试条约和越南问题的谈判。1975年、1976年还先后奉福特和卡特之命访苏。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苏联的政策问题,各派政治力量和各种思潮代表纷纷抒发己见。哈里曼是美国政界公认的对苏问题专家、谈判高手,在重大问题上,他从“不当袖手旁观的后座看客”。哈里曼的参与辩论的具体的行动,就是撰写这本回忆录。他在本书中试图通过自己50年的外交经历,现身说法,进一步阐明自己的对苏政策观,针砭时弊,开出药方,以期当政者采纳。哈里曼认为:美国应该赞成缓和政策,在这核时代里,战争是不堪想象的。我们的利益要我们尽量排除紧张关系,为我们所说的“竞争的共处”而努力。他主张要用“美国的理想”也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向苏联进行渗透,以“经济技术”为纽带促使苏联就范,从而达到“权力的中心在华盛顿”的目的。本书虽然是哈里曼亲身经历的写照,其所述的历史事件也都有专门的著述和当事人的回忆录可供检索,但书中仍有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可供研究参考。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全力援英,但不参战

第二章  “成器扬名”的道路

第三章  “英国人能坚持到底,但不能单独打赢”

第四章  克里姆林宫的红色狼群

第五章  珍珠港:“现在至少有个前途了”

第六章  没完没了的失败

第七章  重访莫斯科,丘吉尔同行

第八章  “比起提尔锡特的木筏来,我看还是安乐的沙漠绿洲为好”

第九章  海上插曲

第十章  告别英伦

第十一章  “我是作为一个朋友来的”

第十二章  德黑兰——“事实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十三章  “战争史上从未见过如此辉煌的一次战役”

第十四章  波兰——试金石

第十五章  孤军死战的华沙起义

第十六章  莫洛托夫对战后贷款的“异乎异常的要求”

第十七章  雅尔塔——“如果身体尚好,罗斯福或许会坚持很久些,但我不能相信这会产生任何重大差别”

第十八章  从雅尔塔到温泉

第十九章  杜鲁门承当重任

第二十章  日本投降

第二十一章  别了,莫斯科

第二十二章  “权力的中心在华盛顿”

资料来源注释

内容摘要:

《哈里曼回忆录:战后国际关系稀见史料》原名《特使: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记述了美国著名外交活动家W·艾夫里尔·哈里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1946)出使英苏两国的亲身经历。他在《哈里曼回忆录:战后国际关系稀见史料》中试图通过自己50年外交折冲的经历,现身说法,进一步阐明自己的对苏政策观,针砭时弊,开出药方,以期当政者采纳。他主张要用“美国的理想”也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向苏联进行渗透,以“经济技术”为纽带促使苏联就范,从而达到“权力的中心在华盛顿”的目的。
    《哈里曼回忆录:战后国际关系稀见史料》虽然是哈里曼亲身经历的写照,其述说的历史事件也都已有专门著述和当时人回忆录可供检索,但书中不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当年的国际环境和今天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哈里曼上述主张经过20世纪历史的检验,仍然有着“亲历、亲闻、亲见”,往事历历,从而成为后事之师的历史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哈里曼回忆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战后国际关系稀见史料
9787506026659
如需购买下载《哈里曼回忆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东方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哈里曼回忆录是东方出版社于20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37.127=5 ,D871.29 的主题关于 哈里曼,W.A.-回忆录 ,英美关系-史料-1941~1946 ,美苏关系-史料-1941~1946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