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
年画封面图

年画

周新月, 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从介绍中国年画的起源入手,介绍了年画的鼎盛之地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发生、发展、发达的过程,对其作品的分类、制作过程的分工、销售、艺术特色作了系统介绍。

书籍目录:

引言

一民间年画溯源

远古原始信仰及宗教的影响

门画:最初的年画形式

雕版印刷:木版年画的技术基础

两宋风俗画的启发和年画的形成

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生

桃花坞之前的苏州年画

苏州刻书和版画的兴起

习俗对年画形成发展的作用

“桃花坞”品牌的形成

苏州年画生产地的分布

山塘画铺和苏州手绘年画

三分期:演变和发展

初始期

兴盛期

蜕变期

衰颓期

创作期

四分类:品种和题材

民间年画的主题

丰富多彩的题材

形式各异的品种

五分工:画稿、刻版、印刷

年画铺的经营

绘稿和年画画师

刻版工艺及其工序

印刷工艺及其工序

六销售、流行和影响

年画的销售及“唱卖”

对周边地区年画的影响

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七地域和艺术特色

鲜明的市民文化特征

吴门画派和宋代风俗画的影响

手工艺优秀传统的继承

西洋画风的汲取

桃花坞年画的造型手法

结束语

后记

前言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

何谓风物,六朝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在《游斜川》诗序中说:“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以致现在的不少辞书仍然在将“风物”作“风光”与“景物”解,这当然是不够全面的。唐宋以降,风物又加入了风俗与物产的内涵,如《通典》、《太平御览》等大型类书无不将风俗物产列入到“风物”的类别中。明清以后,“风物”的概念愈加宽泛,举凡风光、民俗、方言、物产、古迹、轶闻等,无不纳入到“风物”的范畴中。至如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诗中有“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句,则泛指社会上各类事物以及诸色人等的心态,这当然是更加自由而近乎浪漫的表述了。作为自然景观与文化积淀的风物,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对风物的研究,离不开对特定地域、特定群体的生存环境、生活形态与生产方式的考察,此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自古风物清嘉,秀丽宜人。境内傍江临海,平原辽阔,江河湖泊密布,东海、长江、太湖、洪泽湖在此汇集,苏北沿海海景壮观,苏南水乡风景婉约。江苏风景兼江湖河海之美,长江横穿东西,江面辽阔,一泻千里。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连云港海阔天空,太湖烟波浩瀚,洪泽湖碧波万顷。以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江苏留下了许多讴歌山川秀美的不朽诗篇。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我国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的省份之一。千百年来,江苏人民依靠智慧和力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像徐州楚王墓群、南朝陵墓石刻、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与明城墙这样闻名遐迩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州刺绣和桃花坞年画、南京的云锦和金箔、无锡惠山泥人、扬州的漆器和雕版印刷、南通风筝和蓝印花布、宜兴紫砂、常州梳篦、苏州和扬州的盆景,以及素有“百戏之本”美誉的昆曲等,都是江苏风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江苏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目标,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和文化人才队伍强,使江苏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战线辛勤耕耘、奋力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人才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龙头文化企业迅速崛起,全省文化实力明显增长。《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的出版,是我省文化建设的又一个喜人收获,期望它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增进我们热爱家乡的自觉意识,为江苏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记

在本书写作完成之前,有些话不得不说明一下。

笔者对于桃花坞木版年画而言,完全是个“外行”。由于历史的“误会”,笔者原本供职的苏州艺石斋曾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合并,期间曾从事单位史志的整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工作最终并未真正得以开展,但这一经历却使笔者对桃花坞年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一直想写本书,虽然并未实施,但这一想法在心中总是挥之不去,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了。适逢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江苏风物丛书”提供了这个机会,于是笔者不吝浅陋,以一个“外行”的视角,以一个生于苏州、长于苏州的平民的态度来叙述和欣赏桃花坞年画,或许能够产生“旁观者清”的作用,以期稍有稗益于读者。

在有关桃花坞年画的著述中,有一些经常引用的“史实”,今天看来是不够准确甚至错误的,由于本书并非专门的学术专著,所以笔者虽在写作时予以纠正,但并未在正文中展开讨论,在此顺便提一下,以免以讹传讹。许多著作(包括文章)在介绍桃花坞年画的历史时,经常会有以下几点“史实”,笔者认为是需要澄清的:

①苏州的年画业,咸丰以前(有的称最盛时)年画铺多达五十家左右;

②最初的木版年画作坊分散在冯桥(枫桥)、山塘、虎丘和桃花坞等处,是因太平天国末期(清同治初)冯桥(枫桥)、山塘遭遇兵燹后,才集中到桃花坞的,关于这一点,笔者在有关章节的叙述中基本上已予澄清;

⑧吴友如、金蟾香、田子琳、周慕桥等曾为桃花坞年画绘稿。

1950年苏州市文联为了抢救濒临灭绝的桃花坞年画,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采访过一位在苏州玄妙观三清殿专卖年画的汪焕文老艺人,那位汪老先生当年83岁,以上的“史实”基本上都出自汪氏的口述。由于民间年画在旧时代是“下里巴人”的艺术,所以过去文人士夫所著的画史以及官府主持修纂的方志,极少有所涉及(《乾隆吴县志》可以说是个例外,但其亦仅列入“物产”之属,而非“艺术”),于是口述的历史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当年主持调查的吴中前辈顾公硕先生从汪氏口中得知,“吴友如是当时的山塘画铺中画家,同时也为桃花坞木刻年画创稿”,联想到桃花坞年画确有署名吴友如的作品,因而认为“(吴友如)为桃花坞创作年画,似乎毫无疑问”,于是将这一内容写入了《苏州年画》一文,发表于《文物》杂志1959年第二期。文章发表后,许多介绍桃花坞年画的文章,都引用了这一材料,并认为吴友如在苏州时曾为桃花坞年画画过画稿。后来顾公硕先生偶然购得一本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飞影阁画册》,上有吴友如自撰《小启》,自述“……余幼承先人余荫,玩偈无成。弱冠后遭赭寇之乱,避难来沪,始习丹青……藉以资生”,为此,他还专门走访了吴友如的孙女,证实了吴氏确实在太平天国时迁家上海后方始学画的,与《小启》所述完全符合。于是,又撰写了《吴友如与桃花坞年画的“关系”从新材料纠正旧报道》一文,以纠谬传:

如把吴友如说成为主要的桃花坞年画作家,决非事实。就是桃花坞木刻现存版片中的几张吴友如年画,如《法人求和》、《刘军门大败法军》之类,无疑是从石印原稿翻刻而成……我们已往的想法,认为这是吴友如与桃花坞年画有创作关系的铁证,的确是错了。

报道失实,今日发现错误,当有更正的必要。

桃花坞年画中还有一幅《豫园把戏图》,也是署款吴友如的,刘汝醴、罗尗子《桃花坞木版年画》亦认为“但人物形象粗恶拙劣,全失吴氏精神,定是后人翻刻”。至于金蟾香、田子琳、周慕桥等人,顾氏坦承道,当时“还自作主张地把与吴友如同时的金蟾香、周慕乔等一起人也牵连在内,都说成是桃花坞的作家”。这一学术公案澄清了,“原告”、“被告”都是一人,顾公硕先生在1949年后对抢救传统桃花坞年画、恢复桃花坞年画生产曾经作出卓著贡献,尤其是他对于学术认真负责的态度,勇于纠正自己的失误,澄清历史真面,更值得后学引以为榜样。

吴友如曾为桃花坞年画绘稿的说法可以排除了,那么还有两点是否可靠呢?那位汪老艺人1950年时83岁,其生年当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而太平天国失守苏州是同治二年(1863年)即汪老先生出生之前的事情,枫桥、山塘街的那场大火是不可能亲见的;至于咸丰前“五十家左右”年画铺的数字,也该是听前辈转述的,从咸丰前桃花坞年画的兴盛程度来看,这个约数可能还是比较接近事实的,但仍然缺乏准确性。本书已经证明,桃花坞的品牌在康熙至乾隆间即已形成,而虎丘、山塘一带的年画为手绘年画,枫桥一带有年画的销售。汪老先生口述时,已年届高龄,记忆出现错误或混淆,亦是情有可缘的,况且有的原本已是传闻,所以就难以作为信史了。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借鉴了大量近代以来专家学者们的学术成果,如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阿英《中国连环画史话》,刘汝醴、罗尗子《桃花坞木版年画》,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蒲松年《中国年画史》,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周芜等编著《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珍品》,蔡利民、高福民主编《苏州传统礼仪节令》,王建良主编《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贰零零伍年》等专著和文献;以及顾公硕、凌虚、陈玉寅、庄伯和、潘元石、谢昌一、张朋川、莫小也和日本学者樋弘、成濑不二雄等撰写的有关文章。笔者虽在写作过程中尽量写明所引书名及作者,因限于丛书的体例,未加注引,或者有所疏漏的,在此谨表歉意。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作家、学者阿英之女钱璎女士(曾任苏州市文化局、工艺局局长),苏州市文化局高福民局长,苏州工艺美术技术职业学院王建良院长和吕美立、黄海副院长,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钱锦华社长,桃花坞年画老艺人房志达先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德先生,著名版画家顾志军先生,以及王闻小姐、夏莹小姐等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专致谢忱。本书图片桃花坞年画作品除上述单位提供外,部份转录于1991年江苏古籍出版社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和香港嘉宾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姚迁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桃花坞年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清末年画汇萃:上海图书馆馆藏精选》,王树村主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绘画卷》,日本太田记念美术馆《锦绘匕中国版画展:锦绘》,日本王舍城美术宝物馆《苏州版画:清代.市井の艺术》等书。

2007年10月,轶庐周新月于金陵五台山麓

内容摘要:

  苏州桃花坞年画是中国最著名的年画之一,是中国南方(除闽、粤及西南地区外)民间年画的典型,与天津杨柳青年画齐名,有“南桃北扬”之称,又和山东潍坊、四川绵竹年画被美术史家并称“四大民间年画”。在现存的地方民间年画中,桃花坞年画发生较早,而且影响也较大,并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和艺术特色强烈而著称,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其中的《苏州桃花坞年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年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江苏风物丛书
9787214049940
如需购买下载《年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年画是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8.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218.3 的主题关于 年画-简介-苏州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