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封面图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

陶东风,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是我社《当代中国学术史》丛书的一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戏剧性变迁,中国文艺学也经历了多次转型。本书在以“史”为主要线索的基础上,以文艺学思潮为主体安排章节结构。

书籍目录:

导论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公共性问题

一 文学公共性的规范特征

二 文学的公共性与自主性

三 文学的公共性与私人性

四 文学的公共性与政治性

第一章 文坛秩序的建构与文艺学新话语的初步确立

一 《讲话》与社会主义文艺学新方向的确立

二 第一次文代会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

第二章 文艺界大批判:初露锋芒的文学批评新话语

一 电影《武训传》批判与文艺界整风运动

二 文艺界的整风学习运动

三 《红楼梦》研究批判

四 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五 “反右”运动中的文艺批判

第三章 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

导论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公共性问题

一  文学公共性的规范特征

二  文学的公共性与自主性

三  文学的公共性与私人性

四  文学的公共性与政治性

第一章  文坛秩序的建构与文艺学新话语的初步确立

一  《讲话》与社会主义文艺学新方向的确立

二  第一次文代会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

第二章  文艺界大批判:初露锋芒的文学批评新话语

一  电影《武训传》批判与文艺界整风运动

二  文艺界的整风学习运动

三  《红楼梦》研究批判

四  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五  “反右”运动中的文艺批判

第三章  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制度化

二  关于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讨论

三  “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与讨论

第四章  新民歌运动与新诗发展问题的讨论

一  新民歌运动概述

二  重建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

三  民族风格与大众化

四  五四新诗传统的评价与重塑

五  重新评价古典诗歌

六  艺术形式的阶级性

七  思想改造与诗人的工人阶级化

结束语

第五章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背景

二  三个会议与《文艺八条》

第六章  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

一  对阿垅“艺术即政治”论的批判

二  关于为政策服务与“赶任务”

三  对文艺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现象的批评

第七章  关于人物形象问题的讨论

一  关于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

二  关于“正面人物”和“新英雄人物”

三  关于“中间人物”的讨论

四  “三突出”和“高大全”

五  关于“社会主义新人”的讨论

第八章  关于题材问题的讨论

一  “题材差别”论和“题材决定”论

二  反“题材决定”论

三  新时期关于题材的讨论

第九章  关于写真实和真实性问题的讨论

一  新中国成立初关于真实性问题的讨论

二  50年代中期关于“写真实”的讨论

三  新时期写真实问题的讨论

第十章  文艺学教材建设

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文艺学教材的历史沿革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学教学大讨论

三  苏联文艺学主导下的文艺学教材编写

四  周扬与文艺学统编教材

第十一章  “文革”中的文艺学

一  极“左”思潮的兴盛与部队文艺创作座谈会

二  “文艺黑线专政”论

三  “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创作原则

第十二章  拨乱反正与第四次文代会

一  拨乱反正与为文艺正名

二  历史性的转折:第四次文代会

三  “二为”方向的提出与党的文艺政策的新调整

第十三章  关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一  20世纪50年代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讨论

二  新时期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论争

第十四章  关于典型问题的论争

一  “文革”前关于典型的讨论

二  新时期典型问题的论争

三  人物性格二重组合论

第十五章  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一  “文革”前第一次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二  新时期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第十六章  新方法论与文艺学的科学主义思潮

一  新方法论的引入与文艺学观念的革新

二  自然科学方法论在文艺学中的应用

三  关于文艺学科学主义思潮的论争

第十七章  向内转与文学主体性的建构

一  文学主体性的论争

二  “向内转”的论争与文艺心理学的兴起

第十八章  形式/语言/符号本体论文艺学

一  英美新批评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

二  俄国形式主义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

三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

四  文体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九章  文学史新观念的建构

一  关于“重写文学史”

二  对文学史学科的整体反思与理论建构

三  文学史学的理论建构

第二十章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与中国文艺学的本土化焦虑

一  文论失语症的提出及其多重含义

二  从文论失语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三  古代文论可否转换及如何转换

四  文论重建与文化复兴

第二十一章  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艺学

一  市场经济与文学观念的嬗变

二  “人文精神”大讨论

三  关于大众文化的讨论

四  大众文化语境下关于“纯文学”的讨论

第二十二章  后一主义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艺学

一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语境

二  后现代主义对文艺学的影响

三  后殖民主义(批评)及其对启蒙文学的反思

四  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终结论的争论

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一种消费文化现象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话题在国内的出现

三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

四  反思:作为话题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五  “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中几个核心问题的思考

第二十四章  文化的转向

一  文化诗学转向

二  文化研究(批评)的出现语境

三  关于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四  文化批评与文学的自主性问题

五  关于文化批评与外在研究

第二十五章  新时期文艺学的历史反思与教材建设

一  百年文艺学的历史估价与问题诊断

二  20世纪80—90年代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

三  后现代语境中的新世纪文学理论教材

四  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

第二十六章  当代文艺学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论争

一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  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批评意见

三  批评的批评

内容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戏剧性变迁,中国文艺学也经历了多次转型。《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在以“史”为主要线索的基础上,以文艺学思潮为主体安排章节结构。本着历史和逻辑兼顾的原则,对于那些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文艺学思潮,即便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段,也安排在同一章节,以突出这一思潮的完整内涵和发展变化脉络。《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共分二十七个专题。作者陶东风、和磊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清晰梳理各种文艺学思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艺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力求全面而有条理地呈现文艺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编辑推荐:

    
陶东风、和磊编著的《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系列之一,共分二十七个专题,在清晰梳理各种文艺学思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艺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力求全面而有条理地呈现文艺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84882
如需购买下载《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0 的主题关于 文艺学-研究-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