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09
定价:18.0
本书选择了最能反映中医学术思想特点的篇章和段落加以注译,在题解部分,对篇中的名言加以提示,以供读者参考。在注释时多引证诸子之言,注释某些词语时,阐明其词义由来的逻辑关系,力求使读者逐渐养成求索语源,贯通学问的习惯。北宋理学家程颐在《易传序》中说:“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望读者朋友能够借助注译这一津梁,进入中国医学养生文化这一智慧的殿堂。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
生气通天论篇
金匮真言论篇
阴阳应象大论篇
灵兰秘典论篇
六节脏象论篇
五脏别论篇
异法方宜论篇
移精变气论篇
汤液醪醴论篇
脉要精微论篇
玉机真藏论篇
三部九候论篇
经脉别论篇
宝命全形论篇
八正神明论篇
热论篇
咳论篇
痹论篇
调经论篇
标本病传论篇
天元纪大论篇
至真要大论篇
疏五过论篇
征四失论篇
灵枢
九针十二原
邪气脏腑病形
寿夭刚柔
本神
终始
经脉
营卫生会
师传
海论
逆顺肥瘦
病传
外揣
本脏
五色
天年
贼风
五味论
通天
《中华经典藏书: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黄帝内经》之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该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作者似乎就是黄帝和岐伯等人。但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云:“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所以黄帝、岐伯等显系托名。关于《内经》作者除少数医家如张景岳等笃信为黄帝外,多数学者认为非一人所作而是集体、多人长期努力的结晶。其成书时间大约从春秋战国至两汉之间。说成书,严格地讲并不准确。因为《内经》规模宏大,全书约十八万字左右,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内经》文本可以看出其中包含明显不同学派的思想主张。《内经》也不是初创之作,显然是经过编纂的作品。这可以从《内经》的篇卷数窥其一二。《素问》、《灵枢》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的编辑体例是古人重数思维的结果。根据《内经》的观点“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九”为数之极,“十八”和“八十一”各包含两个“九”和九个“九”。《内经》的篇章之间长短差别很大,有的文章很长。而有韵文章很短,且有重复之处,显然是为了凑足八十一篇之数造成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内经》并不是一部书,而是多部书的汇集,说《内经》成书并不准确,说成编更准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