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8
定价:48.0
在“诗歌、剧场与行动”专题之中,陈思安结合诗歌改编舞台剧的实际经验撰写的专文,以及关于王炜诗剧与相关展览的访谈及评论文章,共同探讨了当代诗与戏剧、展览等不同媒介之间的联动关系。 诗人研究专题是《新诗评论》常设栏目。一行、朱钦运和纪梅对孙文波的写作语言、创作风格和风景、自我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青年学者林佩珊对李亚伟诗作的分析,体现出因“不在地”的距离而形成的更具整体感的研究视角。本辑特别收录了三木直大先生与卞之琳先生的珍贵访谈录音,以及三木先生撰写的回忆文章,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80年代初期老诗人对于诗歌及自身创作的所思所想。柯雷教授考察《我的诗篇》及同名影片的研究论文兼具“书评”与“影评”的价值,旨在通过对此一主题的讨论,挖掘出“工人诗歌”美学与社会价值之外的文化主体性的本质与定位。刘奎、吴丹鸿围绕两岸诗研究的文章虽选题不同,但都立足文本,从修辞学、意识形态面向考察诗歌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应对与变化,恰好形成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