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安全性
纳米药物安全性封面图

纳米药物安全性

杨祥良, 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60.0

书籍简介:

纳米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好的溶解性、靶向性及缓控释性等,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种纳米药物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大量文献也对其优点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正面报道。与此同时,对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至今还未见关于纳米药物安全性的系统论著出版。在完成国家973有关纳米安全性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对纳米药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阐述、对纳米药物质量标准、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初步介绍,并对纳米技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途径进行了系统探讨。对纳米药物与活性氧有关的毒性机理等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纳米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作了系统介绍。

书籍目录:

《纳米科学技术大系》序

《纳米安全性丛书》序

前言

第1章概述

1.1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2纳米药物的研究开发进展

1.2.1国外纳米药物的研究开发进展

1.2.2中国纳米药物制剂研究现状

1.3纳米药物的基本特点

1.4纳米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

2.1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

2.1.1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

2.1.2聚合物纳米粒的表面修饰

2.1.3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应用

2.2固体脂质纳米载药系统

2.2.1SLN和NLC的制备技术

2.2.2SLN和NLC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2.3脂质体载药系统

2.3.1脂质体的结构与分类

2.3.2脂质体的制备

2.3.3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2.4微乳和纳米乳载药系统

2.4.1微乳和纳米乳的性质与结构

2.4.2微乳和纳米乳的制备

2.4.3微乳和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2.5纳米凝胶载药系统

2.5.1纳米凝胶的制备

2.5.2纳米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2.6磁性纳米载药系统

2.6.1磁性纳米粒的制备

2.6.2磁性纳米粒的稳定策略和表面修饰

2.6.3磁性纳米粒的生物医学应用

2.7无机纳米载药系统

2.7.1金属纳米材料

2.7.2碳纳米材料

2.7.3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

2.8纳米悬浮液

2.8.1纳米悬浮液的制备

2.8.2纳米悬浮液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纳米技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3.1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3.1.1生物利用度概念及药物生物利用度问题

3.1.2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3.1.3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理论分析

3.1.4纳米技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3.2纳米靶向药物制剂

3.2.1靶向的定义

3.2.2靶向给药系统的分类

3.2.3纳米技术增强药物靶向性的原理

3.2.4纳米技术增强药物靶向性的应用

3.3增强缓控释性

3.3.1缓控释制剂的定义

3.3.2缓控释制剂的分类

3.3.3纳米药物的缓控释原理

3.3.4纳米缓控释载药系统

3.4增加药物稳定性

3.4.1药物稳定性的定义

3.4.2纳米技术在增加药物稳定性方面的应用

3.5建立新的给药途径

3.5.1胰岛素肺部给药纳米制剂

3.5.2胰岛素鼻腔给药纳米制剂

3.5.3胰岛素透口腔黏膜纳米制剂

3.5.4胰岛素口服纳米制剂

参考文献

第4章纳米药物的质量研究

4.1纳米药物的粒度及其分布

4.1.1纳米药物粒度的测定方法

4.1.2纳米药物粒度的限度确定

4.2纳米药物的包封率

4.2.1纳米药物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4.2.2纳米药物包封率的限度确定

4.3纳米药物的溶出度与释放度

4.3.1纳米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的测定方法

4.3.2纳米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的限度确定

4.4纳米药物的℃电位

4.4.1纳米药物的℃电位测定方法

4.4.2纳米药物℃电位的限度确定

4.5纳米药物的微观结构与形貌

4.5.1纳米药物微观结构与形貌的表征方法

4.5.2纳米药物微观结构与形貌的要求

4.6药物在纳米药物中的物理状态

4.6.1药物在纳米药物中的物理状态分析方法

4.6.2对药物在纳米药物中物理状态的要求

4.7纳米药物一些特殊的质量考察指标

4.8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纳米药物的药物动力学

5.1纳米药物的体内过程

5.1.1纳米药物的吸收过程

5.1.2纳米药物的分布过程

5.2纳米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5.2.1纳米粒自身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5.2.2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5.2.3纳米药物的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

5.3纳米药物药物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5.4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纳米药物的毒性机理:活性氧的作用

6.1活性氧

6.1.1活性氧的概念

6.1.2活性氧的检测

6.2氧化应激

6.2.1氧化应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6.2.2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

6.2.3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6.2.4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

6.3纳米雄黄与ROS相关的毒性机理

6.3.1雄黄

6.3.2纳米雄黄的制备和表征

6.3.3纳米雄黄的细胞毒作用与胞内ROS水平

6.3.4纳米雄黄诱导HL-60细胞凋亡与胞内的氧化应激

6.3.5纳米雄黄的抗肿瘤作用与胞内的氧化应激

6.4树状大分子与ROs相关的毒性机理

6.4.1树状大分子的结构特点

6.4.2树状大分子用作基因载体的转染作用

6.4.3树状大分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6.4.4树状大分子PAMAM的毒性及PEG修饰后对其毒性的降低

6.4.5树状大分子与ROS有关的毒性机理

6.5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纳米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7.1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概况

7.1.1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相关法规

7.1.2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7.2纳米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

7.3纳米药物安全性评价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7.3.1纳米药物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安全性评价

7.3.2纳米药物对免疫系统影响的评价

7.3.3纳米药物的毒物动力学评价

7.4当前纳米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7.4.1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7.4.2临床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在完成国家973有关纳米安全性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书中对纳米药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阐述、对纳米药物质量标准、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初步介绍,并对纳米技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途径进行了系统探讨,对纳米药物与活性氧有关的毒性机理等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纳米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作了系统介绍。  本书适读于纳米药物安全性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纳米医药生产、销售等企业以及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员。  全球纳米科技发展迅猛,正在和将要给生物医药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运用纳米科技研制纳米药物在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纳米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靶向性、缓控释性和制剂顺应性等,因此可提高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研究热点。但如何确保纳米药物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纳米药物安全性》一书的出版将对我国纳米药物安全性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本书共分7章,分别介绍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纳米技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纳米药物质量研究和药物动力学、纳米药物的毒性机理以及纳米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等内容。  本书可供生物医药和纳米科技领域有关科研人员参考阅读,亦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作者简介】  杨祥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生于浙江宁波,198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1995年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主任、药物研究所所长。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新型制剂(中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由基生物学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  主要从事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纳米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及产业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O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收录。担任《纳米医药》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编其他学术专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1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纳米药物安全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纳米科学技术大系
9787030262363
如需购买下载《纳米药物安全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纳米药物安全性是科学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965.3 的主题关于 纳米材料-应用-药物学-安全性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