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本书初版于1973年,书名为Men,Messages and Media: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1982年出版修订版,并改为现在的书名。本书共15章,从跨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等学科界限和综合性的新视角来观察一切类型的人类传播,打通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并且特别体现了对传播效果和受众的重视。本书是在中国普及传播学的最重要的外国著作之一,文字深入浅出、文笔生动,即使初学者也能够轻松地阅读并理解。
第一章 传播的历史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 第二节 传播的黎明 第三节 语言的起源 第四节 文字的滥觞 第五节 大众媒介的产生第二章 传播的功能 第一节 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解释 第二节 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传播对人类的作用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 第一节 信息的性质 第二节 传播关系 第三节 传播关系的双向性 第四节 传播契约
第一章 传播的历史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 第二节 传播的黎明 第三节 语言的起源 第四节 文字的滥觞 第五节 大众媒介的产生第二章 传播的功能 第一节 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解释 第二节 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传播对人类的作用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 第一节 信息的性质 第二节 传播关系 第三节 传播关系的双向性 第四节 传播契约 第五节 传播行为 第六节 电路与传播行为 第七节 传播如何起作用第四章 传播前符号 第一节 符号的性质 第二节 非语言符号的性质第五章 传播的代码 第一节 语言符号和代码及沃尔夫一萨丕尔假说 第二节 语言的若干问题第六章 传播的路径:谁与谁交谈 第一节 用广角镜看传播 第二节 传播路径的几种模式 第三节 为何选择这些路径? 第四节 路径选择的公式涉及哪些问题?第七章 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 第一节 关于大众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的朴素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两级传播论 第三节 麦克卢汉学说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八章 大众媒介面面观 第一节 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大众媒介的经营之道 第三节 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第九章 发送者、接收者与选择过程 第一节 新闻的选择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三节 各年龄段使用媒介的模式 第四节 受众爱好的模式 第五节 教育程度与媒介的使用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第一节 媒介控制的实际问题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控制:其他方面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一) 第一节 被抛弃的模型——魔弹论(模型一) 第二节 有限传播论(模型二)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论(模型三) 第四节 采用一扩散论(模型四)第十二章 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二) 第一节 说服论模型(模型五) 第二节 一致论模型(模型六) 第三节 信息论模型(模型七) 第四节 一种信息论模型 第五节 传播效果诸模型小结第十三章 大众媒介悄无声息的影响 第一节 个人使用媒介所花的时间 第二节 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化作用第十四章 大众媒介比较明显的效果 第一节 舆论 第二节 媒介人物 第三节 媒介事件 第四节 媒介的议程设置 第五节 广告 第六节 媒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十五章 信息革命 第一节 新时代的标志 第二节 应对信息超载 第三节 信息问题的社会延伸 第四节 计算机的特殊重要性人名索引主题索引译后记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的《传播学概论》是美国传播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E.M.罗杰斯这样评价施拉姆:“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抹掉施拉姆对传播学领域的贡献,世界上就不会有传播学这样一个学科了。” 全书共15章,分别论述传播的历史、功能、过程、符号、代码和途径;传播的媒介、渠道和影响;媒介的结构、功能、经营和知识产业;传播者、受传者和把关人;媒介的社会控制、显著影响和隐性影响、媒介在儿童和成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内容。
本书共15章,从跨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等学科界限和综合性的新视角来观察一切类型的人类传播,打通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并且特别体现了对传播效果和受众的重视。 本书是在中国普及传播学的最重要的外国著作之一,文字深入浅出、文笔生动,即使初学者也能够轻松地阅读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