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0.0
《比较27》围绕全球化主题,收录诺贝尔奖得主米什金教授探讨金融全球化、以及哈佛大学教授罗高夫探讨全球化对货币政策影响的两篇文章。前沿部分从宏观角度观察了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雅诺什·科尔奈教授从宏观角度综合论述了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融合,提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需要从更综合的角度掌握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本辑中同时也收录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改革提出的若干政策建议,世界银行的张春霖探讨了中国的破产法改革;人民银行吴晓灵提出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爱德华·雷曼在提交给世界银行研讨会的报告中探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挑战。另外,本辑中还收录了对印度经济发展研究的比较制度经济学分析等文章。
第二十七辑社会科学各学科分离还是融合?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真的有益吗? 全球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前沿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实践 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监管、竞争与自由化改革论坛 对新《企业破产法》的若干解读和评论 乡镇干部视角中的乡镇改革:四省乡政干部问卷调查海外特稿 都市圈:另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比较之窗 外交政策的经济考量:印度的新思维
《比较》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本辑《比较》发稿之际,正值中非合作论坛举行高峰会。论坛的背景之一就是要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和非洲是全球化这枚硬币的两面。全球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可以从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其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并取得20多年举世瞩目的增长,而非洲的大多数国家依然在贫困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为什么同样的全球化进程会产生如此不同的效应?这其中的机制是什么?的确,“全球化”并无全球统一的“权威”解释,于是这辑《比较》以全球化为主要话题,希望和读者进行交流。